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纯 《金卡工程》2010,14(7):51-52
在刑事诉讼法中,随着刑事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移,庭审对抗性不断增强,宜采用配套的刑事诉讼庭前证据开示制度,而目前我国证据开示的立法、司法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拟通过对成熟的英美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实行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能够帮助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经验,并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简单设想。  相似文献   

2.
由于缺乏《刑事诉讼法》之上的依据,我国司法实践当中的证据开示协议很难约束辩护方;辩护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交流,不是证据而是关于证据形成的主观意见,原则上不能作为证据开示的对象;在没有辩护律师的案件当中,属于法定开示范围内的控方证据材料,应当由检察机关制作证据目录、并附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内容及证明目的说明,于起诉时一并移送法院;由法院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时一并送达被告人。证据开示制度和阅卷制度能够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3.
张玮玮 《金卡工程》2010,14(8):80-81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审判制度进行了改革,吸取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合理因素,在"控辩式模式"之下,继续沿用原有的以阅卷权的方式来进行审前证据信息披露,已不能适应刑事诉讼中对实质公正和诉讼效率的追求。2008年新《律师法》的实施更是扩大了公诉机关庭前的证据开示范围,却并没有规定辩护律师的证据开示义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需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本文仅就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构建中几个存在争议较多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罗奕炫 《中国外资》2013,(15):28+30
庭前会议制度,是起诉和审判的中间程序,是对刑事审判程序的重要补充。庭前会议制度的确立将有效解决回避、证人出庭申请、非法证据排除、控辩双方证据开示等事务,庭前会议制度的确立将进一步促进控辩双方权利平等及更好保障庭审集中、有效进行。本文拟从公诉实务视角浅析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制度相关程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计算机、电子文件悄然进入到家家户户,把人们带入到了信息化时代,电子证据的出现对各国现有的证据制度带来了很大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国现有的证据制度。而且,在司法实践领域,好多犯罪嫌疑人利用高科技犯罪,相关数字信息也就被作为证据进入诉讼程序。这些数字信息的认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难题,因而成为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热议的话题。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对我国的电子证据展开一些研究,从其效力及证明力着手分析,以期对推动我国电子证据立法和完善证据制度产生一些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黎奕蕊 《金卡工程》2010,14(6):119-119
一、中日法院调解制度比较 (一)法院调解的制度设计 其一,从制度设计上看,日本实行的是“调审分离”。所谓调审分离是指调解和审判在适用的程序上不同,调解按非诉程序进行,遵循保密原则和职权探知主义原则,而审判一般应公开进行实行辩论主义,在收集证据上实行证据开示制度,而且主持调解的法官与审判法官分离。  相似文献   

7.
门盈 《金卡工程》2009,13(12):30-31
电子证据在现代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电子证据的多媒体性、易修改性等特点,使其可以多种形式在法庭上出示,这就为审查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对电子证据的出示必须遵循法定诉讼程序。基于此,分析电子证据的独有特征,比较其与一般证据的差别成为我们更好的研究并完善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从而达到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保证网络时代诉讼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黄彦婷 《金卡工程》2009,13(3):27-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我国庭前证据交换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但是这只是在司法解释的层面,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尚没有立法来固定,这种制度现状导致了我国庭前证据交换实践既无合法性也无强制性,不利于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的实现。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法律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合理经验构建起我国"本土化"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相似文献   

9.
证据收集程序作为证据制度的核心,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证据收集程序发挥作用,需以完善而充分的制度规定为前提。我国法律虽对证据收集程序作了一些规定,但其在内容上还存在很大缺陷。我国立法者应当从运作机制、收集方法和制裁措施等方面对证据收集程序的规定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曾辉 《金卡工程》2009,13(1):20-21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快捷简便的通讯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同时越来越多涉及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案件出现挑战着现行的证据制度。如何对于手机短信的证据属性进行定位和分析成为理论上和实务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建立起适合金融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作初步探讨,包括从金融企业理论和实务对商业财务管理分别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希望在商业财务管理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成熟,网络审计证据应用于审计实务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文章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背景,从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论述网络审计证据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应用,旨在树立网络审计证据在审计实务中应用的先例,进而推动网络审计证据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最终使网络审计证据在法律上被赋予独立审计证据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建立起适合金融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作初步探讨,包括从金融企业理论和实务对商业财务管理分别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希望在商业财务管理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万旭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2):150-166
对于刑事证据采纳中的裁量问题,欧洲人权法院长期坚持一种弹性的整体审查立场,在综合考虑多种裁量因素的基础上,对使用以侵犯“公约权利”方式所获证据是否会损害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做出个案判断。弹性的整体审查既有值得肯定的优点,也有不能忽视的缺陷,在欧洲理论界与实务界引发了持续性的争议。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可以从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实践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黄攀峰 《金卡工程》2010,14(5):144-144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学技术与证据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司法实践中,案件中所遇到证据上的问题日益趋向专业化,在司法制度改革进程中,不管是民诉还是刑诉,证据制度的完善必是改革的重点和热点,而证据制度中司法鉴定制度也面临着改革,本文在借鉴域外关于专家证人的研究,对专家证人进行解构性理解,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再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分析专家证人或许成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一个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德国税务诉讼采用规范说确定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但在税法和财政法院实务中并不拘泥于此,而是按个案以及税法规定的目的,基于与课税要件事实证据的距离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予以修正,举证责任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分配比较合理,这对完善我国的税务诉讼举证责任制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坚 《金卡工程》2010,14(1):55-56
民事诉讼离不开证据,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本文从通过设立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我国庭前证据交换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我国庭前证据交换操作的具体内容等方面来论述民事诉讼中的庭前证据交换规则。  相似文献   

18.
林乔木 《金卡工程》2010,14(10):77-7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司法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初步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从实践来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真正完善与实现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本文在阐明非法证据及规则概念、特点的基础上,从检察机关的角度阐述该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靖波 《金卡工程》2010,14(2):87-88
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都对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例如证据的分类、证据的取得与排除、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证据的证明力等。在一系列的证据制度中,证人制度长期困扰着我国的司法审判。司法实践中,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形式诉讼,证人作证难、证人出庭难、证人出庭如实作证更是难上加难,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制度设计的缺失、证人观念的淡薄、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在很多案件的审理中,当事人能够提供的证据只有证人证言,那么如何在审理的过程中去判断与运用证人证言,如何在实践中采信证人证言以及达到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从而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理念,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证人出庭制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以求能够为实践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20.
白云山 《金卡工程》2009,13(5):199-200
20世纪90年代初按揭制度由香港地区传入内地.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期房按揭制度尚无明确规定,这就导致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按揭制度相关法律问题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按揭制度概述,按揭制度法律性质定位,以及按揭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的论述,并对按揭制度的完善及在实务中风险的防范措施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