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为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应做好应收账的管理工作。本文分析了形成应收账款呆坏账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应收款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程芙蓉 《新智慧》2004,(7B):47-48
其他应收款是企业非购销业务中所形成的应收债权,是一项包含较多内容的流动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收款也应该计提坏账准备,但相关制度并没有对此作详细说明,本就其坏账准备计提范围、账务处理以及计提坏账准备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等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蒋云 《新智慧》2004,(8A):25-26
为规范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3年颁布了《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笔认为,《暂行规定》在对出售与贴现的会计处理原则上存在显差异,对“其他应收款”的明细科目设置规定不明确。笔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对应收债权融资业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SPV根据应收款现金流的特点,把应收款看作是一系列不同时点的不同证券系列,并以时间作为划分依据将不同质应收款同质化,即把不同企业不同性质的应收款,进入同一资金池.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选择从选择不同企业,转换到了选择不同质的某一时点的证券组合.SPV经过聚合和分散风险使得企业应收款的收益和风险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分散.企业通过让度一定的未来不确定的收益不仅使得其规避了应收账款不能回收的风险,而且使企业加速资金周转,简化成本核算.投资者利用自己的闲置资金,通过承担有限的风险,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坏账是指企业无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有时经营者为了实现任期目标,往往会不顾坏账风险盲目赊销,以提升业绩,这样虽暂时增加了账面利润却加大了坏账的可能性.当前坏账处理方法也不利于经营者收回前期应收款,所以应当提高应收款的坏账准备率,以调整企业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是企业重要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其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资产营运能力.总结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降低其额度、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收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由于赊销或劳务而为客户所欠的款。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帐和其他应收款。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都或多或少地有应收款。不少企业由于应收款长期收不回,导致资金周转呆滞或缓慢,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耗费得不到及时补充,企业的再生产、再经营无法正常进行,还有些企业的应收款超过法定时效期限未能收回,成为坏帐损失,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减少了企业的纯利润或增加了企业的亏损额。企业为了实观自己的生产经营目的,必须采取合法而有力的手段,将应收款尽快收回。下面结合当前经济工作实际,略述十种尽快收回应收款的手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中规定了应收款项提取坏账准备的处理方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应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合计数为基数 ,按适当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 ,并计入管理费用。笔者认为 ,该规定仍有其不尽完善之处。作为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来源、性质相同的应收票据 ,未被纳入坏账准备的计提基数 ,显然不合理。第一 ,众所周知 ,会计报表中的应收票据指的是应收的商业汇票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类。作为债权 ,应收票据有不能按期如数收回的风险存在。尤其是票据的兑付跨越会计期间时 ,在会计报表日存在着应收票据日后无法兑付的风险 ,这与应收账款的性质是相同的。既然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在实质上差异很小 ,对应收票据这种同样具有风险性的债权 ,不提取相应的坏账准备 ,显然不符合会计中谨慎、稳健的原则。第二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改用商业汇票结算 ,在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 ,借记“应收票据”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同时又规定 ,计提坏账准备应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为基数 ,并不含有应收票据。于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企业为优化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减少...  相似文献   

9.
企业利用其他应收款做一些投资,例如在证券市场所买的股票和证券,有的企业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虚列账目、私自设置小金库、科目的补差款等,为了避免其他应收款的不合法行为,需要对其他应收款制定一系列审计案例,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从其他应收款常见的错弊形式入手,重点分析了其他应收款的审计方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集团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间经济业务频繁发生。为了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对虚增的项目进行抵销对冲处理,主要包括:①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②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③预收账款与预付账款;④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⑤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⑥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虚增项目的抵销对冲业务看似简单,运作起来却有相当难度,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而言,报表合并抵销项目的对冲工作量相当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在会计实务中,当某企业与关联企业既有债权又有债务时,为了便于科目管理,往往会将债权、债务都记录在债权科目中(或债务科目中),只是债权科目中的债务用负值体现(或债务科目中的债权用负值体现)。这样在编制各企业(单位)独立分表(相对于汇总表而言)时要将同一科目中的债权、债务分开填列,简称“项目分割”;②抵销项目对冲环节多,有的多达三四个环节;③所有关联企业的抵销项目要从各级会计核算单位明细账中统计出来,逐级上报对冲,简称“项目对冲”。要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抵销项目对冲工作的方法,笔者认为有两个前提必须强调:①坚持实质重于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