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本文旨在对农民工家庭生计转型过程进行阶段划分,从家庭生计转型视角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在生计转型各阶段的行为逻辑和资源配置特征。本文从就业和居住两个维度考察农民工家庭与农村的经济关联,并根据关联程度从强到弱将农民工家庭生计转型过程划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进而应用阶段划分方法,识别鄂、粤两省717个农民工样本家庭所处的生计转型阶段。研究发现,处于生计转型不同阶段的农民工家庭,在家庭的经济行为逻辑、家庭成员的城乡配置、房屋和土地的利用方式、家庭收入的空间流动4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资源配置与中国农村发展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本文从信贷资金在农村的配置状况入手 ,分析了中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的资源配置错位的现象 ,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长期以来存在的、至今仍在影响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种农村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此 ,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 ,在农村投融资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家庭农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利用全国主要省份1742个家庭农场调研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降低家庭农场务农人数比重,促进家庭农场劳动力转移;使用电脑上网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使用手机上网可以显著地促进家庭农场劳动力选择非农就业;目前没有使用手机上网的家庭农场如果开始使用手机上网,其非农就业人数比重提高幅度更大;只有同时使用电脑和手机上网对自主创业的正向效应才是显著的。因此,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鼓励上网方式多元化以及对有需要的家庭农场给予购置互联网设备补贴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立论基于如下判断:(1)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两大最重要的变化。前者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形式,后者是农村产业结构演进的核心内容。(2)经济体制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而农业劳动力转移不过是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因此,只有从经济体制的角度出发,才  相似文献   

5.
李楠 《南方农村》2008,(1):25-29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计划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确立了以行政方式配置资源的体系.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也经历了彻底的转变,由户籍制度为基础的行政手段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方式,转变为以市场手段为主的配置方式,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农村劳动力要实现市场配置,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很显然,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市场手段为主的方式是历史的必然,其配置方式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要受政府的宏观调控以进行合理有序的配置.  相似文献   

6.
<正>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到3.8亿亩,比2013年底增长12.2%;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为28.8%,比2013年底提高2.8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流转方式仍以转包和出租为主。全部流转耕地中,转包和出租面积占流转总面积的78.6%,与2013年底持平;股份合作和出租面积较快增加,分别比2013年底增长14.7%、14.1%。二是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特征所谓产业结构合理比是指产业结构从低度水平向高度水平的发展过程,实质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向深加工化、高附加值化发展,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系统整体效益和功能个断优比,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种趋势。产业结构合理比应满足以下基本特征:二次产业优势比重依次转移,即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第二产业内部的比重发生变化;产业结构由地区分割向国民经济总体均衡发展,二、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  相似文献   

