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产业组织结构中的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一元化与多样化并举局面会有新的表现。当前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原因在于产业集中过程的社会化倾向、地区和部门割据的资源分散化以及规模劣势下的产业垄断。对此,应从深化产权制度、实现规模优势互补和提高企业整合效应入手,建立产业组织的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3.
产业组织政策效应与产业组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优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我国近年来结构调整不力的重要原因,在于忽视对产业组织的调整,忽视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国际经验表明,产业组织政策的设计和运用是优化组织结构的重要保证。本文在介绍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组织政策对一国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效应,并结合我国产业组织的现状,提出我国产业组织政策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微型计算机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产业组织理论中传统的“结构—绩效—行为”范式为分析框架,考察了我国微型计算机工业的产业组织状况。文章认为我国微机市场结构已经由竞争型转变为寡占型,市场竞争一直非常激烈,产业绩效总的来说有了很大提高,但近几年利润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并有下降的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促进微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笔者考察了中国工业部门市场份额的流动性,从动态视角为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竞争程度提供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法。尽管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工业集中度保持相对稳定,但通过市场份额流动性的经验研究发现,稳定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进一步考察工业集中度与流动性关系,发现集中度与流动性显著正相关。集中度并不能预测流动性,对行业竞争程度的衡量上,集中度指标与流动性指标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笔者对简单"结构操纵"产业组织政策提出质疑,政府需要关注那些高度集中的市场,但高度集中并不是反垄断的充分条件,高度集中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实行自由贸易的结果是两大产业的技术水平都上升,但劳动密集产业的规模扩张,而资本密集产业的规模收缩.因此,主要从产业规模角度、同时结合技术角度的分析,在理论上更为全面,政策上也更具可行性.据此,文章着重在比较优势的框架内探讨了产业规模、就业与技术三者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提出了在战略选择上的两个"两难选择",并认为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两个"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7.
动态规模效益是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效率提升的关键。以维尔敦定律为基础的对动态规模效益的传统检测,不能很好区分需求拉动生产率提升的长期和短期效果。本文提出一个劳动生产率和产量之间的纠偏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对国企和非国企的对比分析显示,国有企业缺乏应对市场环境变动的灵活性,导致短期效率损失,而从长期来看,国有企业的“固定化”体制,却更能配合稳定增长的宏观需求,产生动态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8.
2004-2008年中国国有工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是四大地区中最高的,但竞争力明显减弱;2004年珠三角经济圈的竞争优势系数是最高的,到2008年被长三角经济圈超过,环渤海经济圈仍然是三大经济圈中最低的。三大经济圈的市场份额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下降幅度较大,但仍然是三大经济圈中市场份额最高的。2008年中国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资本产出弹性为劳动产出弹性的两倍,对资本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东部地区应注意加快产业转型,各地区应注意提高资本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经济探讨》2019,(12)
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端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9-2016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结果显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态势,下降的主要诱因在于技术进步的衰退。回归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和研发经费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显著制约作用,而平均收入规模、区位熵、有效专利数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显著促进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在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培育特色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注重发挥产业集群的正向外溢效应;扶持中小企业和培育龙头企业并举,建设规模庞大、结构合理、和谐共生的高新技术企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空工业产业规模、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而言,产业经济绩效与其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航空工业产业集中度与其经济绩效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产业规模却是影响其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据此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先分析了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财务价值的概念与特征,然后以中国资本市场2003年到2009年之间发生亏损的1122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所得的因子综合得分值来度量亏损上市公司的财务价值,并基于负债情况、成长能力、亏损程度以及亏损频率的不同分析了各类上市公司在财务价值上的亏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资工业企业的效益与亏损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三资工业企业的效益与亏损问题研究仲济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本文为董辅、王红领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中国三资企业的亏损问题”课题的成果之一股份制企业低,而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应交税金总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则达... 相似文献
14.
转型中的国有所有权集中与工业产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分析表明 ,不同的国有所有权集中度对中国工业产业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国有所有权垄断是与较高的垄断利润、较低的生产效率紧密连在一起的。国有所有权垄断并不具有经济效率意义上的合理性。非国有所有权进入和带来的市场竞争会明显促进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国有所有权集中实际上是建立在严格的行政性进入限制的基础上的。因此 ,打破国有所有权垄断 ,降低非国有所有权的行业进入壁垒 ,创造不同所有权公平竞争的市场 ,用竞争的所有权结构代替垄断的所有权结构是中国工业组织绩效改进的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创新: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熊彼特假说的主要理论和实证文献。在实证文献综述中,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阐述了每篇文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样本选择及主要结论。本文还简介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创新决定因素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仕林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37-38
0引言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逐步形成的,所以又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主要研究手段是S—C—P分析框架,即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展开的,是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的循环体系,这一体系至今对我们深入研究某一产业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运用哈佛学派的S—C—P理论框架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全面分析,详细探讨我国汽车业的产业特点,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1市场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贸易竞争效应理论,主要采用中国工企数据库、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中国海关数据库和CEPII-BACI数据库的2002—2013年匹配合并数据,考察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市场规模的初始生产率调节机制对技术创新数量及质量的影响、出口市场规模增长率影响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增长率的时间点选择。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只有当企业初始生产率超过临界值水平时,出口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积极影响才能显现;从结构上看,出口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影响均为正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气设备制造业;从时间点看,一般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增长分别发生在出口市场规模增长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因此,地方政府应改善营商环境,为出口企业减税降费;出口企业应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扩大出口市场规模,缩短创新决策时间,以发挥出口市场规模对创新数量与质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着重分析了影响制造业分布的"需求"因素,将中国各省区的"市场需求禀赋"划分为本地市场需求、面向本地的周边地区市场需求和面向本地的国外市场需求,进而用2009年的数据分析各地市场需求的分布;本文将制造产业划分为内部市场依赖型产业和外部市场依赖型产业,并用2005—2009年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内外需求分布对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和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以总市,流通市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为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利用国内比较权威的数据库,研究了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沪深两市所有股票(组合)的收益与公司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上述哪哪种指标代表公司规模,由该指标划分的股票组合的平均收益与公司规模都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本文以总市值和流通市值衡量公司规模时还计算了各组合经过市场调整和风险调整的超额收益。同样发现超额收益与公司规模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通过模截面回归的方法检验了公司规模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证实了负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最后文章还通过简单的公司分类对上述关系做了敏感性分析,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