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收藏有一枚珍奇的"民国通宝"十文方孔圆钱(见拓片图),径23、穿边长6、厚1毫米,重3.5克.其"珍奇"之处在于:①方孔圆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已经行用了2000多年,通宝钱文从唐代开元通宝始兴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它是帝王年号钱币模式.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此钱成了"民国初年最后的复古钱型".奇也.②民初最后的方孔浇铸钱是"洪宪通宝"(1915~1916年),与此同期还有"福建"、"闽省""二文"方孔钱,皆采用浇铸法,但"民国通宝"却是机器制造.一珍也.  相似文献   

2.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3.
温苏 《西部金融》2001,(11):61-62
1368年,朱元璋建元洪武,铸"洪武通宝",形制与大中通宝基本相同,即小平、当二、当三、当五、当十共五等.其中小平又有光背、纪地、纪重等. 洪武通宝光背小平,版别较为单一,涉及洪武通宝光背小平的研究文章也少.笔者多年收集,得洪武通宝光背小平不少,试用分析北宋版别钱的方法,分析洪武通宝光背小平钱,果然分辨出版别多种,试列于下与同好共商:  相似文献   

4.
(一)"万历·通宝"异面钱 "万历·通宝"异面钱是指:一面上下"万历"另一面左右"通宝"之钱,其图见<历代古钱图说>一百六十二页,标价大洋"五元"(图一).此钱可疑,值得研究. 戴葆庭遗著<(历代古钱图说)校正>一文,对此钱未作校正;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对此钱未作批注,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高汉铭编著的<简明古钱辞典>载:宣和通宝,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铸……"铜、铁小平背'陕'者为徽宗御书钱,精美难求."昔年笔者有幸收藏了一枚铜质是钱,爱不释手,把玩不已.是钱径24毫米,穿边长7毫米,厚约1毫米,黑漆古兼绿锈.在<简明古钱辞典>中只有一宣和通宝小平背"陕"拓片,且与拙藏不符.是钱后来在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才对号入了座,应是枚稀罕的徽宗御书背"陕"异书钱,评定为二级,足见其珍.  相似文献   

6.
1999年3月<杭州钱币>刊有笔者<"开元通宝"背涡纹钱>一文,文中介绍说: "1994年我县高阳桥出土一罐古钱,以开元钱为多,下限为会昌开元,其中有枚开元钱背有'涡'纹,该钱直径2.44、穿6.5、厚0.17(厘米)、重3.8克.  相似文献   

7.
"天启通宝"钱,按旧制"洪武通宝"钱初形制铸造,除光背及星月者之外,背文有记局(户、工)、记地(京、淅、新、密、云、镇、院等)、记重(壹钱、壹钱壹分、壹钱二分)的小平钱.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星纹直径1.2毫米,形状为规整的圆形,高高凸出地章,非常惹人注目(如图).笔者收集有不少裕民背"一分"折银钱,如此异版钱还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1998年秋我在北京什刹海古钱摊上购得"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唐钱十多枚.摊主是刚从修路市政工人手里收购的.出土地点正是北海后门唐代古村"龙道古原"旧址.  相似文献   

10.
顺治通宝背"户",是"顺治五式"钱制中的单汉字钱.其制式仿唐会昌开元纪局纪地钱式,特点是钱背铸一汉字,以纪铸地或铸局之名.如顺治通宝背"户"者,大清户部宝泉局之铸币也.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局开铸.会昌开元这一钱式,在宋朝时就曾得到过继承.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秋,笔者在一堆杂钱中挑得一枚同治通宝背满汉"宁"字钱(见图),该钱径26、穿5、厚1.6毫米,重5.1克,宽缘大字,笔划粗壮,铸造精美,青铜质.关于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钱币界大多认为"系后期仿康熙制补铸",且多定为未见传世.近年多有发现.此品的发现为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  相似文献   

12.
崇宁重宝钱文隶书,传为蔡京所书,制作稍逊于崇宁通宝钱,但也多精好者.下面介绍3枚特殊版式的重宝钱,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3.
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开始铸造汉文至大通宝小平钱与蒙文(八思巴文)大元通宝当十钱.<元史>卷184<王都中传>记载当时山东、河东、辽阳、江淮、四川均设泉货监铸钱,故今发现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4.
大观通宝"大"字分一书中(原文如此)说,首见于1993年12月钱币研究袁林等同志的<大观通宝平版钱刍议>一文.但经同刊1994年5月林子同志写文更正后,原刊所说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5.
"乾元重宝"铸行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七月.当时"安史之乱"已波及到中原地区,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史思明称燕帝,年号应天,四月改为顺天,进兵河南,取洛阳.由于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为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方造乾元重宝钱.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御史中丞第五琦奏请改钱,以一当十,别为新铸,不废旧钱,冀实三官之资,用收十倍之利,所谓于人不扰,从古有经.  相似文献   

16.
"崇祯通宝"是明末货币.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铸.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四等各类钱,除有光背小平者外,其背铸有星月纹及记重、记天干、记局、记地等各种背文,名目繁多.崇祯帝在位十七年,所铸货币的形制为明代制钱最杂,品种在末代钱中算是最多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唐国通宝"钱,是显德六年(959年),南唐中宗李璟铸币,与"开元通宝"钱并行,一文当开元钱二文.钱文有篆、隶、真书三体,均可配成对钱,开对子钱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2011年2月,地处巴山腹地的安康市旬阳、平利等县继2006年初春之后,再次发现南明永历、兴朝通宝大小钱,已为钱币爱好者收藏.其中永历通宝系当十大钱,兴朝通宝有小平、折五、当十三种,版式各有不同,外缘锉痕明显,钱面背绿锈斑驳或附带赭红色.现拣选部分特征明显者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货币的失蜡法铸造工艺,早在唐人郑虔<会粹>一书中已有记载:"欧阳询初进蜡样之日,文德皇后掐一甲迹,故开元通宝钱上有掐文."<唐会要><通篮考异>也说:"为铸钱进蜡样."郑虔<会粹>成书之时距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不足百年,当有可信之处.  相似文献   

20.
唐朝建国后,社会趋于稳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一定发展,才开始铸造本朝钱币. <归唐书·高祖纪>载:"武德四(公元621)年秋7月丁卯,废五铢,行开元通宝."<归唐书·食货志上>载:"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珠四系积十文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