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武汉比较优势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武汉发展现代物流的综合优势 作为华中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有利条件和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武汉生物基因制药产业相对北京、深圳、山东等经济发达城市比较薄弱,但是武汉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文章以武汉生物基因制药产业为例,描述武汉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现状,探讨分析该产业的产业价值创造能力,旨在提出有利于增强武汉生物技术制药产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SWOT分析法为研究的基本框架,系统研究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和内部的优、劣势,综合分析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为武汉城市圈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更大拉动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武汉城市圈在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不够迅速制约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重大机遇;但是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带来的竞争和武汉城市圈作为粮食主产区与快速城市化之间的矛盾是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武汉的中小企业100多年的演变进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近代工业在中国出现至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武汉的中小企业经历了由兴到衰的过程。20世纪初,民族资本在海外资本和国家资本的双重影响下,投资武汉兴办轻纺工业,出现了一批有相当实力的民族中小企业,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武汉工业产值甚至超过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心。此后,武汉工业基础遭到接连不断的战乱重创,中小企业也因此陷入衰败。第二阶段是新中国建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5.
虎磊 《魅力中国》2011,(17):123-124
通过对武汉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明确了武汉旅游业在全国及区域层面的优势和不足,为提升武汉城市旅游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较好。现在.中央决定实施“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武汉既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武汉的合作经济和轻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较好。现在,中央决定实施"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武汉既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武汉的合作经济和轻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促进武汉都市圈建设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晶 《特区经济》2008,235(8):180-181
本文主要首先对武汉都市圈发展背景和基础设施条件进行介绍,指出了发展都市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即武汉都市圈的发展既是响应了"中部崛起"的思想战略,又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然后分析了武汉作为中心的发展条件,并分析了与周边城市的配合问题,针对都市圈发展的要求分析了制约武汉都市圈发展的政治、经济、资源环境等利用状况。根据大量权威的统计资料对武汉都市圈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形成了促进武汉都市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双  祁春节 《特区经济》2009,(2):188-189
本文着重分析武汉城市圈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武汉城市圈具备的物流条件进行物流模式创新,并旨在提出促进武汉城市圈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建军 《特区经济》2011,(2):190-191
本文深入剖析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分析区内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层次性,突出针对性,提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和目标,推动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跨越式发展和优化升级,为产业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武汉总部经济的发展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贺丹  赵玉林 《特区经济》2007,225(10):169-170
总部经济有明显的经济效应,研究武汉总部经济的发展对促进武汉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中部崛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总部经济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入手,重点分析了武汉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和瓶颈,提出了发展武汉总部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武汉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讯枢纽,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内外贸、科研和教育中心。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对武汉谋划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武汉已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武汉城市旅游圈的资源赋存现状作为研究基础,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武汉城市旅游圈一体化程度的盲区与不足.提出了城市旅游圈空间一体化以及营销一体化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军  刘冰 《特区经济》2010,(4):199-200
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将有利于集中资源、要素、市场等规模优势,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建立区域分工与竞争的基础平台,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必须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开始。本文在介绍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并根据产业结构上存在的明显缺点提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仙桃市按照“经济外向型,产业轻结构”的发展定位,抢抓“1+8”城市圈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与武汉城市圈及圈内城市的产业联动、市场联网、设施联通、科技联姻和开发联片,主动承接武汉辐射,打武汉牌,走昆山路,唱开放戏,求大发展,为融入武汉城市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基础教育非均衡化趋势日益强化,研究城乡基础教育投资效益对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运用2008~2014年武汉城乡基础教育数据,对武汉市城乡基础教育投资效益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城乡基础教育总体投资效益相对偏低,不同阶段的基础教育投资收益出现分异;城镇基础教育投资效益高于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效益,不同区域的基础教育投资收益出现分化;最终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基础教育马太效应。基础教育投资体制欠优、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错位、优质基础教育队伍缺失是造成武汉基础教育投资效益偏低的三大主因;二元化经济结构、差异化教育基础、异质化投入结构是造成武汉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效益低于城镇基础教育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高银桥 《特区经济》2009,(10):303-304
建立产业集群是培育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有效战略,也是应对经济一体化,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文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以及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认为武汉汽车产业集群已出具规模。随后介绍了GEM模型的概念,以及其三个资源因素:基础、企业、市场。并从这个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劣所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将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运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建立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趋势的整体模型,并构建测度城市圈内各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与整个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指数。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进行协调指数的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整体上较好,但城际间的差异较明显,且协调性程度表现出层级板块结构和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式结构,这种特有的分布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其中武汉作为整个城市圈的经济主导城市及核心,其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也最好。  相似文献   

19.
姚立中 《天津经济》2005,(11):25-27
发展金融业离不开金融市场和金融载体。在较好基础的条件下,进一步促进天津市金融业的大发展,可选择产权交易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和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当前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黄冈市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是一个革命老区、贫困山区,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黄冈市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倾力打造食品饮料产业,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