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职财会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日后的职业能力,而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中职财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为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更是能够加快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关键.目前,中职院校财会教学针对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已经进入研究阶段.本文对培养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了当前中职财会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面临的障碍,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在中职财会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晶舒  张伟  米鸽 《经济师》2012,(8):81-82
通过对黑龙江省三所高校152名大四学生的分析,以定量研究方法计算人力资本诸要素与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之间的相关性,了解人力资本诸要素对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的具体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工作经历、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家庭出身和所学专业是影响职业地位获得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说,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5,(11)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缺失是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文科类专业,技术实用性不强,就业渠道相对单一,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即大学生的可雇用性能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要提高其可雇用性能力。文章从可雇用性理论界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提高可雇用性能力的途径三个方面入手,寻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可雇用性能力的方法,提高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小明 《经济师》2011,(5):135-136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多元系统,其能力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要从多角度入手。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依据自身园区大学特色,试行了董事会法人治理机制,突破了学生能力提升的体制障碍,并充分利用园区资源集聚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了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基础平台,同时借助特色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激发了学生发展就业能力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职院校的教育一直秉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实际操作技能。中职院校在日常的财会专业教学中,应该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探索和比重。本文对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也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强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促进中职学生的成功就业。财会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当前的中职学校在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方面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比如课程教学体系不科学、中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困难、缺少实践性的教学模式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总结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1)
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目前全国各高校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力关系的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建设等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的重要目标。基于创新人才培育的视域,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难以提升的核心困境是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基础不牢、实践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具体表现为学科能力难以满足创新素养、实操能力难以契合创新实践、思维能力难以适应创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该坚持创新培育的教育思路,强化学科教育工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创新发展平台,具体举措包括立足大学生专业水平提升来增强就业竞争力、围绕大学生实操能力培育来提升实践执行力、构建大学生创新交流平台来提振创新自信心,最终实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9.
崔万珍  潘炜  吕玮 《经济师》2011,(2):146-147
职业指导课程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的重要载体之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其核心在于推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文章基于实用主义理论的视角和要求,旨在探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改革,研究突出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本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于专业的特点,很多毕业生服务于生产一线,女生就业存在问题更多。本文从本科机制专业女生就业力不足的实际出发,采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方法,从机制专业女生自身、用人单位、企业社会、学校方面等多角度,分析机制专业女生就业力不足的原因,提出提高机制专业女生就业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代女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面临着更为严峻性别歧视。基于对武汉地区女大学生的访谈调研情况,根据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文章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三个具体可行的措施:1.夯实专业知识技能;2.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3.明确职业目标,加强人力资本后续积累。  相似文献   

12.
中职生就业能力低除了与学生自身有关外,还与家长和学校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基地——学校,笔者认为应该从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三方面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山东省两所高效的调查访谈,构建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Logistis模型,明确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发现大学生传统社会资本正在解构,现代社会资本还没有完全形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就业选择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努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拓宽大学生社会资本,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的新经济常态下,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在对他们进行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职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身的价值显得格外重要,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鲍静 《现代经济信息》2013,(15):151-152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中,女大学生处于相对的弱势的地位,因此她们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在提高的过程中要敢于在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内容上都有所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影响就业的主要有三大因素:人力资本、心理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在这其中人力资本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加强女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培养,对于女大学生走向职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不仅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还需要从学校整个大环境出发,实现"自身和学校"的双拳出击,从而获得成功,赢在职场。  相似文献   

16.
鲍静 《现代经济信息》2013,(16):449+459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就业竞争越来越激励。在竞争中,女大学生处于相对的弱势的地位,因此她们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在提高的过程中要敢于在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内容上都有所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影响就业的主要有三大因素:人力资本、心理资本以及社会社会资本,在这其中人力资本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加强女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培养,对于女大学生走向职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不仅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还需要从学校整个大环境出发,实现"自身和学校"的双拳出击,从而获得成功,赢在职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本文运用经济学.人力资本、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政府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琦 《时代经贸》2012,(12):162-16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本文运用经济学、人力资本、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政府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调查,我们看到,虽然目前高职财会专业的就业率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较好,但是,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并不理想.通过分析,传统的教学体系侧重理论教学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争取就业岗位、尽快胜任工作.本文论述了对传统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设计新课程体系,是对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边缘化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与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徽  白明  王颖 《铜陵学院学报》2010,9(1):118-119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其中一些边缘化"冷"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边缘化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虽然在一定程度是由于专业限制,但与其自身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欠缺也不无关系。文章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这一就业"特困"群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