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波 《上海国资》2006,(11):54-57
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于日前联合签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热议数年的国企股权激励制度终于开闸。由于话题的敏感性和争议性,此次试行办法的内容规范非常细腻,凸显了主管者稳中求进的谨慎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正式签发以来,西飞国际、中兴通讯、宝钢股份陆续公布了其股权激励方案,其中西飞国际严格执行了《施行办法》所规定的条款,中兴通讯作为“A H”股也实施了较  相似文献   

3.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已经制定完毕,与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相比,更为严格和细化,但也面临资本逻辑与权力逻辑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对于数量更为庞大的非上市国企来说,尽管具体条文不能照搬,但是其中的主要原则是可以而且应该借鉴的”8月末,有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即将起步的传闻尘嚣日上,甚至连国务院国资委即将发布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具体内容亦被媒体曝光。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的中国路径折射出一种新型激励模式的艰难成长历程2006年1月1日,在经历了多年的艰难等待之后,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管理办法》重在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程序和信息披露予以规范。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该办法的要求实施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此前,2005年11月3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股权激励的胎动,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进程中的一道亮光。一个新的激励时代拉…  相似文献   

6.
股权激励的中国路径折射出一种新型激励模式的艰难成长历程 2006年1月1日,在经历了多年的艰难等待之后,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管理办法》重在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程序和信息披露予以规范。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该办法的要求实施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出台后,经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有了法规的指导,但这种理论上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现实中可能由于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无效。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6—2007年的经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披露事件为样本,分析了经理利用信息优势选择信息披露内容和时间影响股价,进而影响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确定的机会主义行为,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借此提出对我国经理股票期权实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06,(9):77-77
广为社会关注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很快会有说法。在今年8月1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透露,经过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规范性办法即将正式公布。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三道国资系统股权激励“令箭”正式发出。  相似文献   

10.
为健全国务院国资委所监管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中纪发[2004]25号)、《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分配[2004]227号)等有关规定,现就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世界级宝钢     
刘虹 《上海国资》2007,(2):32-34
除了对八钢集团的成功并购外,一连串大动作使得岁末年初的宝钢,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2006年12月79日,宝钢公布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由此成为国资委公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来首家正式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央企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2.
国资委日前公布的《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指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需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合理控制股权激励收益水平,实行股权激励收益与业绩指标增长挂钩浮动。其中,境内上市公司及境外H股公司激励对象股权激励收益原则上不得超过行权时薪酬总水平(含预期的期权或股权收益)的40%;境外红筹公司原则上不得超过50%。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中国证监会最近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14.
朱金福 《上海国资》2006,(11):60-6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出台后,中信证券部不久前刚刚通过的股权激劢议案恐怕已经很难执行下去了。对比试行办法的要求,不难发现,中信证券不但达不到进行股权激励的条件,在激励程度上,也有与之相悖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和君股权激励研究中心新近一份报告称,在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2006年和2007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别占比39.53%、30.77%,2008年以来(截至5月13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30%,只有12家。中国近1600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三分之二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步伐明显比民营上市企业慢半拍。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资》2007,(2):20-21
股权分置改革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扫除了体制上的障碍,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适时地把股权激励办法推出,尤其是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政策支持,由于股权激励既涉及到收入分配问题,又涉及国有产权管理问题,因此股权激励巳成为各级国资委在后股改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这为股权分置改革在预期轨道上稳步前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可以说是正当其时。从2005年5月9日我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与首批四家试点公司的确定,标志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到2006年元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42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其中49家公司方案中带有高管股权激励措施,占股改公司总数的11.58%,其中有27家公司明确了股权激励的具体激励对象与股票来源。开展股权激励是一项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力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经过较为充分的征询意见之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于2006年1月4日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认为,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助于促进和规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对于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和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而且许多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等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甚至有不少企业把它当作搞活企业的“灵丹妙药”。那么,究竟如何认识股权激励,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来设计股权激励,不同的股权激励计划其内在机制和适用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展开,一批含有管理层激励的方案见诸于上市公司的股改计划中.引起了市场的极大争议,对此,国资委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当前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规定如下:“积极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具体措施,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0.
陈平进 《新财经》2005,(10):74-76
在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有了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便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股票期权与员工持股计划是国外上市公司较为常用的一种激励制度,笔者通过分析现行政策环境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状况,认为股权分置解决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ESOP)是较为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