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且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关系模型拟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政府支持研发力度等表征母国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且除金融发展水平外,其他吸收能力因素均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先进技术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的显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未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尚未显现,除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他地区吸收能力因素均未对本地区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玉柱 《时代经贸》2011,(12):74-75
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而且愈来愈多的企业的oDI是以获取高新技术为导向的。在这种形势下,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企业ODI区位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因素,很少有研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区位选择的影响的文章,因此,本文以中国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来探讨该效应对我ODI区位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而且愈来愈多的企业的ODI是以获取高新技术为导向的.在这种形势下,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企业ODI区位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因素,很少有研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区位选择的影响的文章,因此,本文以中国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来探讨该效应对我国ODI区位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汪思齐 《当代经济》2016,(22):110-115
根据对外直接投资中知识流动的进程和创新主体的变化,对外直接投资知识场可细分为:知识溢出场、知识吸收场和知识转换场.知识将通过各子知识场中不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完成从知识溢出向技术溢出的演进.母国必须加强各子知识场中的渠道和知识人才建设,促使对外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向技术溢出转化,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能更好地带动母国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各省份对外直接投资确实存在着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影响的作用过程中,在吸收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门槛效应,例如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力度、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外资利用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研究表明,只有当某个省份这些门槛变量达到某一门槛值之后,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带来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另外,由于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基础设施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所以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跨国并购等外商直接投资(FDI)对跨国知识溢出的正向及逆向效应的分析,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正向溢出主要通过行业内的水平溢出(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和行业间的垂直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两种途径来实现,其中垂直溢出的效应较大.与绿地投资相比,跨国并购的知识溢出对于东道国本地的创新和增长效应更大一些、更快一些,而逆向知识溢出主要是通过母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的知识溢出来实现.通过对1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模型分析,本文验证了OFDI逆向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同时发现跨国并购的逆向溢出效应没有绿地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的行业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变迁,运用DEC模型计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平均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TEC指数)和技术进步(TC指数),并与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外国研发溢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平均的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呈中等关联度,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关联度较强,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差别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具有较高关联度;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则不具较高的关联度.因此,要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水平,从行业层面来说,就是要调整和改善投资的行业结构,加大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以更好地获得外部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全球资源竞争为背景,选取2003~2010年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相关季度数据,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修正形式为基础,采用Johansen协整的方法,对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非常小,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粗放式资源争夺阶段,无法有效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弱以及投机套利机制的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1.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已受到广泛关注,但该效应在不同地域和技术条件下的表现尚不确定,从而使以企业为对象的微观层面研究具有一定价值。考察了企业投资经营过程中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在企业研发强度达到某一门槛值后,能够实现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未达到该门槛值之前,会出现无法实现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瓶颈阶段。企业应积极利用不同效应机制的适用阶段,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并通过联合、共性平台利用等途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三种渠道,提升出口复杂度,但其影响存在门限特征。当跨越金融门槛后,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出口复杂度,且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要大于金融发展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因为中国金融发展的教育融资功能尚未发挥作用,所以,金融发展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出口复杂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市场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存在基于市场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跨越一定的门槛水平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出:政府应根据地区市场化水平的不同而采取差异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有效推动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9,(1)
文章首先介绍辽宁省O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通过历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获取数据,整理影响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辽宁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政府应该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政策,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双门限模型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差距的"双门限"效应。研究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双门限效应。在低技术差距地区,"退后优势假设"效应更为显著,OFDI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需要更大的赶超空间;在中等技术差距地区,由于OFDI溢出效应有缩小该区域技术差距的趋势,该地区仍体现了微弱的"退后优势假设",并且应该注重从吸收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在高技术差距地区,"技术积累假设"效应更明显,需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充分吸收OFDI技术溢出。同时综合三个区域来看,OFDI逆向溢出的边际效应随技术水平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中等技术差距地区溢出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吸收能力,并依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技术溢出对一国或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日趋加深。运用2001—2008年高技术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多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行业范围内,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行业间溢出渠道,显著地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行业内溢出效果不明显;进口为我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中间产品,从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出口渠道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溢出效果在内资主导型行业大于外资主导性行业;进口在外资主导型行业的溢出效应大于内资主导型行业。  相似文献   

18.
双向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知识溢出效应对创新链协同度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基于复合系统协同理论,构造并测度2011—2020年中国38个工业行业创新链协同度,并将知识溢出效应分解为技术知识溢出效应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实证检验双向直接投资对创新链协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均能对创新链协同度产生正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突破型行业创新链协同度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知识溢出效应发挥机制作用,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强于外商直接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知识溢出效应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结论可为投资开放背景下构建创新链协同发展机制与路径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9.
狄振鹏 《技术经济》2020,39(4):11-16
通过梳理以往文献并采集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全国整体还是从分地区来看,OFDI均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国内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OFDI,且其仅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OFDI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模仿创新,说明OFDI的自主创新外溢效果更强;另外,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高端科研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影响与传统的"污染避难所"假说相违背的现实情况,文章采用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溢出途径的视角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通过对发达国家进行对外投资所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并没有有效地减少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投资于发达国家所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并未对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分地区分析中,研究发现逆向技术溢出对于东部地区的碳排放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虽然逆向技术溢出也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其结果并不具有显著性。基于此,文章认为在引导对外直接投资时,要充分地考虑可能对国内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