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发行的信贷资产主要载体——粮食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严峻,使得我行信贷资产保全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局面。根据农发行总行工作部署: “用企业有效资产全面办理存量贷款抵押担保”的工作要求,目的就是给农发行信贷资产安全运营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但是,习惯于“信用贷款”承担政策性收购的粮食企业,实施担保抵押贷款工作可为举步艰难,现就素有广西“商品粮基地”之称的桂平市  相似文献   

2.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与贷款企业之间债权债务纠纷日益显现。一方面,部分粮食购销企业或附营企业因“三老”问题改革举步维艰;另外一方面,也不乏有一些企业借改制、改造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资产保全工作的复杂性,认真分析企业改制、改造的形式和途径,准确把握有关的法律概念和程序,找准实现资产保全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保全农发行信贷资产存量是当务之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粮食企业改组、改制和人员下岗分流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一些企业存在最后“捞一把”的思想,有的采取各种方式方法逃废和悬空农发行的贷款债务;有的弱化对库存实物的管理;有的甚至产生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的倾向。因此,对农发行而言,在深化粮改的过程中,信贷管理的重点就是切实做好信贷资产存量的保全和风险化解工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当中,企业是第一性的,银行是第二性的,银行经营受贷款投放对象的制约。农发行与开户企业是一种特殊的银企关系,主要表现在客户的指定性,贷款投放的政策性,信贷资产的高风险性。我国市场化进程最慢的就是粮食流通体制,因此农发行的信贷风险最终取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否到位、经营机制是否转换、运作是否规范。一、运用信贷杠杆,促进企业加快改革按照现行的《贷款管理制度》,贷款对象主要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供销社棉花企业,这本来是对农发行业务范围的界定,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助长了粮食企业的官商作风,不愿改制,不愿丢掉“国有…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粮棉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农发行特点的信贷资产保全体系,总行决定对我行开户的粮棉企业有效资产实施抵押担保。而“抵押”作为《担保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担保方式,已越来越多运用到发放非保护价粮棉油收购贷款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看,抵押贷款确实是一种风险较小而安全系数较大的贷款方式,应认真按照《担保法》及有关规定办理,并谨防“五个”法律误区: 一是对抵押物未依法办理登记或  相似文献   

6.
利用信贷杠杆的传导机制,引导或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快自身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农发行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银企关系,粮食企业的库存商品都是由农发行的信贷资产形成的,农发行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行的是“捆绑式”渗透监管方式,这种特殊的银企关系和特殊的监管方式,使农发行灵活运用信贷杠杆推进企业加快改革、加强管理、搞活经营成为现实,农发行信贷杠杆的传导机制就显得灵敏而有效。对政府确定的保护粮食,农发行要继续按照“收一斤粮、给一斤粮款”的政策,及时发放收购代款,保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  相似文献   

7.
潜在风险,顾名思义是指客观上已经存在、潜伏着尚未暴露出来、将来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粮食企业是农发行贷款的主要承贷者,企业潜在风险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农发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影响着农发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本文以粮食企业为例,谈谈农发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成因以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发行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一对特殊的银企关系,粮食企业财务行为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粮食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则间接反映和影响着农发行信贷资产质量和收购资金运作。因此,农发行的管理必须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把监管视野扩大到整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和账务处理流程,对企业不规范的财务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农发行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大,农发行客户结构愈加复杂化,客户需求更加多样化,加强客户营销已成为农发行经营理念之一。目前,农发行客户营销战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巩固老客户。农发行的信贷资产主要集中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随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的到位,农发行重新进行贷款资格认定,继续将其作为信贷支持对象,增强其经营活力,逐步盘活信贷资产存量,降低信贷风险。二是精选优质客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粮食企业自身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撤并重组,资产处置,人员分流的过程中,农发行信贷资产也面临巨大的风险,防范企业改制风险是农发行当前一项紧迫任务。农发行必须顺应改革形势,吃透政策,积极参与粮企改革。摸清企业底数,主动和粮食主管部门沟通,积极参与本地粮改方案的制定,为企业改革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制,支持企业加强联合重组,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市场竞争力。协助企业通过省、市、县各级粮食风险基金筹措安置资金,监督企业资产处置过程,在保全信贷资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企业合理分流人员,减轻历史包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