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流行业作为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行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信号灯,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密切.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用2012-2018年物流业及制造业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进行关联分析,根据关联程度结果,总结出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转变运营方式,适应消费需求;重塑价值定位,促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沈阳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相互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沈阳市货物周转量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以2001-2012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对立统一关系,促进两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使两者的相互联系增强。利用浙江省10年来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有关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研究成果,从联动程度、‘存在问题、发展机制和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析,有助于今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了自2006年以来与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联动发展有关的理论研究观点,对近年来两业联动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世界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寻求现代物流服务业作为支撑。物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物流社会化的需求基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手,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给我国制造业和物流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通过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发挥企业主体意识,坚持互利合作原则和供应链运作模式,加强产业服务保障,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物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9.
从产业链角度看,产业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性和产业协调性,需要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必须坚持相互协调、连锁互动的原则。物流业是制造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制造业通过将非核心业务物流外包出去,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就内蒙古地区而言,制造业与物流业仍未形成有效的联动发展态势。本文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基于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的物流外包机理,分析内蒙古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滞后的根本原因与症结,并提出政策引导、促进两业联动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世界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寻求现代物流服务业作为支撑.物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物流社会化的需求基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手,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打造装备制造业核心区,经济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现状,探讨了二者联动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演化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
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物流外置,促使了物流服务业的兴起。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供应链管理的实现要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制造业的发展是物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联动关系一般遵循物流环节分离、物流产业分离、两业集聚联动、两业扩散联动的演化路径。本文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所进行的协整检验表明,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物流业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模型研究——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对提升物流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当前制造业与物流业在发展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企业应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及联动经营来实现职能控制、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使制造业与物流业双赢.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长江干流11省(区、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测算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最后利用灰色关联模型识别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时序上长江流域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度呈弱化趋势,由2010年中度协调下降至2019年勉强协调,且各区域耦合协调呈“阶梯式”发展——下游最优、中游次之、上游最弱;空间上呈极化特征,耦合协调水平布局为“东高西低”,江苏、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维持中度协调以上水平;进一步研究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发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成长能力对耦合协调发展关联性最强,且这些因素在长江流域近几年发展水平不断下降,成为其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不断弱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共生模式及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企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各类企业都是以供应链的形式参与社会大发展的经济活动。作为产业关联极高的制造业与物流业需要通过能力互补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依赖关系,最终实现两者的联动发展。本文借助共生理论研究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模式,并针对两业联动发展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北京制造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适当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的方法,专门对北京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技术创新能力各指标对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最后得出结论: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是影响北京制造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但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效率较低,物流业的发展不足以有效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研究针对中国的现状,比较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方面的差距,讨论了发达国家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的普遍经验,并对提升中国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