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品牌建设是文化遗产类旅游产品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借助"品牌冰山"理论阐述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旅游产品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海丝旅游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泉州海丝旅游产品在产品品牌主题定位、产品功能塑造、产品品牌传播、产品品牌忠诚度维护等方面的产品品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福建泉州"海丝"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 CM6软件与ASEB栅格分析法,在归纳分析"海丝"遗产点空间布局、遗产分类、游客感知等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海丝"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优劣势,提出强化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保护遗产原真性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的一条友好通商之路,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基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加入了很多新时代的因素,这给了福建这个处于有利地位的城市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福建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是第一个对外进行通商交流的口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处在沿海地区临近发达国家,海岸线悠长,很早以前就开始进行外贸发展,所以福建有着其他地区都没有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优势。在新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福建要充分发挥海洋特色的优势,创新改革海洋产业结构,在发展新兴的海洋产业方面多下功夫,重视与临近国家的贸易往来,发展合作关系。除此之外,在各种海洋设施,基础建设问题上也要加快建设速度,要想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就要有好的服务水平。本文主要针对福建在面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口岸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福建运用的发展策略,还有和其他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中亚五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对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丝绸之路中国段和中亚五国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分析了中国和中亚五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基础和制约因素,并从建立协调机制、编制旅游规划、扩容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优化旅游签证制度以及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主要针对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展开研究。认为滁州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面应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对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普查;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设计要体现原生态;以实景舞台剧形式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  相似文献   

6.
福建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在古代,福建曾经是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而今,借助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福建再次扬帆启航,本刊记者奔赴福建,深入福州、厦门,实地、近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化遗产旅游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其资源基础的文化遗产却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与开发体系。在理论上,文化遗产旅游也缺乏较为系统的论述分析了我国文化遗产旅游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对国内外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体系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节庆旅游二者关系相辅相成,节庆旅游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节庆旅游活动的灵魂与核心.笔者认为通过策划各类节庆旅游活动,发掘山西省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于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古村镇的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海关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本文提出海关文化遗产研究问题,对海关文化遗产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海关文化遗产研究的关注重点和具体方案,以期从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上为今天的海关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福建的农场原来是作为单纯的粮食生产基地,随着农场生产力的提高及市场经济的运作,农场原有的产业结构和运作模式已不适应农场未来的发展。农场旅游成为未来农场发展的趋势,农场旅游产品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福建农场旅游资源以及福建农场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提出福建农场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万里茶道”是涵盖生产类遗产、交通类遗产、管理类遗产以及服务类遗产的跨区域、跨国界的茶文化遗产廊道。本文运用改进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万里茶道”中国段节点城市的遗产旅游发展适宜性和障碍因子进行定量测评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遗产旅游发展适宜性表现不均衡,生产路段为中度适宜,集散路段和外销路段整体上适宜性偏弱。(2)在遗产资源维度上,廊道内资源分布表现出分路段、多中心的特点。(3)在旅游产业运行维度上,适宜地区主要分布在生产和集散路段。(4)在经济社会发展维度上,适宜性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小城市适宜性较弱。(5)在生态环境维度上,适宜地区均分布在生产路段,集散路段和外销路段生态环境质量尚待提升。(6)根据各地适宜性水平和各维度的均衡性,将节点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适宜-均衡型、适宜-失衡型、弱式适宜-均衡型和弱式适宜-失衡型。(7)除武汉外,旅游产业运行是影响各节点城市遗产旅游发展的首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现实的重要课题。旅游开发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的有效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为前提的原则,坚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根植于原生态文化土壤,积极发展社区旅游,使之成为“未来遗产”,以期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继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一直是全国关注的重点工作,无论是申遗之前还是申遗之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方法有很多,最接地气、影响力最大的做法,还是当属将文化嫁接到旅游之上。面对众多的研究成果,运河沿线众多城市都在开展运河开发工作,那么理清遗产廊道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并行,彰显大运河文化品牌影响力便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积累、传递和传承人进行传承的.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商业化道路提供了市场平台和新的活动空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明创新带来新的动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积累带来新的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活动提供了新的生机.发挥旅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转型指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我国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文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当前国内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开发、文化遗产地保护、旅游影响、旅游规划、旅游营销和社区参与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仍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已引起社会的共识。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价值极高,为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介绍了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概况,探讨了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并对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倍受关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形成了以博物馆、主题公园与实景舞台剧为主导的3种主要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遗产的静态展示为主,较好地维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非物质文化主题公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重建与虚拟体验空间形式,实现遗产景观载体化;而实景舞台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的表演活动而活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最具创意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完整地记录后所形成的物化档案,具有可供旅游开发的独特性与原生性特点,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因为资源要素禀赋的不均衡,作为旅游开发核心利益主体的档案馆与旅游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协作关系与利益冲突关系。要保证协作关系长久地良性运行,就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化解利益冲突,进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