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锟 《商》2014,(8):237-237
一直认为道家的思想强调的都是“个人主义”。这一学派无论是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还是方法论都主张的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那么我认为,这样的一种“不争”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思想。“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言论既可以看出道家作为一种思想派别它希望可以受到统治者们的重要,另一反面也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是让人人之间减少利益关系,以个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所以我认为,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实际上是政治领域最伟大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就是坚持“以人为誊”。法学领域对于“以人为本”思想的探讨多集中于法哲学范畴,部门法的相关研究显得有些脱节。本文从法学领域“以人为本”思想关注的是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人这一研究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经济法主体研究对于“人”的认识.进而对经济法主体研究如何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新战士思想呈现多元化转变,给基层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把握战士心理变化规律、解决战士心理问题,成为了基层思想骨干首先要掌握的技能。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针对战士的心理特点,使用正确的谈心方法“对症下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充分运用好谈心这一手段,关键还要在“心”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人”应以自我主体来观察世界、检验世界,以“我思”为标准,而不再依赖于面向外在的“我信”。  相似文献   

5.
向芬 《中国报业》2011,(10):31-32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报刊理论家。他热衷创办“党报”,宣扬“党报思想”,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报纸应是“党的喉舌”的革命家。一、孙中山党报思想的形成1.个人自由还是国家自由孙中山历来重视思想启蒙,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问题,促使他在政治革命中以“国家自由”为重。  相似文献   

6.
赵云阳 《商》2014,(52):I0001-I0001
前些天,到一家制造企业调研,老板告诉我,他们企业“小团队”现象严重,一个部门往往都会有两三个“小团体”,他曾经也因为此事开除了几个员工,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问我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没。大到大型公司,小到中小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小团体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组成企业的主体是人,是有就会有思想,人与人交往,合得来的就会形成“小团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小团队”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人为本”经济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辨析了“以资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含义。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是自由自觉活动的个体,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劳动价值论及实现人的价值的按劳分配论等“人本”经济思想。说明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经济思想具有理想性和物质性,阶级性和革命性,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的特点。马克思“人本”经济思想仍然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生产活动的理论指导。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加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中载有“自知”(认识你自己)和“毋过”(不要过分)这两大著名遗训,千百年来为后人频频引用、细细品味。西方先贤苏格拉底从“自知”而体悟到“自我认识”的必要,并达到一种“我知我无知”之虚怀若谷、谦卑豁达的人生境界。这被视为西方主体意识的最早表达。在两希文明(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中,人之主体在神人关系中得以定位。其所理解的神之超然性和内在性相映成趣,由此亦可找出人的本性和命运之奥秘。对人之地位、意义和本质的把握,对人之存在方式和表现风格的探讨,在其历史演变中通过基督宗教的熏染、促进而发展成为西方宗教文化中的“谦卑”精神。  相似文献   

9.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在神学发展史上创立了新教神学体系,在社会思想上形成了“人文主义”时尚,在知识体系上则开创了多学科的综合。在这个破旧立新的时代需要一批人劈荆斩棘、筚路蓝缕,而梅兰希顿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人本主义价值观,历经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至今仍有它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价值客体要想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活动和努力,而价值主体的满足更是对人的满足。因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是人,价值客体也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人本教育,也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召唤,是人的价值全面自由实现的召唤。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为什么要做到以人为本1·人本思想的产生现代意义上的人本思想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因素。第二,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其实,人本思想早已有之,中国先秦两汉时期就形成了人本主义思潮的环境。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强调把人和天、地并立称为“三才”(最初见《易·系辞传》),以说明人在世界上远非动物可比的突出地位。春秋时代所展现的“人贵论”是中国当时人本思潮出现后孕育出的伟大思想,它产生的前提是神的地位下降,人的地位提高。记述中国上古历史的《尚书·泰誓》里就有“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相似文献   

11.
在“物的包围”下的消费主义时代,芭芭拉·克鲁格提出“我买故我在”。这显然是对笛卡尔哲学本义的现代性颠覆,消费行为已成为推动个人主体独立存在的证明。作为现代性标志之一的品牌专卖店,正是构成都市人实现“购物”这一意义复杂的消费实践的重要场所,上演新一轮时尚的美学演示,隐含着独特的符号内涵与文化政治深意,是都市场景中新一轮消费主义叙事的当代隐喻。  相似文献   

12.
忠恕之道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忠恕之道”是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孔子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阐发了他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关于“忠恕之道”,在《论语·里仁》有具体的说明。大意如下:有一天,孔子对曾子说:“曾子呵,我的思想始终有一个核心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通过建构“理想沟通情境”,实现理性主体在现代社会中的“理性沟通”,从而克服现代性由于片面强调工具理性产生的人的“异化”,达成人内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区别又相互统一。福柯关于话语权力的思想,如权力决定知识的产出、权力决定主体间不平等等,可以推翻哈贝马斯“理想沟通情境”发生所需的“交往资质”、“平等”、“效用宣称”等相关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杜鹃 《国际市场》2003,(8):50-50
在1840年以前,中国人的思想大多和皇帝保持一致,开口闭口都是“我大清……”,外来的都是“鬼子”、“毛子”,体现出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原因在于上千年来封闭型的生态环境,使人的思想以“不统一”为离经叛道,必须天诛地灭。这种心态不仅得天下的皇帝有,平民百姓也有,好多  相似文献   

15.
王苒 《商》2014,(49):101-101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他的“我思故我在”是其哲学体系的第一原则和命题,在其思想和整个哲学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基础,即普遍怀疑入手,分析了它的含义及意义,并且体会到了这一思想中所展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方静 《中国经贸导刊》2009,(24):120-120
一、基本理论(一)目标管理理论基础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重视工作的效率,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行为科学则偏重于对职工思想和行为的研究。目标管理是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这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谁动了我的奶罩”,某时尚刊物封面上这一让人大跌眼镜且大犯禁忌的标题,在2002年中国人的阅读语境中却毫无突兀之感,它让人首先联想到的不是敏感话题,而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一年度流行语。  相似文献   

18.
[导读]2013年,可谓“史上最大海归潮年”和“史上最难就业年”。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留学归国人数达40万人,对比2011年的18.62万人、2012年的2729万人,2013年中国的海归人数涨幅十分惊人。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27万人,比上年多出28万人,而海归人数预计将超过30万人。这一年或将成为比2013“最难就业年”更残酷的“更难就业年”。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成功就业成为不少海归及家长谈论的话题。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海归者,不妨调整心态,从基层工作做起。  相似文献   

19.
北望东安     
引言 如果说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还带有一种侥幸中无奈的话,那么, “存在决定意识”则是真理。在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史上,东安市场历经百年风雨之后不但“存在”,居然还“存在”得很好。这只能说明,历史的沉淀与“东安”的精神让人无可挑剔地达到了完美结合。 如果说历史是以一种严谨求实的方式记录着从前,那么,“东安”就是中国的商业发展史上一个最好与最真的见证。历史赋予了东安,东安造就了历史。百年东安史,是一段“以商兴国”的历史;百年东安,在适应各种体制之下完成了其以旧换新的蜕变。  相似文献   

20.
西方思想以物我对立、主客体对立的方式去看待自然,自然是人通过理性去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人以想象和感悟来体验自然。这两种不同的认知自然的方式对于各自的风景绘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无论在绘画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创作过程还是作品欣赏上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