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丹辰 《活力》2010,(11):42-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指明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加快和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实行民生政策跟踪审计是对民生审计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是对审计创新的探索和推动。本文从加强民生政策审计管理的视角,以跟踪审计为切入点,通过对民生政策跟踪审计诸多内容的阐述,大致勾勒出一条以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功能为核心,渐进地实现民生政策跟踪审计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制度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李秀民 《活力》2013,(24):75-75
民生新闻是一种报道形式,更是一种新闻理念,它与生俱来的本土化和亲民性,使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但在蓬勃发展同时,民生新闻遭遇到了瓶颈,学界和业界开始辩证地看待民生新闻的现状,并探索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赵盈 《活力》2014,(5):59-59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视点》栏目创办于2006年,每周一档,播出时间为每周一20∶00,时长15分钟。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作为节目宗旨。关注老百姓生活中的现实话题,反映他们的生活欲望、情感和意志。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创办7年来,两次获得黑龙江省新闻奖电视名专栏,2012年因持续反映供热问题的报道受到地委宣传部阅评表扬,地委宣传部部长王利文在阅评上批示:“近期《视点》栏目紧扣民生焦点,帮助百姓解决现实问题,体现了新时期媒体服务人民的宗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请宣传部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此文件传达下去,组织全区新闻工作者深入学习”。《视点》栏目经过7年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如今已得到观众的认可,关键就在于栏目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
贾万韬 《活力》2013,(4):150-150
“民生”,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近年来。民生问题更是逐步升温,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无论从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这五大现实问题的哪一方面都得到落实,从而真正意义上地过上好日子,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就更需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做好民生新闻类节目,就非常具有实践意义,更具研究价值。本文也就此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扭转经济新闻读者群不断流失的尴尬局面,近年来,国内各家媒体纷纷表露出改变经济报道现状、提高报纸质量的心声。文章着重探讨通过创新方式,即通过创新提升党报经济新闻的品质,达到发挥党报服从大局、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这为中国的繁荣稳定、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民生息息相关,为民生提供保护和方向指引。“实行法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需要,实现权利、尊严和幸福的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内容。公民的受教育权第一次受宪法保护,人格尊严、公民合法财产、食品安全、司法公正再一次得到强调。可以看出这次大会通过法律,加强了对人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和保障,同时新的立法原则和相关规定发布后,可提高立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一些新规定精简了行政队伍,提高了财政效率,也很好的服务了民生。本文针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相关决定中对影响民生的几个方面进行了个人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郑佑和 《东南置业》2011,(12):35-35
记者:在当下房地产市场异常严峻的背景下,贵安新天地还能逆市热销,项目本身是否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郑佑和:世纪金源福州首个旅游商住综合体项目——贵安新天地首度开盘,逆市热销1300余套!再次创造中国楼市的销售奇迹。这与我们一贯以来以产品为主的开发思路是分不开的。我觉得贵安新天地这个项目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主要体现有这么几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生”是我国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是经济性、社会性问题,更是政治层面和法律层面的问题。民生问题实质是“权利贫困”,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发挥法治的功能。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民生保驾护航。要构建民生法治,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伊欣 《活力》2013,(4):123-123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  相似文献   

11.
蒋磊 《乡镇企业科技》2010,(24):148-149
当前,“民生”是我国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是经济性、社会性问题,更是政治层面和法律层面的问题。民生问题实质是“权利贫困”,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发挥法治的功能。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民生保驾护航。要构建民生法治,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王树生 《活力》2010,(20):10-11
民生是和谐之本,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宏伟事业。近年来,富裕县坚持以发展和富民、惠民为落脚点,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教育、卫生、安居等基础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和改善人民群众上学、就业、就医、养老、行路及居住等热点问题,群众生活保障得到极大改善。社会和谐局面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3.
乔茂有  张颜春 《价值工程》2012,31(10):247-248
本文以高校民生档案为研究对象,以开发高校民生档案资源为视点,阐述了高校民生档案的内涵与功能,亟待完善的几个方面以及丰富、整合、开发高校民生档案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乔虹  周毅凛 《活力》2013,(11):35-35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现象,它的概念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等栏目的实践密切相关。2003年8月,时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总监的景志刚开始琢磨和使用民生新闻的概念,他用“民生新闻”来概括既已存在的新闻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强烈反响,并对民生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那么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近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新闻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相似文献   

15.
正确对待和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制定住房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党关注民生的重中之重。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所采取的平抑房价、调整结构、规范市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归结起来都是服务人民、改善住房条件,提高大众的居住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我国所面临的持续旺盛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李金迪 《活力》2010,(8):335-335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与界定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从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民众情节。在现代社会中,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上升为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百姓即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老百姓开始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当“民生”与传播媒体的结合在一起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7.
创新政府审计,是适应经济升级转型的需要,是促进有限政府建设的需要,是提升审计价值的需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审计全方位的转型与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转型和创新克服的困难更多、面临的阻碍更大。为此,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总结了审计转型与创新的成效与困难,并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民生需求导向型审计体系的粗略构想,为政府审计深化、细化审计转型与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双印 《活力》2010,(14):216-216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民生为先。作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责无旁贷。检察工作着力于民生。不仅仅是为百姓提供具体的司法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履行检察职能创设一种有利于民生和谐发展的法治环境。因此,检察机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丛一 《中国质量》2008,(1):34-35
“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以独立章节提出的这一观点成为十七大的一大亮点.也是近来公众颇为关注的热点.报告中“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几句话,让百姓发现.小康社会幸福图景描绘的都是自己最关心的事。  相似文献   

20.
何龙淼  李强 《活力》2014,(23):49-49
在现如今新闻面向社会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中,传统意义上“播什么,看什么”的新闻概念逐渐淡化,新闻叙事手法也更加多样,但新闻主题更为鲜明,中心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尤其是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的出现让受众人群普遍感到一股暖暖的亲和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的,主要以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为关注热点的电视新闻形态。应该说,民生新闻的出现具有当今时代进步特色,它是政府团结群众,传递百姓心声最便捷的渠道,更是政府集思广益,实现群众参政议政最为有效的途径。其之所以得到政府支持、群众认可,因为它具备当下新闻必然的发展条件,符合新闻“三贴近”理论的现实需要,起到了“五化”,即规律化、故事化、生活化、实用化、政策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