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热在一季度已达高峰。即使没有进一步的紧缩性政策出台,经济增长的自动调节力量已经使经济增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胥晓莺 《浙商》2012,(1):34-35
10年来最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终于于2011年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各方期待着决策层为2012年国家经济政策排阵布局。  相似文献   

3.
高善文 《新财富》2004,(7):16-16,19,22
最近披露的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明显放缓,这引发了人们对于硬着陆的担忧。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1993年和2004年整体经济状况的异同。我们认为,尽管目前行政主导的调控措施带来经济硬 着陆的风险不容忽视,但2004年仍具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4.
《商界》2007,(4):16-16
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10%给中国带来什么?;中国经济软着陆大局已定;经济高增长还能持续多久?;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6项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蔡亮 《大经贸》2010,(8):56-58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以及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6%。  相似文献   

6.
李稻葵 《新财富》2011,(12):36-38
中国房地产业好比一个青少年,其成长中长期形成的顽疾,应该在中国城市化和经济较快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化解。当前,亟需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需要让房地产交易量逐步恢复,让价格合理地调整,为此,政府应当放开对消费性需求的限制、鼓励房价调整的集体协商、扩大保障房的覆盖范围。如果能够容许地方政府以保障房作抵押发行地方债,使保障房建好用好。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渐演变成一种市场与政府、价格与调控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其健康成长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慧勇 《新财富》2011,(10):29-30
中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出现了社会融资对传统信贷的替代、民营投资对国有投资的替代、三四线对一二线的替代、新兴市场对发达市场的替代,正是这四个替代使得中国经济的稳定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取向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经济周期的后期,这一轮经济周期从1990年底、1991年初开始回升,1993年达到高峰,当时经济过热,金融秩序紊乱。因此,1993年7月开始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在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避免了经济的进一步过热,也避免了急刹车和全面紧缩办法带来经济的大滑坡,使  相似文献   

9.
警惕世界经济放缓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稻葵 《新财富》2006,(11):36-36,38
未来两三年内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远远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冲击。对此,中国应采取必要的预警措施。 从中央政府层面来看,应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作一定的储备,积极地调整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向,并与各地方政府密切协调,最大程度地对冲世界经济放缓的风险;从企业层面来看,可以开发一些对冲风险的投资项目,更要在开发国内市场上下大工夫。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往往是绝好的海外扩张时机,中国企业也可以在战略思维和资金上作好准备,考虑在适当的时机有步骤地收购合适的海外资产包括公司控制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今后十二个月内中国经济的增长来源将出现一组十分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第一,出口增速将出现强劲反弹。估计出口同比增速会从目前的一26%上升到明年年中的5%以上。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很可能从今后1-2个月的同比40%以上的峰值回落至明年夏天的10%左右。在这一阶段,由投资减速带来的环比经济增长的“二次下行”是经济的健康调整,有助于防止过热、通胀和泡沫,是削减过剩产能之必需,不应该通过加码刺激政策来阻止这个调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关》2012,(7):74-74
中国已经形成投资依赖症,但钢筋和水泥仍会为未来增长打开空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是人均资本存量不断积累的过程。经济减速,各式各样的刺激政策以每四天一个的速度上演。不过,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时刻,当管理者擎起保增长的大旗,总有不和谐的杂音。刚有发改委一日批复上百项目的壮举,湛江市长吻GDP的温情一幕便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温总理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当前宏观调控面临两难问题。他在强调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再次表达了中央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这也能看出,今天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释放"依然非常困难。我认为其中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上下没有形成共识。甚至在某些方面决策层的一些领导和部分专家的对"平抑楼价"的见解,令我吃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短期看,软着陆是好消息。但如果由于压力减缓而使当局推迟或不愿改革,软着陆会变成坏消息。中国在1998年软着陆后通过各种改革避免了这种命运,现在必须做出同样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陶冬  文杰 《新财富》2006,(7):20-21
我们相信,央行已经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货币政策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中国国内的流动性如此充足,需要很长时间和更加积极的措施才能让货币状况从超宽松恢复到中性水平。中国经济中的政策风险在上升,但是所出台的措施未必能够真正使经济增长减速。我们维持今年GDP增长10.1%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财经界(学术)》2011,(17):76-76
中国CPI通胀同比已达到新高。我们认为,潜在通胀压力依旧很大,这意味着通胀只会缓缓下降。对于早前我们所预测的中国全年5.2%的通胀预期,我们目前认为这存在均衡风险。  相似文献   

16.
外国机构对中国经济将第二次探底和大幅下滑的预测,大可商榷。不能忽略其背后的利益关系。如果中国经济在现阶段10%的均衡增长水平上增长,却仍在被高调唱衰,那就不能排除刻意推动中国经济更高增长之嫌了。若因此回到应对危机时那样的刺激政策,那将失去结构调整的良机,加剧中国经济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18.
《大经贸》2012,(7):2
经济减速原本是预料中的事,但面对二季度的GDP数据,相信不少人还是会感到有些吃惊。因为增速不仅跌破了多年以来所力保的‘底线,而且接近年初确定的年度底线。面对2012年2季度数据,经济界至少有三种判断:一种可称为长期衰退论。认为目前减速只是个开头,真正的麻烦还在后面。另一种可称作短暂减速论,认为减速只是一两个季度的事儿,三季度将触底  相似文献   

19.
外部需求强势可能会持续半年,甚至更长。这为中国收紧货币,把政府投资需求压下来,而不至于经济大幅减速创造了机会。经济软着陆之门已经为中国开启。  相似文献   

20.
李稻葵 《浙商》2010,(9):30-30
在政策环境上,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刺激政策退出问题。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讲,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在这方面,我认为有两个基本特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