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增长中正规金融支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鉴金融结构论,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效用分析,研究了1997—2006年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规模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农业存贷款规模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影响较大,说明当前正规金融仍是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依赖因素;扩大对农业的贷款规模可以增加农业总产值,并较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但在乡镇企业正规金融支持上明显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七五 以来我国农民收入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的综合指标之一,是反映农村经济运行状况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有必要对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作深入分析。 一、农民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1986年开始,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并出现徘徊波动。1980—1985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13.9%,1986—1991年则分别为2.9%、2.8%、6.3%、-1.6%、1.8%、2.0%,年平均增长只有2.3%。其中1989—1991年三年只增长了0.7%,出现明显的徘徊波动。而1986—1991年同期,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1%。农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按计划检查,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吴伏生几年来,月湖区围绕“发展城郊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村”这一中心,做了大量的文章,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八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3%,商品蔬菜产量年均增长16.71%,油脂、生猪出栏、家禽...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上半年,山西农业经济运行良好,农业经济主要指标的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与上年持平;农民现金收入继续增长。预计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会大大高于去年,农民收入增长6%。  相似文献   

5.
农村改革20年来,宜春地区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建国以来宜春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1997年比197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增长1.65倍;粮食总产增长71%;油料增长6.4倍;棉花增长3.9倍;水果增长14.5倍;生猪出栏增长3...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村》2000,(1):27-29
一、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坚持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不动摇,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农业总产值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下同)增长1.3倍。年均增长4.2%。  相似文献   

7.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89年以来,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连续6年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表现在:(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4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比1983年增长4.37倍;农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2.4倍。在农业...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将四川省划分为西北高原区、西南山地区、四川盆地区等3个农业经济差异区域,并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等4个方面确定11个指标研究其对四川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10~2014年3个不同区域内11个指标,分别分析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评价指标农业GDP的影响。[结果]3个区域内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农业用水总量与农业GDP均中度相关,并且从关联度的结果看,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农业用水总量的差异对农业GDP的影响差距不大;3个区域内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均与农业GDP高度相关,且对各区农业GDP的影响的差异较小;3个区域内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使用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GDP的影响显著。[结论]四川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4,676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78年增长76.8%,平均每年递增6.5%。同期,粮食总产量增长32.8%,平均每年增加1110万吨,年递增3.2%;棉花产量增长95.9%;油料增长1.9倍;猪牛羊肉产量增长1.3倍;水产品产量增长1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对农一师农业经济增长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出了农一师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97年~2007年期间,农一师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物质费用投入以及耕地面积扩大,三者对农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68.32%、21.71%和16.09%,并在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各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一师农业经济增长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治华 《农村展望》1992,(12):23-23,18
青州市立足发挥城市优势,走以城带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91年,全市农业总收入达到13.9亿元,比1984年增长2.56倍;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3.65亿元,比1984年增长10.4倍;粮食总产值达到4.87亿公斤,比1984年增长1.05倍;农民人均收入818元,是1984年的2.05倍。总结我市以城带乡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五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Solow余值理论,利用湖北省1992-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使用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农村劳动力投入量和农业资本存量三个指标,测算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年均速度为3.59%、农业科技创新年均贡献率为26.59%.通过分析得出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农业生产资本存量的增加和农业科技创新.最后指出,要实现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3.
重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邓莉  冉光和 《中国农村经济》2005,108(8):52-57,67
本文借鉴金融结构论的一些思想,采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研究重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重庆农村金融规模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农业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说明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乡镇企业贷款对乡镇企业增加值的直接贡献有限,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金融的依赖程度不高,但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却较为突出,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可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番禺区紧紧抓住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有利机遇,从本区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在“调整”两字上大做文章,取得了较佳的调整效应。199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比市场经济机制建立前的1991年增长2.2倍;农村社户两级经济总收入达102亿元,比1991年增长4.74倍;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393元,比1991年增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丰市围绕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非农化、外向化,全面推进农业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努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年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 32亿元,实现农民现金收入2105.5元,同比增长20 4%。 加快农业特色化。着力提高特经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全市粮经比例达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佛山市的情况来看,这些变化显得更为突出。199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0.4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农村经济总收入1570.5亿元,增长15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406元,  相似文献   

17.
朝阳农村经济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即进入按照市场需要和资源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新阶段。本文拟就此问题谈几点探讨意见。(一) 近几年来,朝阳农村产业结构经过调整已初见成效,各产业的产值和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较快。1985年同1980年相比,第一产业即大农业的总产值增长46%;第二产业即农村工业和建筑业增长33.6%;第三产业主要指商、饮、服、修、运输业,增长21.1%;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113.9%。  相似文献   

18.
(一) 铜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典型的农业地区。199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90不变价)28910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68. 24%,林业产值占 4. 13%,牧业产值占26.2%,渔业产值占1.44%。农村经济结构(1998年)状况:农业总产值与农村工业和建筑业总产值、农村运输服务和贸易业总产值之比是72.4:17:10.6。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产值占63.22%,经济作物产值占36.78%。农民人均纯收入1212元。从以上比例和数据看出,铜仁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很不合理,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大宗…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安徽省淮北市农业农村经济逆势上行,实现快速发展.2008年,淮北市农业总产值60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农民人均纯收入41100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36.4%和67.5%.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转折,粮食产量在连续两年遭灾的情况下,五年平均总产达到303亿斤,基本实现总量平衡。主要副食品供应充足,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增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市场繁荣兴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虽然1994、1995两年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1994年与1990年相比,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600亿元以上,增加2800多亿元,增加了3.5倍;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达到5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