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稳定是国家繁荣的关键部分,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推进,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日益增强。本文探讨了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强调了构建新型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介绍了金融制裁、支付信息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讨论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分析了基于金融稳定的新型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探索方案,包括构建金融信息传输和清算平台以及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并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报告总结了BIS创新中心(1)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经验,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进行了研发经验总结,以为各央行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提供有益指引。一、BIS创新中心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央行货币具备安全性、结算最终性(finality)、流动性和完整性(integrity)等独特优势。伴随着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央行数字货币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央行率先发行数字货币,对中国乃至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进度已位于世界前列,现阶段正处于其实现跨境支付的关键节点。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可以降低社会流通成本、维护国际金融运行秩序和提高国际间经济交易效率,实现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是顺应全球化时代趋势的重要实践,更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巩固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本文将简要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背景及其不同跨境支付模式,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实现跨境支付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国尝试建立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升级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双边跨境支付系统、多边跨境支付系统。然而,因数字技术赋能升级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旦落地,运营中不仅存在异化传统风险的可能性,还可能滋生新的风险。基于此,本文立足上述三种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模式,依托数字技术研判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中的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区块链技术风险以及系统重要性风险。面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可从主权国家的货币主权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这两个方面进行治理。而今,我国积极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启动测试,落地之势蓄势待发。面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潜含的风险,我国应未雨绸缪,提前对数字人民跨境支付系统中潜在的风险制定防控措施,从而为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提供安全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经济活动发展不断演变推动货币形态的演变,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央行数字货币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并被视为改善跨境支付效率的重要机遇。央行数字货币将来是否真正用于跨境领域,将会是主权货币竞争、公共与私人货币竞争、地缘政治等综合因素权衡的结果。基于此,本文研究央行数字货币跨境应用的基本概念和潜在路径,探讨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对国际货币竞争的影响,并系统梳理当前全球主要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研究与实践探索,研判各主要国际货币的初步态度,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政策建议,包括统筹“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在数字货币领域话语权;统筹“创新引领”和“风险可控”,通过优化技术设计扬长避短;统筹“央行主导”和“私营部门参与”,促进形成各方推动合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研发以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相关国家和地区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体系推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对我国数字货币研发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无锚定私人数字货币到数字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的货币职能逐渐完善,而天秤币从重视"币"到重视"网"的发展更令人意识到分布式支付网络可能在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数字货币为载体的分布式支付网络具有重塑全球跨境支付体系的潜力,在经济效率和市场结构方面体现出一定优势。更重要的是,分布式跨境支付网络的出现还为打破个别国家对全球核心金融基础设施的控制带来契机,从而有可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变革。因此,中国未来应积极推动基于央行数字货币和数字稳定币共同构建跨境支付网络。  相似文献   

8.
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全球跨境支付业务量猛增,环球金融协会信息传输网络平台(SWIFT)的跨境支付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跨境支付需求,各国优化和完善现有跨境支付体系的意愿进一步增强。从SWIFT系统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Bridge以下简称mBridge)的实现逻辑出发,对比分析二者在设计架构、技术特点、跨境支付流程、运行机制、处理效率和交易安全性等方面的异同,发现mBridge具有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保障交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优势,建议从完善mBridge顶层政策制度设计、深化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渠道探索三个方面促进mBridge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青  钱昕舟 《新金融》2023,(3):35-42
针对传统跨境支付在费用、时效、透明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央行数字货币有望推动跨境支付体系实现能级跃升。基于对现行试验项目的比较分析,本文提出构建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新型跨境支付体系,需重点把握底层技术、交互模式、风险管理这三大要素。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体系的一些痛点,但不会完全取代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其重构将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包括SWIFT或将被取代、代理行角色将发生转变、传统支付清算系统或成为新型跨境支付体系的支柱之一。为促进新型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和能级提升,本文提出具备条件的区域应率先开展试点、新型与传统体系应加强互联互通、代理行应加快角色转换、跨境支付规则需进一步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SWIFT系统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的实现逻辑出发,阐述了现有跨境支付渠道及其特点,介绍了mBridge的技术特点、内部构造和跨境支付流程,对比分析了mBridge与SWIFT在设计架构、技术特点、跨境支付流程、运行机制、处理效率和交易安全性等方面的异同,指出mBridge推广应用面临的困难,发现mBridge具有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保障交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重大改变,建议从加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研究、推进mBridge顶层制度和机制建设、完善第三方跨境支付服务体系、加强新兴技术和理论模型的学习等方面促进mBridge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