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健益 《改革与战略》2009,25(9):159-161
文章从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弹性、单位增加值带动的就业人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等三个方面比较了四川省三次产业对就业增长影响的差异,发现将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退出,而第二产业也拒绝接受更多的从业人员,只有第三产业还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改善四川省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2.
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趋势看,长三角地区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看,长三角地区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但偏离度在逐渐缩小;从就业效应看,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强,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鄞州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比较明显,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程度均逐步减小,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趋近于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将从第一、二产业部门向第三产业部门转移,并将导致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建议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并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密切相关关系以及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运用城市化与三次产业的互动关系,对城市化水平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③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环境分析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和基础.基于PEST环境分析模型对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如下:通过政府服务方式等的转变,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以改善人口结构,留住更多年轻人;在经济"新常态"下,以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农业延长产业链,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注重挖掘工业潜力,促进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升级,在第三产业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环保相关产业,形成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社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都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仍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为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之际,我国就业问题呈现较为复杂的趋势。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促使我国产业结构急需转型。在创新驱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观察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复杂现实背景下分析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及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CGE模型,模拟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财政科教投入分步骤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各产业就业和增加值的变化。结果显示: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于住宿和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尤其明显。科教支出有利于解决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等现实条件下的就业问题。同时财政科技和教育投入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具有推动作用,加速了向第三产业转型,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崔海红 《特区经济》2011,(6):191-193
从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构成比例及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构成比例两个方面,对河南省产业结构10多年来的变动趋势进行纵向分析,提取2000年发达地区美国、日本,2009年国内发达地区广州、上海以及河南省周边省份同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得出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就业结构的调整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密切相关关系以及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运用城市化与三次产业的互动关系,对城市化水平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③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宁波通讯》2012,(19):33-34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及社会稳定。十年来,我市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充分就业县(市)区”和“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12,(Z1):33-34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及社会稳定。十年来,我市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充分就业县(市)区"和"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引起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变化,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导致农民工不能充分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不稳定因素,导致农民工盲目就业等,因此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引导第三产业发展、强化培训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举措,必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关系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模型、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等实证方法对上海市就业弹性系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就业弹性系数上升,促进了上海市就业增加。近年来经济增长及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渐进入了稳态,对促进就业的效应出现了边际递减,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劳动力产生替代,影响了就业的稳定性;长期趋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强于二产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会增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产业内溢出和产业间溢出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8省在1998-2010年间FDI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研究,发现第一产业FDI对产业结构升级没有显著影响;第三产业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第三产业的产业间溢出效应来实现的;通过产业内溢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现象只发生在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16.
刘曦 《辽宁经济》2009,(7):18-18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新政策新措施,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热点,从中央到地方传递出的“更大力度改善民生”信号给人们带来更多温暖和信心。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国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全面支持和促进就业的关注要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用马尔可夫链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黎霞 《发展》2009,(12):107-108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就业的环境和途径。本文用马尔可夫链对近几年就业人员在三大产业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几年就业人员在三大产业的分布进行预测,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就结论提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政策解读     
国务院推动体育产业迎来黄金时代,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更是民生产业,是扩大内需、拉动就业的重要抓手。9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大众健身。会议认为,发展体育产业,既能增强人民体质、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对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沁  孙景兵 《特区经济》2013,(10):104-105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中国的战略资源基地以及中亚经济的开放前沿,其沿边经济带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向中亚开放的经济高地。战略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它们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地区的民生保障问题关系到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旨在研究新疆沿边经济带民生保障现状,分别对沿边经济带的教育、医疗和就业进行分析.力求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改善当地民生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点。通过对重庆市历年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直辖以来,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符合三次产业变动规律;就业结构的变动也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不同的是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逐渐下降,有向第二产业流动的态势。本文具体从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相对劳动生产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为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政策的制定和途径选择提供有效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