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师》2013,(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物价波动比较明显,针对这种现象,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物价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运用"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对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变动率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指出由于GDP高速增长,引起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而出现价格波动;并依据1990~2011年的统计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用Eviews软件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指出GDP增长率对CPI波动有同向滞后影响。  相似文献   

2.
肖钦 《经济纵横》1990,(8):20-24
<正> 一、我国经济失衡是供给短缺型失衡从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的相对性质来说,总需求过度是相对于总供给短缺而存在的,但当我们判断经济失衡性质时无论是总需求过度,还是总供给短缺,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意义。把我国经济失衡的性质归结为供给短  相似文献   

3.
略谈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状况的分析与核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近几年来,分析和判断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已引起经济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但因概念的内涵不一和某些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对分析和判断我国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究竟应采取什么方法,意见分歧。总的看,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通过测算来分析和判断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另一种则认为只能通过一些相关指标的变动来分析和判断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分析和判断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这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对供求理论和现行测算方案及其结果的分析,我们赞成第二种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甚至超高速发展,出现了持续的超出“温和”范围的通货膨胀。这种情况把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力吸引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问题上。不少人的判断是社会总需求已经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因而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以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从1985年开始,国家实行财政和货币的双紧政策,以约束总需求增长。但是,实际执行中的“一刀切”不可避免地迫使经济增长速度骤然下降;到1986年第二季度,几乎跌到零增长水平。于是国家不得不重新调整政策,防止“滑  相似文献   

5.
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方面,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仍要同时做好需求管理,要适度扩大总需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稳定的外部需求条件和环境.本文基于支出法GDP核算,从三大需求对GDP增长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入手,分析厦门“十二五”期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贡献率及分解因素变动情况,并进一步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求侧协同管理和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中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公式进行表述。这表述本身并不等于提供需求管理的一定对策,但它可以成为具体情况下的对策制定的出发点,并为对策的选择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一、对于我国进入90年代面临经济形势的判断目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判断各异。一种见解认为治理整顿已经到位,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要增加需求以解决市场疲软、工业滑坡、工人失业等问题。另一种见解认为治理整顿并未到位,治理整顿的6条目标尚未实现,社会总需求特别是潜在需求仍然很大,问题并未解决,紧缩需求保持经济稳定仍是“八五”时期的首要任务。去冬今春,我国确实发生了部分商品销售不畅和部分工厂停工减产等问题,这本是调整  相似文献   

8.
《经济世界》1997,(6):8-9
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对今年我国物价总体走势作出如下判断: 近三年来宏观经济形势趋好 1996年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已降到6.1%,远低于前一年9.7%的增长率,不仅扭转了过去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物价涨幅过高的被动局面。而且为  相似文献   

9.
周学 《经济纵横》1998,(3):37-43
论宏观调控中的需求管理□周学(一)宏观调控中的需求管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凯恩斯主义的方法,由政府人员根据主观愿望,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经济萧条时期,减税,增加财政开支,如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等;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通货膨胀时期,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经济的结构变化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模型,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及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总供给曲线变得较为平缓,东部地区总供给曲线更为平缓,扩大总需求不仅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而且还会带来产出的较大增长。东部地区的投资需求弹性呈倒U型曲线变化,表明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较快,产业结构更为合理,正在向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更高阶段迈进。中、西部地区需求模式较为接近,其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1.
陶为群 《经济师》2011,(1):80-81,85
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是现代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一个重要部分,将这个部分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与模型连通,能够对沟通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分析体系产生重要作用。以现代宏观经济分析之视角剖析,遵循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中实物构成原理和价值构成原理,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可以分解成投资品供给与需求平衡、消费品供给与需求平衡两个部分。两部类扩大再生产与两部门经济的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具有相合性,并且体现了比通常的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贴近现实经济。文章引用《资本论》中的举例,对所论析做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主要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通过对2001年至今经济波动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分析,总结出宏观调控的成效并指出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主要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通过对2001年至今经济波动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分析,总结出宏观调控的成效并指出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避免通货膨胀,就要采用合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当社会总需求明显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就要采取松的政策措施,扩大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就要采取紧的政策措施,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体现在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上,经济总量的形成需要满足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短边规则"。经济增长的总量驱动效应与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密切相关。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阶段:供给总量单因素驱动阶段;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双因素驱动阶段;总需求成为经济增长关键影响因素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在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已完成了上述三个阶段的转变。随着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显著降低和经济增速在高位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轮增长型长波的主体已经形成,并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调节作用,还要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与位置。本文将总供给曲线与货币政策效果的关系放到一个开放经济中进行考察,着重分析了开放经济中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一国总供给曲线的影响,进而对该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效果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两难冲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工资制度改革的宏观分析模式 国民收入通过分配与再分配形成消费资金与积累基金,国民收入若在货币形态上发生“超额分配”,会引起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当前存在的社会总需求膨胀,除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以外,还有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的原因。因此,在认真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的规模使之同财力物力相适应的同时,还需要从宏观上控制消费需求的增长。这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改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与全要素增长率的关系,可以看出技术进步率即全要素增长率(TFP)与经济增长率有大致相同的趋势。依据我国TFP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特点,本文认为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宏观平衡与宏观控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1985年,围绕着工业超高速度增长和其他一系列宏观失衡问题,宏观控制的中心任务是抑制总需求,紧缩信贷和财政成为抑制总需求的主要政策措施。去年年底,我们对经济形势作了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紧缩过度导致货币供应不足和需求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生产萎缩的结论。一些同志则持相反的看法,认为银根抽而不紧,国民经济仍处于低热状态,今年头两个月工业增长速度陡然下降主要是“资源短缺”造成的。对形势判断的这种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观察形势所依据的理论分歧。本文主要结合对1985年紧缩效应的分析,讨论宏观平衡和宏观控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状态的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状态的实现方式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论是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还是凯恩斯需求拉动供给的理论都不能有效解释,为什么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能力过剩并存的局面.本文试图从经济运行的结构均衡的实现方式出发,分析经济总量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实现的路径,并提出实现总供求均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