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广义观光农业的组成部分,在杭州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杭州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剖析成因,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促进杭州休闲观光农业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伟明 《杭州研究》2008,(2):146-151
文章透视全球化对杭州丝绸和女装产业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杭州丝绸和女装的发展现状,分析杭州丝绸和女装产业的优劣势,提出杭州丝绸和女装企业实行品牌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网络具有动态演进性,产业集群的成长过程可以认为是集群网络结构的优化过程。本文以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萌芽、起步、发展和基本成熟四个阶段中网络结构的演化过程,发现政府政策推动作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及研发支撑与创新导向在集群网络的构建和结构完善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网络具有动态演进性,产业集群的成长过程可以认为是集群网络结构的优化过程。本文以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萌芽、起步、发展和基本成熟四个阶段中网络结构的演化过程,发现政府政策推动作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及研发支撑与创新导向在集群网络的构建和结构完善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范轶琳 《北方经济》2008,(15):43-44
2007年,浙江省发改委批准成立包括杭州、湖州、嘉兴、绍兴4城市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并将其列为全省重点规划区域.杭州城市旅游圈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杭州主城区为核心,以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6个县(市)为节点的杭州城市旅游圈.本文拟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杭州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泉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完善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支持,构建合理的融资体制、促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集群创新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以辽宁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一种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量化分析工具——GEM模型,构建了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表,对该集群的各要素进行了竞争力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设施、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方面得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从"基础","企业","市场"方面给出了提升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创新活动本身具有集群特质和要求,这是科技集群形成的基础。科技集群是特定领域的科学技术资源相互关联形成的具有科技创新功能,并与相关的各种社会要素反馈互动的以集群为特征的系统。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旅游产业集群动力主要是基于将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与区位基础的区域通过大力开发与集群式发展,把静态竞争优势转化为动态竞争优势,形成规模接待能力及较快提升旅游竞争力,从而取得旅游竞争优势。本文从社会根植性、组织根植性、认知根植性、地理根植性等4方面,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根植性与竞争优势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文章建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了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并不高,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松散、企业技术创新效益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集群产业链短、配套能力欠缺是制约厦门海沦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赵祥 《南方经济》2016,35(10):109-120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创意城市视角的城市建设必须具备人文取向、创意取向,巴黎的城市建设即吻合于此,营造了巴黎发展成为创意城市所需要的文化、人才、创意氛围及产业基础等条件,给我们以很重要的启示。创意城市发展同构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大势所趋,借鉴巴黎的城市建设经验,我国城市建设必须进入合理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都市型工业集聚效应的动态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聚经济效应是都市型工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两者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制造业的地方化经济与技术创新程度、城市化经济等可能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受此影响,那些嵌入于大都市环境的制造业,将越来越把基于城市特有资源的城市化经济作为其外部经济的主要来源,城市政府应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创新体系的优化。此外,鉴于各行业集聚效应的差异,城市政府还应根据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分别配套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之间产业竞争本质上就在于如何创造出一个最能促进产业发展的环境,体现了城市产业吸引力、集聚力和影响力。文章以珠海为例,在全国层面上深入分析珠海制造业竞争力。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创新水平、技术水平和市场水平角度拓展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16.
王婷  芦岩 《改革与战略》2011,27(9):41-44
文章首先回顾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各种观点,然后从产业分工的视角分析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的发展和城市间合作、协同实现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建立城市群区域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城市的开发和扶持、建立城市群内合理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以及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等方面,给出促进城市群经济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轿车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轿车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辉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2):106-109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开放,我国的轿车行业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但当前我国民族轿车业面临着市场规模十分有限、技术标准落后、管理缺乏创新、缺少优质相关产业支持、营销创新不足、售后服务与生产相脱节、政府支持乏力等问题。轿车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激  相似文献   

18.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the high-tech industry is an engine of the new economic times; it also has a trend of agglomer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systemic scienc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means the system has foreword a more consecutive direction. In this process, innovation also displays an endless process and the two forces interact mutually, which is the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上海市六大支柱产业为例并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计量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基本判断。本文研究还发现,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嵌入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的,并最终在产业结构转换值、就业结构转换值、经济效益转换值、摩尔结构转换值以及结构熵指数等方面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城镇空间组织形式。在对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及其与城镇体系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产业集聚的驱动、产业扩散的驱动、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的驱动、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驱动、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驱动、城市功能集聚与扩散的驱动等六个因素是城市群形成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以国内外典型城市群为案例,对其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笔者认识到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由于区域城市化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的差异,不但国内外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存在差异,而且每一个城市群的形成发展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