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分析 (一)现行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不完备是形成债务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财政体制在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的集中度大幅提高,财权分开后,但相对应的中央与地方的事权科学划分没有能很好实现,大量事权下沉,地方财政刚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多,形成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保运转、  相似文献   

2.
何丹 《金卡工程》2009,13(10):152-152
事权划分、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体制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事权划分是分税制的基础,只有在事权清晰的条件下,才能处理好税收分配和转移支付问题.由于事权划分不清晰,我国的分税制在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完善我国政府间事权的划分是眼下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思考●符宝生史鹏宇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省以下分税制体制已提到日程上来。河北省并乡扩镇后,乡镇级财政体制的建设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当前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1.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明确。目前县(市)级政府与乡镇级政府在...  相似文献   

4.
丁胜利 《金融会计》2011,(10):58-62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 (一)转移支付制度的产生和分类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为了解决政府间的财权事权划分问题以及平衡地方政府间财力失衡状况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事权划分.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体制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事权划分是分税制的基础,只有在事权清晰的条件下,才能处理好税收分配和转移支付问题。由于事权划分不清晰,我国的分税制在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特别是省以下政府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从表面上看。这是由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引起的,但其根源在于我国分税制度改革过程中,没有以规范的方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关系,进而没能形成有效的政府问收入分配制度。从逻辑顺序上看,事权划分在先。因此,明确各级政府事权范围,应该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管理体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探讨苏金秀分税制体制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一个有利于逐步提高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财税改革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但是,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还很不完整,还存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不十分明晰、转移支...  相似文献   

7.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制度变迁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对于明确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规范财政分配秩序、加大地方征税力度以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财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还不是一种十分成熟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许多内在的体制缺陷,诸如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缺少法律规范、政府间事权责任界定不清、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健全等问题,因而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分级分税财政体制还有一定的距离.笔者就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以下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彭继复目前我国实施的分税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分税制相比,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事权、财权关系还不甚明确。因此,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仅是规范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迫切需要,而且...  相似文献   

9.
一、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县乡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财权的划分上规范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调整了各级政府问财政收入的分配结构,中央、省级等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县乡基层政府所占比重迅速下降。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县乡政府事权的划分基本上还是维持原财政体制事权格局。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县乡财政体制主要是以分税制为基础,实行分级分灶吃饭体制,存在财政级次过多、管理成本过大、资金效益不高和事权级次不清等弊端。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财政承担的事权负担相对过重,乡镇间财力差距较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迫切需要从县乡财政体制上予以根本解决,促进县域内乡镇间共同协调发展。本文仅对现行中央省市财政体制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借鉴西方经验规范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移支付制度既是一种经济手段,又是一种政治手段,它是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建立规范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是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不清、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不规范、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规范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金融》2013,(5):22-36
1994年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了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了中央、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但该体制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本文在比较借鉴主要国家分级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的总体设想——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财权与事权相呼应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3.
《上海会计》2008,(2):15-18
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总和,它由五个主要内容组成:支出责任的划分(事权划分)、收入划分、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体系、财政支出标准的确定权、税种权与非税收入的确定权。我国财政体制从1980年确定“分灶吃饭”的分配体制,到1994年,推出了“分税制”。上海则在2004年实行了“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财力”体制。  相似文献   

14.
寇铁军  周波 《财政监督》2012,(30):12-14
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载体,财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级次、财政收支权限划分及政府间财力配置的根本性制度规范。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我国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对称"为指导,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建立过渡时期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初  相似文献   

15.
财政体制是指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原则和形式。自1994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这是我国财政体制的一次深刻革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客观要求,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定的,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形式。  相似文献   

16.
杨长湧 《财政研究资料》2007,(5):46-48,F0003,F0004
中美两国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下,通过划分事权和事责、确定各自拥有的支出权力和收入权力,各级财政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分工;而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各级财政建立了内在合作机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中美两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出比较;然后提出完善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曹朴 《财政监督》2006,(9):69-70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事权和财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划分,使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增强,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目前的分税制体制还不够完善,过渡色彩比较浓重,存在着许多矛盾,突出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责不对称,“财权上移,事权下移”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省以下基层财政困难加剧。尤其是在全国财政总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财政投入长期不足,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关我国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讨论也愈发激烈。1994年分税制的确立,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起点,基本形成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制度架构。但是,由于分税制改革不彻底,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关于事权与财权不匹配,财政收入及支出权限划分不清晰等原因,导致地方财政自主权空间逼仄。因此,本文以我国地方财政自主权为题,为规范央地财政关系寻觅新机。  相似文献   

19.
李波 《湖北财税》2003,(11):12-13,16
税种划分是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个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财政利益.同时也关系到分税制财政体制能否有效运行。鉴于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中税种划分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未来我国政府间收入划分应实现各层级政府都拥有和发展自己的主体税种。  相似文献   

20.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各省级政府比照中央对地方的分税制模式,结合省内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明晰收入分配关系,采取总额增量分成、分类分成或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的模式,逐渐形成了形式复杂、“一省一式”的局面。但从现状看,部分省份财政体制改革滞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收入划分不够规范、地区基层财力保障较为薄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有待提升。基于此,本文致力于理清现实体制下各省政府收入关系差异,明晰现有收入分配制度与事权支出责任匹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省以下收入划分体系,保证各层级财力发挥应有的政府职能,提出以事权划分财权、规范收入划分方式、合理划分政府间收入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