8.
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城乡政策偏向性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城乡政策偏向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从农村基础设施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农村偏向政策的可行路径。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总体呈改善趋势且主要来源于集约边际下的配置优化。城市偏向政策不利于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而财政支农比重提升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检验表明,农村公路、电力和水利等经济基础设施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是农村偏向政策应关注的重点。本文从资源配置视角论证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也为识别农村偏向政策的具体路径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UN Comtrade统计数据库1992~2014年中国木工机械出口数据,从总体特征、结构特征2个方面对中国木工机械出口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中国木工机械出口稳步增长,在世界出口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出口额从0.16亿美元增长到11.62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和意大利,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从1.02%大幅上升至18.76%;从结构性来看,中国木工机械出口的国别、洲别及产品均呈现明显的多元化与集中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贵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从配置原则的选择、配置主体的转换与配置机制的再造3个层面,结合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实际,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户生产效率及测度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在中国南方集体林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8.40%和17.79%,人工林面积和蓄积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4.40%和52.02%(国家林业局,2000)。1978年以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重新恢复家庭作为农村生产与生活的基本单位,由集体化向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转变视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创新资源及其配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一步分析了创新资源的配置,结合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特征,综合考虑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市场与计划机制,探讨了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了家庭经济地位重新确立、资源配置从计划向市场过渡、新型城乡关系初步确立和发展、农村改革全面深化4个阶段,基本脉络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保障农民权益和主体地位为核心,从单领域到全方位、从点到面、从试点到推广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这种渐进式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特点,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村的发展活力,为中国农村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4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改革创新是引领农村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通过市场化解决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市场主体激励问题;坚持"维护农民经济利益、保障农民政治权利"这个基本主线,确保农民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受益主体;坚持破除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等各个维度上的二元结构,让农民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坚持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农村改革"方法论",以把握改革的方向并取得实效。在新时代,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方式,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和基层的积极性,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张恒  郭翔宇 《农村经济》2024,(2):125-134
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基于1882户农户调查数据,通过考察在不同情境下全程托管对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结构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探求全程托管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的机制与效果。研究发现:相比于农户自我经营,全程托管通过改变农户两部门劳动时间配置、家庭劳动力就业身份、畅通女性劳动力流动、稳定非农就业等,提高了农户劳动生产率,进而优化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有效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全程托管增加非农部门劳动配置、减少农业部门劳动配置的效果稍弱于土地转出,但以土地转出为对照时,全程托管所增加的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收益大于减少的非农部门的劳动边际收益,使得相比于土地转出,全程托管同样提高了农户劳动生产率,优化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提高农户劳动生产率、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等方面,全程托管对土地流转可以进行初步替代。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全程托管形式的引导推广、做好托管“挤出”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适当延长服务链条、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沽源牧场位于河北省的最北部 ,地处中国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盟草原南部的舌状延伸地带 ,是隶属于河北省农垦局的大型农场。全场现有资产总额 2 7亿元 ,其中国有部分为 1 1亿元 ,占6 1 5 % ,2 0 0 1年职工人均收入 5 92 2元 ,人均收入35 5 3元 ,年创利税 90 0万元 ,是“河北省畜牧龙型经济先进单位”和“张家口市文明单位”。一、乳业发展现状沽源牧场现有家庭农场 1481个 ,其中奶牛养殖户 12 2 0户 ,占家庭农场总户数的 82 4 % ,目前全场奶牛存栏 1 2万头 ,户均近 10头 ,奶牛平均单产达到 5吨。奶牛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入的 6 4 8% ,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配置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在理论上探讨了农业信息资源的概念以及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目标、主体与方式等内容 ,并从时间、数量和空间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现状。目前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量增长迅速 ,但时效性较差 ,空间分布也不尽合理 ;资源配置过程中配置效率和信息标准化程度较低 ,信息使用成本较高。分析表明 ,加强政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加快农业数据库的标准化 ,以及积极培育我国农业信息市场体系 ,可以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益,是逐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推进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工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实践,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市场化配置为主要形式的农业资源配置方式。 一、市场化配置方式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农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以期对重庆市的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环境、农业科技资源经费投入、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4个方面构成综合层,向下分16个具体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综合评价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综合得分为81.08,为2级水平,其中农业科技人员流失比例较大,投入产出效率较低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结论]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合理配置农业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以及提高资源配置环境是提高重庆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关键;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浪费严重和农业科技活动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人才结构和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合理以及农业科技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是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民主应该是政治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这是由民主的本质决定的,也反映了政治资源配置的根本要求;民主在配置政治资源中,其具体的有效实现形式如程序、样式、操作方法的科学性也是很值得考究的,不然就会使民主大打折扣;民主作为政治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不是抽象的,其具体的诉求渠道和表达样式是多维的,这种多维性要受到市场公平性、民族、国度、政党、阶级、历史、文化的制约,还要受到国际环境及信息通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存在的差异性,为配置效率的提升寻求有效措施。[方法]运用超效率DEA,对2001~2014年间中国31个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全面评估,从中探究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趋势和时空特征,构建Malmquist指数以从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水平考察影响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变动的因素。[结果]中国各地区整体的配置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超效率平均值从2001年的0.520上升到2014年的0.76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年均增长4.2%、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年均下降2.8%;从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来看,技术效率已成为主要因素。从细分的6个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最高,西北地区最低。从具体省份情况来看,有17个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其中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结论]提高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可采取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各地根据农业科技资源实际扬长避短、合作共赢,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