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发优势理论为后进国家或地区快速发展经济、实现经济赶超提供了充分的直接的理论依据。正确运用后发优势理论来指导实践,必须厘清后发优势与经济发展、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关系以及影响后发优势发挥的因素等问题,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饶逸飞 《中国经贸》2010,(12):114-115
当今.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后发国家经济增长时,都强调对发达国家技术的模仿,认为这是后发国家的优势。对此,杨小凯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单纯技术模仿而忽视制度的模仿是后发国家的劣势,这也引起了包括林毅夫教授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的反对。本文通过对杨小凯、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劣势之争的观点进行评述与分析,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阐述单一技术模仿从长期看存在的问题,强调制度模仿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以取得经济的跨越式成长,后发国家的政府需要承担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更为沉重的职能。而后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具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后发国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时转换政府职能,从而不断提升后发国政府职能的效率平台。后发国经济能否成功启动并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其政府能否在适当的时机履行适当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发展的要素来看,后发国家不仅存在着制度、技术、资本、劳动力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后发劣势.对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只有立足于基本国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克服后发劣势,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大家一直信奉后发优势,杨小凯于2000年12月发表的<后发劣势>一文打破了这一平静局面.林毅夫于2003年7月发表了<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一文,开始一场中国经济学界关于国家经济发展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的深刻学术前沿讨论,不断引发新时期新环境下对理论与实践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6.
韦森 《新财经》2002,(11):76-77
在近两年世界经济的低迷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可是,就在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歌舞升平之中,澳大利亚莫纳斯大学的杨小凯教授却警钟长鸣:"注意中国社会的后发劣势!"两年前在北京的一次讲演中,基于西方经济学家沃森的"后发者劣势"理论和"对后来者的诅咒"概念,杨提请人们注意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后发劣势"问题,在国内外学界引起了一定反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作为后发国家,我国既有后发优势,也有后发劣势。后发优势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后发劣势则容易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系统增长中心理论及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思考●胡振华王咏龙(中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长沙,410083)一、西方关于城市系统增长中心的理论渊源美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增长中心理论的直接来源。该理论研究重点是在一片匀质平原内如何...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经济学家们一般把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区别开来,提出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的转化过程,它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了诸如经济结构,甚至某些制度上的变化和内在进步。本文借用发展经济学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念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Income Doubling Programme)是日本在1961—1970年间实施的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是由池田勇人内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家、经济高速增长派代表人物下村治的理论编制的。由于该计划切实有效地结合了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再加上政府的高度重视,仅用了6年的时间即完成了计划的基本目标,在日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