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文章选取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总水平也越低,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构建起收入公平分配的各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房价与城市化的关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城市化水平与住房价格的动态经济模型表明,城市化速度的上升会导致房价的迅速上涨: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各地区房价对城市化率的弹性均为正值,表明城市化水平对房价具有正的积极影响。因此,应实行地区差异化的房地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尊重经济规律,确立切实可行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目标,实行稳健的可持续的城市化战略,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中国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工具,通过建立FDI与三产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的实证模型,动态的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有利的推动我国就业的"非农化",推动了产业升级,但是对第三产业影响力不足。本文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狭窄是西部地区养老保险发展长时间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目前严重制约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首要因素。文章以西部地区基本养老保险为视角,运用西部1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西部地区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扩大西部地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中一个重要而积极的因素,城市化水平对于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人均养老金待遇是覆盖面难以扩大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从财政投入、养老金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的差异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1998-2006年的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从低技能劳动力、技术水平、外国直接投资、政府政策和人民币汇率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大规模出口的原因,并分析了各个因素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数据的分别回归,比较了两个区域在影响因素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释放财政支出的优化作用,拉动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是当前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区位角度分析了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的国内和省内效应。结果表明,医疗、科技、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将促使产业结构水平优化,而文化传媒方面的支出将阻碍产业结构水平优化,且不同地区之间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本研究丰富了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文献,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东、西部1978—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与其产业结构、城市化及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与其产业结构、城市化及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1)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2)西部的金融发展在长期能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增长,但短期因果关系不成立;(3)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通过一个用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内生化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及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直接,它主要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作用于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宁波产业的分布特点,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1996~2008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对宁波三大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FDI的流入促进了宁波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但是FDI的流入对宁波三次产业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FDI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与第一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杰 《山东经济》2010,26(5):29-34
农业关系国家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效率。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加速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业效率。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03-2007中国各省农业生产效率变化,并进行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然后利用这些效率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外延数据构成面板数据(Panel Data)建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效率的提升,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3 - 2013年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 - GMM)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得出以下结论:人口老龄化、FDI、政策制度、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技术进步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大。FDI与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政策制度对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在东、中部地区老龄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西部地区,老龄化抑制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耦合关系。文章运用耦合度模型,测算了中国2006~2015年间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耦合度与耦合一致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长期处于高水平的耦合阶段,二者间有很强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对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产业结构—碳排放"系统的耦合一致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碳排放水平不断改善,其在更高水平上的耦合一致性作用将更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字金融发展迅速,绿色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有助于缓解碳排放的压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现实方案。基于30个省(区、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产生间接效应;且直接效应在中东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间接效应均不显著,其中在中东部表现为遮掩效应。最后,从促进数字金融产业发展、数字金融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发展平衡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我国省际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性。根据2005-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分析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人均收入的空间相关性,发现各地区居民收入有很强的空间依赖效应,高—高聚集地区和低—低聚集地区占比达到了80.6%。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发现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相邻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对我国省际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其中经济增长水平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度最高,达到40.31%,城镇化水平和相邻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度也较高,分别达到11.56%和21.86%,而产业结构调整水平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4-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社会保障与消费的相关关系做面板数据分析,实证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对除了浙江、新疆、上海外的其他省市的消费影响均不显著,对浙江、新疆的消费起促进作用,而对上海的消费起抑制作用。最后,本文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显示,数字化具有减排红利,能够显著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且该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西部和高碳排放强度地区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改善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拓展分析显示,数字化减排红利的长期效应依然显著,且随着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减排红利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选取西部12个省区199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合理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未能产生显著影响;其他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水平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经济开放程度、财政支农政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FDI对浙江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99-2006年浙江FDI的产业构成情况,并测算FDI对三次产业的贡献情况,结论是FDI对第二产业的倾斜拉大了该地区三次产业间的差距,且FDI在二、三产业内的分布也将影响未来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3—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检验全国及不同地区城镇化、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总体上,城镇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对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对前者为先抑制后促进,对后者为先促进后抑制.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明显的倒逼效应,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而产业结构调整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两者呈现出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城镇化、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已进入了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20.
沙文兵  石涛 《世界经济研究》2006,1(6):76-81,F0003
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持续扩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9~2004年度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经济计量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进行测度。计量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三资工业企业总资产每增加1%,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0.358%。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研究表明,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特征相一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