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手拿<梁实秋散文精品>,捧读咀嚼,真是舌底留香.读这本精品,时而好像在吃带饴的糖,时而又好像在爆炒辣椒,让人品味着糖的甜味,或是炒辣椒的呛味.在这品味的过程中,不断地领悟生活的各种的味道,并不断地获得某种启迪.这就是梁实秋散文作品产生的美感效应,即通常所说的作品魅力中的一种启迪效应.  相似文献   

2.
2006年,海燕的创作再度大丰收,继《篷窗小语》和《青藏铁路》两本新闻著作出版之后,又推出了38万字的散文集《昨夜西风》.这些散文,都是作者在紧张采访的余暇或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零敲碎打,日积月累而成的,既凝结着心血,又闪烁着文采,实在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这就是写<源氏物语>的那个人.作者以不无得意的口吻引用"主上"的话,就是:"这一位是有才学之人".她自幼熟悉汉文,遍读中国典籍,对自居易十分推崇.在古代日本女子散文中,从笔致的婉转多趣,从极为独特的表达能力上看,的确少有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4.
上学的时候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文中所说"父亲"的背影会让人刻骨铭心。在父亲去世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的父亲的身  相似文献   

5.
余素玲 《魅力中国》2010,(3X):156-156
<正>当一张报纸呈现在读者面前,或图文并茂的画面,或洋洋洒洒的文字,或穿越时空的一篇篇激情飞扬的散文,以及社会新闻和国际新闻等,无不吸引着读者的眼球,使读者有捧报在手欲读  相似文献   

6.
黄鹤 《中国西部》2011,(12):108-109
最开始知道松尾芭蕉是源于他的一首俳句:夏日草凄凉,功名昨日古战场,一枕梦黄梁。当时就对这位芭蕉翁倍感兴趣,后来又读了不少他的俳句和散文作品,内心越发觉得喜爱。  相似文献   

7.
宋代散文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在思想内涵上,还是在艺术特色上,抑或在美学境界上,用达到至高境界的平易艺术表现力展示出宋代散文人格魅力与文章风格统一的清峻风骨:文以贯道,宋代政论散文表现出的崇高志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宋代政论散文体现出的博大情怀;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政论散文中的爱国精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代政论散文的英雄气概;出淤泥而不染,宋代政论散文的君子风范.  相似文献   

8.
白描秋雨     
20年前读台湾余光中先生的散文集《鬼雨》是在朋友家的厕所里.读着读着觉着在亵渎.遂带回家细品.美。若干年后读到余秋雨的散文.一边读一边思忖.余老怎么就“堕落”了呢?玩起了文字游戏.活像三流唱戏的.字正腔圆在其次.妆却描得有模有样。后来发现是自己张冠李戴了。  相似文献   

9.
我是先读李若冰写柴达木的散文,尔后才走进柴达木的。那时候他的那些散文都零零散散地发表在报刊上,凡我尽力可以找到的都会找来珍宝般地保存起来。他笔下的格尔木、察尔汗、大柴旦、茫崖、茶卡……都是我多次到过的地方。他在前,我在后。我发疯似地寻找李若冰的书,发疯似的读他的作品。我总觉得他就在我身边,就在我前面不停地走着,写着。我追他,却追不上;我崇  相似文献   

10.
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一经出现就受到了电视工作者和观众的欢迎,我省各级电视台的编导倾心打造和创作了一批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散文,电视散文以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画面给观众美的享受.观众对这种艺术形式寄予了深切的厚望,电视工作者在探索中不断超越,力求电视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达到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1.
1、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上下功夫,具体要求如下: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例: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父亲的片段,品味他高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王万代 《魅力中国》2011,(11):265-265
初次读苏轼的《喜雨亭记》,便觉得其语言文字大有巧夺天工之妙,不禁拍案称奇。继而反复吟诵,深感其意境如诗如画,余音袅袅,不由怦然心动。仔细品味之后,归结出两句话:其文饱含儒家文化之道,其人不愧散文大家之称。  相似文献   

13.
散文构思的精美是作者在文章的立意、章法、结构、风韵等各个方面总体显现出来的美感.构思之美妙,似乎还与提炼开掘主题的独特角度有关.章武散文的构思体现的是一种大美,因为其文较少抒发个人生活细微的感悟,较少咏叹一己恩怨,更多地是从文化、思想、历史与哲学的角度去探讨更为广阔的命题.散文的构思美实际上就是作家心灵美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56篇外国名言警句、13篇诗词歌曲、7段散文小说节选和7段影视戏剧作品节选,广为市民所喜爱的《读点经典》的姊妹篇《译点经典》由重庆市外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编译完成,书中精选外国文化经典进行中英文对照,  相似文献   

15.
正读杨府先生的文字,不啻是诗、散文或小说,即使剧本、学术专著甚或是报告文学等,都给人的感觉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朴实、清新、儒雅、厚重的气息自然流露出来,没有人为造作,没有匠气横溢的时尚,用心写作,用人格抒怀。杨府先生首先是位诗人,然后才是作家、学者、历史学家,正因为这样,才更突显出他的文字修养的高深,处处可见诗中有史,散文中有画、有诗,小说中有诗情画意,而且对于人物的描写彰显文字的张力;剧作中充满着积极向上的信念,不取媚于时尚,而失去一个  相似文献   

16.
都市影像     
上世纪80年代初,当贾平凹冉冉升起时,我正在文学青年的队伍中踯躅,每读他的散文就忘了自己要干什么,后来发现他开始写小说了,而且是折腾长篇的,就想:奶奶的,终于沉不住气玩大的了,想换种口味放荡一下自己了。老舍先生有言,短篇难写,长篇易玩,第一章说不清,还有以后的各章。谁知“放荡”后的长篇竟给平凹带来日隆的声誉,标志甚明的散文反倒成了敲边鼓的角儿。  相似文献   

17.
DI1 幽默:庄子散文的一大亮点 郭沫若<十批判书>指出:荀子"以思想家而兼长文艺,在先秦诸子中与孟轲、庄周可以鼎足而三."这是就三位哲人散文成就并驱而言的,其实他们的散文艺术却各有千秋.例如<荀子·君道>里,在论述符契契券之类的作用时说:"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上好权谋,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乘是而后欺.  相似文献   

18.
平凹     
上世纪80年代初,当贾平凹冉冉升起时.我正在文学青年的队伍中踯躅.每读他的散文就忘了自己要干什么。后来发现他开始写小说了.而且是折腾长篇的,就想奶奶的.终于沉不住气玩大的了.想换种口味放荡一下自己了。老舍先生有言.短篇难写.长篇易玩.第一章说不清.还有以后的各章。谁知“放荡”后的长篇竟给平凹带来日隆的声誉,标志甚明的散文反倒成了敲边鼓的角儿。  相似文献   

19.
电视散文是新时代的产物,是把文学、美术、音乐、音响、朗诵、等各类艺术要素融为一体的电视艺术新品种.它改变了散文原有的文学形态呈现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物质结构形式.它的创作应该把握住文字稿、画面、配音、配乐和字幕五个环节,匠心独具,创造出辉煌的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朱自清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绿>、<荷塘月色>、<春>等篇章的分析,认为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都烙上鲜明的艺术特色.那就是构思的漂亮精美,结构的严整缜密,情感的真挚委婉,语言的朴素清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