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谢东梅 《技术经济》2009,28(9):43-4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贫困农户作为瞄准单位,其运行成功与否取决于制度实施中目标家庭瞄准的准确性。本文从农户生计资产的视角,通过构建农户生计资产指标体系,对低收入农户生计资产进行量化分析,试图达到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家庭准确瞄准的目的。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资产量化分析可以直观地显示农户生计资产的组合及其配置状况,可用来判断农户整体生活状况,并可对低收入农户进行准确排序。农户生计资产量化分析方法不失为提高制度瞄准效率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尽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零星试点"在我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在认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否给予了最贫困的家庭和个人?这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该文基于宁夏690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瞄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没有有效地瞄准贫困家庭和个人,家庭经济状况并非确定低保对象的依据。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瞄准的偏误主要来自于农民对制度的不了解、人情因素以及分配程序的不公开。因此,政府需要建立新的家庭收入审核机制,同时强化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现阶段扶贫的反贫困措施,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社会救济的创新.如何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输血"到精准扶贫的"造血",从单方面的政府保障兜底到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使得贫困农民正真正地脱贫.低保和扶贫两种帮扶措施,在贫困户动态管理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协调配合和融合发展呢.本文研究了现阶段精准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融合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精准扶贫存在不合理区间,建档立卡缺乏动态管理,低保和扶贫存在"关系户"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帮助农村贫困人口维持其基本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部分贫困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标准和最低生活补助的发放标准在保障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并不统一——即执行"两轨制"。"两轨制"在制度执行初期确实曾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随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健全,适时统一标准,有利于这些地区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中图分类号:C913.7  相似文献   

6.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适时由"应保尽保"转向"应保必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比以前的特困救助更规范、更高层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规定:"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  相似文献   

7.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残疾人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所在。近年来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此,各地政府采取多方面的反贫困措施,在预防贫困和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主要做法和成效是:1.普遍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最基本的救助,有效防止了贫困残疾人生活恶化。无锡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始于1996年,1998年在全市农村全面推开,起步比较早。保障资金从区(市)…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财政的视角分析近些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状况以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结合财政体制的改革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且通过财政制度的安排尽可能地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稳定的资金供给机制,不仅保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而且在以后的年度里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接.最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其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与只是针对部分困难户、五保户以及受灾群众的传统救助相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到了"兜底"的作用。这一制度有了明确的保障线标准,避免了过去有钱多救助、无钱少救助的随意性,扩大了保障对象的覆盖面,提高了保障标准,及时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体现了对农民尊严的尊重和社会对于生活在贫困境况下人的责任。近年来,农村在实施"低保"制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我国多维贫困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农户多维贫困的评价体系,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多维贫困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社会网络可以显著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且对中间层次多维贫困的农户减贫效果更大.(2)社会网络对农户的非正规金融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社会网络可以通过影响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缓解贫困农户的融资约束进而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即改善多维贫困实现精准扶贫或脱贫遵循"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机制.这意味着社会网络实际上成为了农户借贷过程中的一种"隐性抵押",农户以此获得非正规金融的资金支持进而改善多维贫困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