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浩平 《经济经纬》2006,(1):141-143
本文提出了利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集聚环境,建设直接服务于促进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双方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的思路。即将各园区的信息、技术产权交易连通,先区域后全国。针对风险投资几乎可进入所有的技术领域的现实,对供应性产品与服务、应用性产品与服务、复杂系统产品与服务、科学前沿产品与服务等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同的风险投资刺激政策和技术转让服务重点。  相似文献   

2.
概况 美国联邦技术转让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生在1980年国会颁布一系列技术转让法规之后.在此之前,围绕研究与发展,联邦政府和私营部门基本保持的分工是:基础研究和已被接受的与完成国家使命有关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是政府的合法活动,与国家使命的完成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产品商业化活动和服务包括技术的确定、开发和采用是私营部门的事.80年代,美国公众对国家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普遍担心为联邦政府公开支持工业技术开发活动提供了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如何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跨国公司在技术水平上往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他们全球一体化经营的展开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加为发展中国家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获取技术提供了捷径烟此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就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肝的问题。跨国公司在世界技术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首先,从对R&D(研究与发展)的投资上来看,跨国公司的投入在整个民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占有绝对多数的份额。跨国公司凭借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一方面高薪聘用世界各地的优秀技术人才为其研究与开发活动服务,另一方面又出以巨资从事各种技术的开发与…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毫无疑问,资金是这一问题的焦点。起源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使科技进入经济的进程大大加怏。对于解决技术产业化中的资金问题起了促进作用。本文试通过对印度金融机构有关技术投资基金和风险资金的介绍,分析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风险资金和技术投资业方面的特点,及其在技术转让和产业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际技术转让的博弈论议价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彦福  程源等 《技术经济》2001,20(10):33-35
在国际技术转让中,转让方(S)和受让方(B0)(博弈双方)在谈判开始期,只能凭借已知的信息和经验去推测各自未知的信息。随着谈判的进行,双方在讨价还价过程中逐渐披露各自的信息,并不断修正对对方私有信息的推测,即不断调整其后验概率,直到截止期的那次谈判。可见这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动态有限次博弈。  相似文献   

6.
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目标,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协助发达国家完成减排指标。但由于其自身存在不足,它在减排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功,却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特别是在与其密切相关的环境友好技术转让方面,成效甚微。在CDM执行理事会已注册的项目中,只有35%左右涉及技术转让,且质量较高的技术转让项目甚少。为此,发展中国家应强调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界定"技术转让",在审查和批准CDM项目时,对技术转让从严要求;同时,注意政府承诺与私人行为之间的区别,与发达国家政府一道在鼓励私人部门参与CDM项目中的技术转让方面,作出有效的国内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7.
试谈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是指跨国公司对技术的研究开发的管理、内部运用的管理以及对国际技术转让的管理。一、跨国公司对研究与开发的管理跨国公司迫于竞争的压力和赢利的动机,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准l=。研究与开发活动一般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试制模型及验证、制造、工装和改进等几个方面。研究领先型战略及跟随型战略。(-)跨国公司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战略。概括起来,跨国公司较普遍地采用的战略是领先型战略及跟随型战略。所谓领先型战略是指公…  相似文献   

8.
9.
知识产权与国际直接投资、技术转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ATT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 IPS),确立了各国必须接受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知识产权对国际经济的影响,特别是知识产权对国际直接投资(FD I)和技术转让的影响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是对目前相关的研究进行简单梳理,以企深化对此问题的认识,同时提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技术转让组织机构和运作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对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研究机构投入700多亿美元开展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只有20%左右的成果实现了商品化。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提高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比例,增强其国际上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国家实验室、大学和私人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向社会和工业界的转移,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技术转让系统为基础,并和国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成员国范围的技术革新与技术转让,使新技术迅速长入经济;为配合欧洲统一的大市场在1992年的建立,欧共体从1983年开始实施一项战略性的跨国计划,称为“冲刺计划”,由信息总司C司一处“冲刺计划”办公室负责管理和实施。该计划预算:1983—1986  相似文献   

12.
归纳了影响大学技术转让与风险投资的相关因素,建立了大学技术转让与风险投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技术转让与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营利性技术转让组织结构模式和股份制许可方式最能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最后,提出了我国大学技术转让模式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方向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NASA是如何实施技术转让和商业化计划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是美国最大的联邦研究机构,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最先进技术的机构。它拥有许多世界上唯一的设施,如哈勃望远镜和航天飞机等。 NASA的先进技术成果不仅为美国的航天和国防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它也是美国开发新的产品和工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宝贵财富。 NASA的航天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宇宙探索的各个领域,并造就了一大批以 NASA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企业。可以说, NASA不仅在航天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成就非凡,在技术转让和商业化方面也取得了卓著…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联邦实验室与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和非盈利私人研究机构,共同构成了美国科研活动的四大支柱体系.联邦实验室在美国科研体系和科研创新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推动联邦科研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其开展技术转让的情况、经验和做法值得分析和研究.以美国卫生部下属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为例,其实施技术转让的目的,一是促进技术商业化开发,刺激经济发展;二是确保政府公共投入的收益和公众的健康福利.实现了技术转让的商业开发目标与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目的相结合,将技术转让与基础科研看成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一种功能资本,它的首要作用就是在国际间转移技术,这是外国直接投资与国际商业信贷的根本区别之一。从东道国角度来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既能弥补本国资本不足,又带来了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因此该种资本流动特别受发展中国家的青睐,本文旨在分析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转移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今后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及策略选择。l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转让的基本规律l。回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转让水平与投资部门的关系按照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首要条件取决于它和东道国当地企业和其它…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校向工业部门的技术转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高校向工业部门的技术转让杨讯丁虽然美国有3600所高等院校,6900所专业技术学校,但是仅有875所公共和私立大学和学院从事科学和工程研究。其中,又仅有100所真正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它们横跨不同领域,其工作量占所有高等院校学术研究与发展的80%...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国际技术转移活动呈现不断增长、日趋活跃的趋势,且与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彼此促进,直接影响全球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其中,跨国公司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让的动因和策略中,试图得出我国技术转让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大学技术转让与商业化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化是将科学、技术新的研究和发明转化为可市场化的产品和工业工艺的过程。现有的文献和研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凌乱而且有时是很偶然的非线性过程。企业从事的研究大多来自市场需求,而大学的研究更多地是从基础研究、探索新知识开始,然后再寻找其应用的机会,而不是直接来自已经确定了的市场需求和机会。   澳大利亚的经验还说明,在大学技术转让和研究成果的商业化过程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即商业化活动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个人要花大力气和时间建立有益的对外联系,才能有助于研究成果商业化的成功。在商业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