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浙江技术市场发展面临竞争优势下降、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不能有效匹配、技术运用能力不足、科技服务人员收入偏低等问题。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背景下,进一步促进浙江技术市场发展需要积极参与长三角统一技术市场体系建设、提升政府技术市场服务水平,鼓励技术交易服务业发展以及加强技术市场主体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2.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绿色技术市场的活跃度直接反映了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状况。以2016—2020年上海绿色技术市场为例,分析绿色技术市场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基于绿色技术分类体系提取绿色技术合同登记数据作为研究指标。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上海绿色技术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技术交易体系;政策对绿色技术市场的参与主体、细分市场和时空发展都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绿色技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硬技术、软技术两方面介绍会计技术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揭示了会计技术在硬技术和软技术两方面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科技产业过程涉及两个不同层次技术,公共技术与专用技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公共技术产生和存在于微观经济行为的主体之外,构成经济运行的技术环境,往往,这部分技术的多寡与先进与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在现代经济社会里,技术作为经济过程的投入,与传统的经济要素具有桢的属性,比如,技术的产权性,公共技术中在无成本或低成本条件下享有和共同使用的权利,获得这种权利是因为仔们都为技术的生产付出过成本(纳税),公用技术的产权模糊,是因为清晰地对其产权作出规定极其困难,同时,由于传统过程只需极低的成本(比如在书店花10多元的代价便可买到记载一整套技术的图书),使得要维护其产权需要高昂的代价,况且,过分严格地限定技术的传播会阻碍整个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张建清  孙元元 《南方经济》2012,(10):146-161
本文分析了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各个地区间技术差距,以及沿海和内地两大区域内部各地区间技术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控制住地区间的技术空间扩散,会发现中国沿海、内地以及中国全国范围内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都可以显著缩小地区间的技术差距,本文随之在考虑人力资本水平、国内研发能力以及初始技术差距对地区间技术差距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空间扩散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地区技术差距的作用和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京沪哈三市技术经纪人队伍发展状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经纪人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技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北京、上海、哈尔滨三个城市技术经纪人队伍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并总结出我国技术经纪人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吴玮丽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155-158
"市场换技术"的可行性一直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文章从"市场换技术"的经济战略内容出发,分析了各方对于市场换技术的观点,认为技术和市场属于两种不同范畴的事物,不能够进行交换,得出"市场换技术"是一种悖论.然后,分析技术转移方进行技术转移的动机和中国在技术转移中存在的误区.对于如何通过技术转移获得技术进步,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盐城市技术交易市场快速发展,技术合同登记数量及成交额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技术经纪人行业发展以及技术市场管理4个方面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盐城技术交易市场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技术伦理是技术人员在工作、生活中确认并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以技术伦理的技术价值观、技术道德规范和技术主体的道德责任三个基本维度为研究对象,论述其在高职院校学生技术伦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高职院校开展技术伦理教育提供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10.
<正> 技术输出和技术产权的国际保护,是当今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技术经济部门普遍关注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随着新兴产业技术和涉外技术经济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后,这方面的问题将需作实务性的研究探索,以促进我国技术贸易的健康发展和技术产权的合法保护。一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国的产业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80年代至今,全国专  相似文献   

11.
王艳萍  刘艳 《理论观察》2006,(3):167-167
高校数字图书馆是TNTERNET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它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压缩与传递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安全保密技术、可靠性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分析技术等多项技术。它涵盖了数字化信息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技术多元化研究现状探析与整合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基础的多元化战略(以下简称技术多元化)既是多元化战略、技术战略、创新管理等研究领域的交叉研究热点,又在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阐述技术多元化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模式和类型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多元化的前因(即技术多元化的动机与影响因素)和绩效影响(即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及相关变量测量,最后构建了一个技术多元化整合研究框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新技术革命的支柱技术,也是实现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的支持技术,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转基因农业技术也带来了生态、社会、心理、伦理等问题.要慎重对待转基因农业技术的问题,即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无视生态、社会关系.要尊重转基因农业技术的发展规律,还要关注其发展中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于晨  董瑾 《北方经济》2006,(2):76-77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技术成为决定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技术与企业战略的高度整合,已经成为战略管理的新的发展趋势.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战略的实施是随着其进入中国的步伐逐步实现的.从最初的简单的技术转让到试探性投资,然后到大规模的技术转让和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经历了从技术应用战略到技术增长战略的过程.本文从国别、行业和区位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战略实施的特征以及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选择最合适的技术获取方式,是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关键。文献中主要研究了市场化途径下的内部研发、技术联盟和外部获取三类技术获取方式,对非市场化途径下技术获取的研究很少。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技术获取方式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然后从技术获取途径、技术获取影响因素等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并分析了研究趋势,指出现有研究的四点不足:缺乏对非市场化途径的研究、缺乏针对特定类型企业的研究、未能体现技术获取方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研究结论存在分歧。最后,文章提出了若干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林  程力栋 《开发研究》2021,(4):137-144
建设高质量的技术市场体系,有利于优化我国市场化创新战略与政策体系,落实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战略,应对国际技术竞争的新挑战.技术市场在知识生产、交易和价值实现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构建高质量技术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基于技术市场功能与主体能力的研究,将技术市场主体划分为供给、需求、中介、政府四类,提出技术市场主体—功能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实证分析供给、需求、中介、政府四类主体的能力对技术市场功能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四类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从高到低分别为中介、政府、供给与需求.基于此,从战略性角度提出通过增强技术市场主体能力来提升技术市场功能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巍 《科技和产业》2005,5(5):48-51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要素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技术市场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技术市场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指出技术市场要率先全面与市场经济接轨,提出了加强技术市场自身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术要素价格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技术要素的特殊性,技术要素价格的形成也带有很强的特殊性。需求方的出价取决于该技术要素投入的增量收益。技术要素的时效性意味着其在生产函数中的边际贡献丧失与否。出于技术要素市场的复杂性,诸多现实限制条件会约束供给方的供给决策,从而导致其将在不同的约束限制下选择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技术要素的市场价格机制引导着技术资源流向有更高的社会评价之处。本文主体基于新古典的价格理论范式对技术市场的价格形成作了创新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技术融合是技术在不同产业间扩散引发了溢出效应,进而促使技术融合现象产生。文章在技术融合与技术扩散的基本理论背景下,运用模仿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探讨了技术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技术融合对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树松 《黑河学刊》2004,23(4):31-34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技术本身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在技术现代化和技术社会化进程中不断被放大和强化,从而导致技术价值分裂。因此,在实践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对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