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俊宝 《中国石化》2006,(11):20-21
石油是现代工业经济的血液,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将降低0.3个百分点。持续上涨的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甚。2004年和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7.3%和44.5%,预计2006年仍将达到44%左右。高油价导致我国石油进口成本大幅增加,给我国GDP增长带来1.0%至1.7%的负面影响。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1亿吨.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下半年,全球海上石油地震勘探(简称“海上地震”)市场重获生机,海上地震承包商经营状况好转,纷纷加大投资,新建、改造或租赁地震船,使得海上地震市场一片红火。笔者从全球油气求、国际油气价格、油公司勘探开发(E&P)投资、全球地震市场价值、海上油气潜力等方面剖析了世界海上地震行业的生存环境,认为海上石油地震勘探繁荣期已经来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总体水平呈现出在波动中不断攀高的运行态势,创下了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推动油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既有市场因素,也有非市场因素。石油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但影响相对有限,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展望2005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将会有所回落,但回落到20美元/桶的水平也不大可能,预计大体保持在40美元/桶左右。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坚持长期战略与近期措施相结合,在建主石油储备、开发海洋石油、开征燃油税、大力开展节约能源活动与开发石油替代产品,以及“走出去”开发国外油气资源等方面下功夫。以应对因石油价格上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3年以来,受美国暂时避免跌入“财政悬崖”、沙特石油产量大幅下降、Seaway管道项目完成及扩建项目开工、全球主要经济体部分经济数据向好、中东北非地缘政治局势动荡、石油库存水平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维持小幅震荡上升走势。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下半年,全球海上石油地震勘探(简称“海上地震”)市场重获生机,海上地震承包商经营状况好转,纷纷加大投资,新建、改造或租赁地震船,使得海上地震市场一片红火。笔者从全球油气求、国际油气价格、油公司勘探开发(E&P)投资、全球地震市场价值、海上油气潜力等方面剖析了世界海上地震行业的生存环境,认为海上石油地震勘探繁荣期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24—2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报告会暨2003年度石油和化学工业百强企业公布大会”,详细分析了2003年全国石油和行业生产经营形势并预测了2004年行业走势,本栏目内的文章为经济形势报告会会议资料的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7.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存9月25日出席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主办的“2004年全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报告会”时作出分析预测,他称,国内能源紧缺状况短期难以改变,全球高油价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推动了全球石化工业景气度的回升,使国内石化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2004年,国内石油石化工业的增长速度达32%,利润增长58.7%。石油石化业成为国内外关注和投资的热点。去年我国石油石化业投资增长34.6%。石化是一种典型的世界性的周期性行业,  相似文献   

9.
石油关乎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命脉.因此有着“工业经济的血液”之喻。日益匮乏的石油供应,持续飙升的国际油价,全球气温趋于变暖,令寻求能源替代、摆脱石油依赖,成为整个世界无可避免的选择。高油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将降低0.3个百分点,同时会加剧全球CPI物价指数上升。能源之忧,牵引着替代能源快步走上前台。  相似文献   

10.
石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石油安全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被称为“黑色黄金”,是地球赐于人类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现在它已成为保障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从今年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急剧攀升,不断创下海湾战争以来的历史新高。在全球原油价格持续震荡走高,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原油等主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重新审视石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石油安全问题,从而制定新形势下国家石油战略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据《世界石油》2005年2月号报道,由于全球经济全面转暖,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着油价走高,加上低利率掩盖了高油价的负面影响,转而促使供需不断增长、油价持续升温。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了260万桶/日,增幅为3.3%,成为1976年以来石油需求增加最快的一年(1976年世界石油需求曾达到330万桶/日)。石油生产方面,2004年全球原油产量达7172.1万桶/日,增加了233.5万桶/日,  相似文献   

