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劳动力成本、转移成本和制度成本等方面,考察了外来投资出口加工企业向内地转移的可能性,认为国家梯度发展战略,并不是要在中西部继续走外向型发展道路,吸收东部沿海地区部分要淘汰的出口加工业。中西部地区发展,应以内需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中西部发展,是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超越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内向型企业,这才是梯度战略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产业转移中,外部"嵌入"产业和地方"根植"产业存在一个契合问题,只有两者之间契合程度比较高,才表明嵌人产业与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很好,这将有助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长期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无法选择具有怎样的资源禀赋优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参与区域间的分工,吸收或转移适宜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承接地的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引导和推进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任务.但是目前中国劳动力却仍呈现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大批转移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空心化现象.基于这种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移呈逆向路径的现实,以及中国制造业在东部地区集聚趋势明显的特征,本文从集聚经济产生的微观机制入手,分析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劳动力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作为推动产业转移的突破口,在空间均衡分析框架下分析劳动力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以及均衡问题,并进一步探求政府对欠发达地区企业提供补贴所具有的劳动力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遇到瓶颈.通过对转型升级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整体升级概念.并以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为例,从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和特点,发现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依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出关于广东省纺织业整体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中部"珠三角"核心地区发展很快,相对而言,东西两翼的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慢,两类地区存在明显差异,而东西两翼又各有自己的区位比较优势,工业结构与"珠三角"核心地区也具有互补性.因此,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地区存在产业梯度转移的可能性.遵循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将市场主体的自发创新和政府的大胆尝试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形式,对实现珠江三角洲及东西两翼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研究了中国劳动力产业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变动趋势。实证结果发现,1991-2008年劳动力产业转移对GDP增长率的年均贡献达到20%以上,第三产业是未来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的主要渠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难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当前存在的两大悖论、三大特点--"两大悖论"即经济高增长与居民低就业并存,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与局部供给不足并存;"三大特点"即"劳动力转移刚性"特征明显,民营经济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但长期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总量过剩但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以发展地方经济来解决贫困问题的常规扶贫方式往往在深度贫困片区不管用。深度贫困片区多不适合人类较大规模聚居生存发展,劳动力转移及与其伴生的人口迁移是该类地区扶贫的主要路径,应该创新扶贫思路,搞"外向型扶贫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外流后,无论是形成转移刚性即不回流还是回流,都会对区域间的企业转移行为和整个产业转移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区域能否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围绕地区差距抑或区域协调发展,从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地区差距间的内在关系,从理论研究视角回答了三个重要问题:劳动力流动究竟熨平还是拉大了地区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究竟孰因孰果?产业转移能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将劳动力流动进行内生化,建立其对产业转移与地区差距研究的新的分析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劳动力异质性,将劳动力分为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在劳动力流动的准线性二次效用函数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异质性,推导出当劳动力的异质性达到临界值时产业开始转移,并利用2001—2014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台湾除外)的面板数据,借助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异质性劳动力对省际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异质性是形成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劳动力异质性对产业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随着劳动力异质性增强产业转移会加剧,高技能劳动力集中与低技能劳动力集中均对产业转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中国面临着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省际产业转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如何推动实现碳减排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双目标是“十四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基于产业转移视角,在梳理其理论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得出产业转移影响碳排放的理论机理,并探究关于产业转移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思路与方法。结合当前研究进展,进一步提出基于环境经济地理框架的理论模型构建、引入效率理论的产业转移影响分析以及关注产业转移结构变动异质性影响等研究前沿,为碳排放问题在产业转移视角下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转移"对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具有工业结构相似度比较低、政策及区域合作、地缘、人缘优势及文化背景相似等优势;同时,也存在承接地产业整体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转移成效受制约,转出地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等不利因素。对此,应创新产业转移的微观转移模式,以产业集群为抓手,变单一产业转移为产业链整合导向转移,提高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加强粤东西及北部地区的环境建设,完善劳动力培训就业及宣传等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萍乡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通过强化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服务与管理,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不断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日趋加剧,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压力显著加大,大量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新疆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地区,应该抓住此次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海关而言,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融入大局,强化建言献策,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创新思路,提升监管效能,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高效的通关环境;主动作为,突出工作重点,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优质的特色服务;利用优势,加强统计分析,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及时的预警监测;把好国门,正确履行职能,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以来,广东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增长效应已初步显现。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广东可能将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与摩擦性失业问题;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外来劳动力对本地人员所产生的就业替代效应与挤出效应问题;外部劳动力的进入所导致的产业“滞移”现象等。本文运用相关的数据资料分析了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出口加工区设立十年来,在推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我国融入全球经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及转移步伐的加快,我国出口加工区在发展中正面临着区位优势弱化、市场结构单一、业务功能欠完善、投资吸引力减弱等实际问题。应总结出口加工区发展现状以及与运行机制,拓宽其功能,优化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农村人力资本的产业分布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从事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性别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东农村劳动力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普遍高于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分布中文化程度高和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是工业。具有专业技术的劳动力工作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地区效率差异和劳动力迁移成本的两部门两地区模型,研究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时,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的福利效应及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缩小地区效率差异以促进产业转移,或降低迁移成本以促进劳动力流动,都可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并提高经济总体产出;由于劳动力迁移成本异质性,低迁移成本劳动力偏好产业转移,而高迁移成本劳动力偏好劳动力转移政策,因而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类政策不能相互替代;当工业化水平提升或地区效率差异扩大导致劳动力流动需求增加时,如果不进一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地区间收入差距会扩大,从而形成劳动力迁移与地区差距扩大同时发生的“谜题”。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流动两类思路并不存在内在逻辑冲突,不应将二者对立,需要采取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和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潜力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趋势下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和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历经20多年的快速发展,其后继乏力的状态亦显露出来,特别是遇到百年经济危机后,其经济增长面临的瓶颈问题愈加突出。要解决其瓶颈问题,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均衡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对此,实行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是其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廉价的劳动力是英特尔投资成都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引发达国家及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