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适度强制性信息披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目前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管制已是国际通用的做法,但理论界对是否管制以及如何管制仍存在分歧。非管制论主张,上市公司完全可以自愿披露信息,无需强制性信息披露,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通信理论(signalling theory)与个人契约是构建非管制论的三大支柱。在非管制论的支持者看来,为有效履行受托责任、争夺市场资源及向市场传递良好的信号,上市公司会自愿披 相似文献
2.
在上市公司的收购过程中,提示公告和正式公告是两个最重要的信息披露.以我国在 2002年 12月 1日至 2003年 10月 31日期间提交证监会审核无异议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样本,利用市场模型考察提示公告与正式公告事件日周围的超额收益率、平均超额收益率 ,以及狭小窗口的累积超额收益与累积平均超额收益情况.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收购事件中,提示公告的市场反应要显著高于正式公告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模式由\"辖区监管\"转向\"行业监管\"的背景,借鉴制度变迁理论考察信息披露分行业监管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辖区监管模式,分行业监管模式能显著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而且在受到重点监管和发布信息披露指引的行业内公司效果更好.这种监管模式变更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升效果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公司更显著,信息透明度的改善成为分行业监管模式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一个重要机制.可见,信息披露分行业监管政策的实施已经成为健全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构建内外部治理结构互动机制、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以及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4.
5.
从实际证券市场操作中存在的虚假信息和内幕交易、投资者获取信息成本、社会历史原因、上市公司利益驱使和筹资需求等方面分析了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信息披露失真的表现形式;信息不对称对社会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针对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披露失真问题,从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倡导信息透明、规范会计核算准则、发展市场金融工具、强化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等方面提出完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和监管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信息中介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是商业银行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信息披露的效果受到信息传播范围与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理解能力的制约。通过对信息传递过程的分析,认为信息中介具有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并帮助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所获信息的作用。应采取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等措施,解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过程中信息中介作用缺失的问题,从而增强信息披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二元VAR-EGARCH与信息传递速度模型对我国股指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效应与传递速度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已存在显著的双向价格关系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信息传递能力正逐步增强,但信息在期货市场传递到现货市场的速度要慢于信息从现货市场传递到期货市场。本文还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正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8.
注册制下的资本市场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从注册制下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关联效应出发,以资本市场上市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为主线,透过有效市场假说与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不对称与资本市场上市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范监管与市场效率和上市企业信息披露公平的分析,旨在揭示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与有效监管的理论逻辑,从资本市场信息披露效用最大化,对注册制下资本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以及关联方氛围营造从理论透视角度提出相应的框架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有着双重影响,本文章通过模型来证明在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是自主选择和自然选择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信息披走路对银行风险有着不同的影响,为了使信息披走路政策在银行风险控制中发挥真正的作用,银行必须识别和选择自身的资产风险,国际标准和众多的国际经验也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估值偏误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上市公司市场价值长期偏离内在价值的根本原因,因此信息披露行为对资本市场估值偏误的影响值得研究。采用剩余收益模型(RIM)估计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在此基础上构建度量资本市场估值偏误的代理变量,并采用KV度量法从总体上考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本文检验了信息披露行为对资本市场估值偏误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对其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信息披露修正资本市场估值偏误的主要途径,是降低市值高估公司的市场价值泡沫。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主要信息来源,本文探讨了我国证劵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与问题,分析了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然后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外会计信息消费结构的比较可以发现,实施虚假消费的会计信息消费者倾向于与会计信息生产者合谋,侵占其他会计信息消费者的利益.优化会计信息消费者结构就是要找出具有强烈消费需求动力的会计信息消费者,促使其成熟,扩大他们的消费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市场效应——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中国市场,信息披露质量是较数量更为有效的衡量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方面。基于信息披露质量,我们分别以深交所上市公司考评中不及格和优秀等级的公司、沪深违规信忠披露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作为两组研究样本,同时全面考察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市场效应。两组样本检验结果一致表明,低透明度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某些知情者诈取广大不知情的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温床,并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原有功能;从2001年至2004年,尽管公司信息透明度对大量中小投资者的股票选择没有显著影响,但其的确也帮助了投资者对所选择的股票进行定价。健全法律制度、培育理性投资者与信息中介、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是促进市场有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现实考察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设立了一系列守门人,从而构建了一个形式上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框架。本文以1993年至2003年4月底被证券管制机构处罚的272次会计信息披露违规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初步考察和评价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制度的整体有效性,并以此为依据,对上市公司管制框架的内部和外部各个制度环节———监事会、独立董事、外部审计、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交易所———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保险公司上市后,其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成为保险公司必须履行的一项强制性义务.现已颁布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保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充分性、及时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尽快推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和审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司治理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讨论了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最后从内、外部治理机制两方面分别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认为企业内部需要建立有效履行各个职能的运行机制,同时还需要政府、银行、社会中介和媒体等对外部治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model of Foster-Viswanathan (1990, FV) predicts that informationheterogeneity among market participants generates patterns involume, trading costs and volatility. In the Italian Treasurybond market, periodic information asymmetry is related to thearrival of block orders from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whichcluster soon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market and, respectively,of the US market. Our evidence is that volume is lower and tradingcosts are higher after the two openings, consistent with FV.We find only weak evidence that volatility behaves as impliedby the model. JEL Classification: D82; G14 相似文献
18.
“新华富时”案是一起证券信息许可使用合同纠纷案件,以新华富时指数公司败诉结案。案件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证券交易所对行情信息的权利、证券信息许可使用合同限制性条款的效力等。本文认为,行情信息权利可归为现行法上的汇编作品著作权,将来可规定为数据库权利;应综合运用法律、合同和技术等手段对行情信息权利加以保护;应本着公平、有偿和成本原则,在交易所行情信息权利保护与其履行公共职责之间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9.
Zhang Xiaoling Chen Huamin 《国际金融研究》2006,(10)
在以市场风险披露为基础的衍生交易监管政策下,SEC的“305规则”体制由定量、定性信息披露要求与前瞻性信息披露的安全港规则有机构成。我国应当借鉴先进的风险监管规则,构建创新的衍生工具市场风险披露法律框架,并解决好创新规则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收益权衡问题、收益波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Regulation Fair Disclosure and Earnings Information: Market, Analyst, and Corporate Respon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ith the adoption of Regulation Fair Disclosure (Reg FD), market behavior around earnings releases display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return volatility (after controlling for decimalization of stock trading) but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rading volume due to difference in opinion. Analyst forecast dispersion increases, and increases in other measures of disagreement and difference of opinion suggest greater difficulty in forming forecasts beyond the current quarter. Corporations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voluntary disclosures, but only for current quarter earnings. Thus, Reg FD seems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while imposing greater demands on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