12.
顾永强 《中国石化》2008,(11):58-60
150年不间断开采和无节制使用.导致了现在全球石油市场起伏不定.价格高位运转,以至于有越来越多的观察家认为.世界已经进入“后石油时代”。虽然最近油价回落,但是各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油价不可能冉回到从前的低水平。在法国,油价上涨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油价正在深刻影响国家经济和改变法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回顾与2006年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以来,在一系列基本面和非基本面因素的作用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并不断创出新高。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牵动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全球经济超预期增长、美元大幅度贬值、中东地区“恐怖活动”猖獗和产油国“政局动荡”加速了油价的上涨。在油价走势演变的这两个阶段,需求因素和美元贬值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进入2005年以来,石油上下游生产能力不足引起的对供应的担忧和投机炒作,导致国际油价进入“超级飚涨”。通过对2006年国际油价变动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原油供给的增长,如果不出现重大的意外事件,2005年第四季度及2006年油价在经过1~2个季度的高位震荡之后,将逐季回落至合理的价格水平。预计2005年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将在60美元/桶附近震荡,2006年上半年将在55美元/桶上下波动,下半年布伦特油价有可能回落到50美元/桶的水平,甚至低于50美元/桶。  相似文献   

14.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如“蝴蝶效应”所描述的方式席卷全球。这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让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恐慌之中。这是一场可怕的经济风暴,刮走了包括著名的百年老企“雷曼兄弟”在内的一大批企业,进而,危机有着从影响虚拟经济演变成影响全球实体经济的趋势。美国、欧洲都未能幸免,我们中国、我们纺织行业能否“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入了一个历史性高峰阶段,绝大多数石油和化工企业的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进入2005年,国际油价一升再升,年中之际再创新高,美国期货交易所、WTI期货油价在7月7日再次冲击62美元/桶的历史新高点。然而,与去年不尽相同的是,尽管油价维持在高位运行,但部分化工产品价格在前半年里却出现了回落。在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长放缓,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长了2.7%,低于2004年4.4%的强劲增长,但仍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增长最强劲的仍然是亚太地区,增幅达到5.8%.中国经济保持了9.9%的增幅,但一次能源消费增幅从2004年的15.5%下降到了9.5%.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较2004年的强劲增长显著放缓,全球石油产量仅比上年增长了1.0%,石油消费增长率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3%.2005年,世界天然气的消费增长了2.3%,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天然气国际贸易持续增长,增幅为6.4%.煤炭再次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2005年煤炭消费较2004年增长了10.9%,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近40%.2005年是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第三个年头,布伦特原油年均现货价格达到了54.52美元/桶,天然气价格被上升的油价拉高.但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都没有出现实际的供应短缺.价格的持续上涨和世界经济增速的适度下降,导致了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不懈努力,把握当前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周期性景气上升、国内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石化产品需求强劲等有利时机,克服化学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飙升等困难,全省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销售大幅增长,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全球化学工业受经济复苏以及原料、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走出了较为强劲的走势,化工产品价格更是创下近15年来的薪高。在高成本下企业生存的法宝就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在这种局势下,化工行业并购活动再起风云,跨国化工和石油公司纷纷剥离业务,精干主业;高油价再次引发人们对天然化工和可再生能源的关注;中东和亚太地区由于原料成本和市场需求强劲的优势,再次成为全球化工业投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份,国际原油价格高涨,10月22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最近一个月的原油期货价格收市时达到每桶55.17美元,创收盘价历史最高记录。当天,WTI现货价格更达到创记录的56.42美元/桶。取暖油库存下降、飓风“伊万”的影响和尼日利亚、挪威罢工对石油出口的威胁是油价牛市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油价:原因透视及走势前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虽然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原油需求量增大,但是由于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继续增长,欧佩克的实际产量也比较大,所以国际市场石油供需总体基本平衡,不至于支撑持续的高油价。造成2003年底以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原因除经济增长因素外,主要有:美元贬值促使欧佩克减产保价;美国战略储备增加、消费国石油库存较低;个别区域和个别品种(美国汽油)的供需矛盾突出;(5)地缘政治不稳定形成“恐怖溢价;(6)“储量枯竭论”重新抬头引发恐惧心理;(7)投机基金的炒作加大了油价上涨的压力。2004年下半年,促使油价坚挺的因素将依然存在,主要是石油需求继续增加、伊拉克产量不确定性很大、其他产油国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等。但是某些因素可能发生逆转,特别是欧佩克国家增产、投机资金获利回吐和中国经济的降温,都可能促成国际石油价格回落。预计在经历了今年的高油价之后,2005年石油需求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从总体看,2005年的油价将比2004年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