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部地区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也是县域经济在中部经济中占有比例较高的地区。因此,发展中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至关重要。通过大量详实资料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约束进行论述,阐述了技术资源的内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这种约束产生的原因,提出在技术资源约束下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从而促进中部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中部崛起”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对贵州省82个县域人均GDP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996年之前,贵州省县域经济呈现出先收敛再发散的“U型”趋势;1996年以后,经济增长分异的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贫困县如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 《经济世界》2002,(3):76-77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介于东西部结合处的中部地区,既面临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加速发展贫困县的县域经济,逐步缩小与发达县区的差距,是各级政府极为重视的问题,也是贫困县领导近几年苦苦探索的难点和工作的重点。与发达地区相比,由于受历史、环境、地理等因素的制约,贫困县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都单薄得多,然而,只要积极探求和培植可以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收拢拳头,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激活增 长点,就能形成局部的优势,以尽可能地投 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与东部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大,呈现出“边缘化”特征。其内部的经济联系主要表现出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态势,使得其经济发展出现趋同现象。中部地区要摆脱“中部塌陷”的困境,在适度竞争的同时更要加强分工与协作,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注重市场机制的培育与完善,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以县域为单元的地区合作已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选择。本文扩展出了一个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产出、贸易与增长模型,探讨县域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县域合作能够通过减少非自然贸易壁垒提高地区贸易开放度,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县域规模越大,县域经济稳态收入水平越高;县域合作促使地区间贸易开放度越一致,越能提高县域经济的稳态收入和缩小因规模差距带来的县域经济收入差距。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打破和消除县域之间的行政壁垒,以合作促进地区发展,构建城市一县域产业分工与产业关联以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构建县域外部经济与生产网络,为县域经济合作提供平台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但目前的战略思维和实践都过于重视以中心极城市为核心的龙头带动发展,而对县域的基础性作用多有忽视。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助力中部崛起的思路,以期更好实现中部地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部崛起”这一号召之下,中部金融业的发展如何能更有效地为其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我国中部地区六省1995-2004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求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政策建议。这一研究对中部地区形成科学而有效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振兴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1987年以来,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但各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远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各省对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制度变迁滞后于经济发展可能是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和贡献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要使人力资本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大对教育投入和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形成人力资本投入、集聚和优化配置的良好社会氛围与制度环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农业经济发展转型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县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单位,可大大带动我国农业集中的中部经济水平。县城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中部经济的整体水平,更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而要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在深化认识、更新观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尽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0~2004年的经济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进口,应该继续坚持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同时重视进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伟华  张焕明 《技术经济》2008,27(10):37-41
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对1979--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基本上存在收敛趋势,形成了所谓的“收敛俱乐部”现象;在条件收敛回归中,如果控制了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非国有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经济变量,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则呈现显著的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省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鹏辉 《经济与管理》2009,23(3):5-8,29
基于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面板经济数据,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中国省市经济的收敛性.结果表明,在1994-2004年期间,中国大陆省市经济存在着显著的条件收敛现象;以1998-1999年为界的分两时段考察进一步发现,前一时段的收敛速度远快于后一时段的收敛速度;对控制变量的分析表明,教育、就业水平和非国有率有效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而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则对地区经济产生阻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282,自引:6,他引:276  
西部开发战略要想取得成效 ,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领域 ,使得西部地区获得经济增长速度趋同的机会。本文从经验上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俱乐部趋同以及条件趋同的现象 ,意味着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一系列不利于向东部发达地区趋同的因素 ,如人力资本禀赋稀缺、市场扭曲和开放程度不足。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含义在于创造条件使地区经济增长形成趋同的趋势 ,而投资的重点应该选择那些能够改进西部地区增长条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张焕明 《财经研究》2005,31(6):16-27
文章在分析传统的积累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边干边学、受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后发能力等非价格因素的变量,提出了一个扩展的积累增长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趋同性及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趋同性,而全国各省份也存在趋同性;三个地区与全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趋同路径的相似之处在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不同之处在于,实际产出的积累、进出口价格指数、居民收入等因素的作用方向与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短期性和长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释经济增长收敛,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从短期性和长期性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呈先扩大后减小的过程即倒U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于发散,但只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在长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将趋于收敛;并给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曲线的模型形式及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是近年来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而分析方法的选择对课题的研究至关重要。将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归结为β收敛、σ收敛和随机收敛三类,在阐述各种分析方法的同时,对其存在的优点和缺陷进行了评价,同时,对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认为,在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合理地选择样本期的前提下,只有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够得出有关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95,自引:2,他引:195  
本文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 ,对中国自建国以来 ,特别是 1 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省际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 ,不仅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收敛”(clubconvergence)特征 ,即按东中西划分的区域内部人均产出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 (conditionalconvergence)的特征 ,即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等结构特征的经济地区间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收敛趋势。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还显示 ,各地区间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增长收敛性构成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有对于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人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时,经济增长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1978—2007年间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模式。首先探索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时、空变点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给出了相应的解读,为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源、环境、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丽峰 《技术经济》2009,28(4):109-112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理论,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能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能源、环境、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第二,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是造成能源消费和环境问题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间相互影响;第三,短期内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是影响能源消费、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