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思  于磊 《中国经贸》2008,(5):20-20
自党的十六大作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决策以来,石油装备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这是石油装备制造实现全面振兴和跨越式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2.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黄金海岸线上,有一颗闪耀的明珠——盘锦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浪潮,盘锦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3.
石油开采多位于戈壁、沙漠等地带,且其多为野外作业,对设备要求特殊。一些专业的石油装备需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专供。文章从环境、投入、管理、研发等方面分析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对评价方法验证,发现具体评价方法可操作性突出。  相似文献   

4.
刘云 《产权导刊》2009,(10):9-11
2006年6月28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社会资金特别是大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和不良资产的处理”。笔者以为此项政策可概括为四个字即“以国改国”,“以国改国”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确保装备制造企业国有控股地位,也就意味着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将继续保持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这一所有制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招标》2009,(33):44-45
目前,虽然石油装备市场需求下降,但国际石油公司更加重视装备的性价比,这有利于我国石油装备发挥比较优势。“今年以来,在国家出台的多项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行业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前5个月经济运行形势已经开始逐渐回暖,目前正处于上升态势,只是增速较上一年减缓。”7月11日,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在江苏建湖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论坛及项目签约仪式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山东省要打造建立制造加工基地的机遇,对于东营地区而言,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急切任务。本文结合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际,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与经济分析手段,集中研究目前东营市石油装备制  相似文献   

7.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于助推辽宁制造由“大”变“强”、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但是目前辽宁本土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缓慢,除了“观念、认识”问题之外,最主要的问题是“投入压力大”,尤其是装备制造企业利润率较低情况下,企业很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针对现状,结合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善的特点,建议整合资源,探索由相关利益方联合投资,建设“装备制造业数字化云平台”,由企业自建改为“统一建设、租赁使用”的模式,加快推进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应用,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先发优势和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后发优势有机结合,进而通过新模式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王军 《开发研究》2012,(2):44-47
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世界性问题,深入分析了东营市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营市利用产业集群推动该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和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装备制造行业的国有企业来说营销工作是企业的“龙头”,是引领公司做优做强做大关键因素之一,营销管理是营销工作的支撑、是基础,然而目前在装备制造行业中由于经营模式改革较慢、历史因素等影响,营销管理仍处于“粗犷型管理”,没有深入到细节做到“精准管理”,通过多年来在装备制造行业国有企业管理经验,现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提升营销管理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给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的一封信帮助企业从委内瑞拉要回一亿美元欠款。山东科瑞公司是近年来崛起的民营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出口石油装备到世界各地,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该企业同时还是我们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成员。但是最近,科瑞公司在出口委内瑞拉问题上遭遇了“滑铁卢”,被拖欠1.6亿美元债务追讨不回。  相似文献   

11.
加快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全球第一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仍旧大而不强。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突破口,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佛山是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市,拥有装备制造、泛家居等2个万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广东省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智能装备院”)于2015年8月由佛山市人民政府牵头成立,是集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齐齐哈尔市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步伐,减轻装备工业企业负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振兴装备工业基地为突破口,着重解决“两改”和“两卸”问题,即加强企业改组和改造,卸掉人员和债务包袱,通过“两改”和“两卸”,逐步把齐齐哈尔市建设成为国家重大装备工业制造本地化基地。  相似文献   

14.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本文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通过对“金风科技”和“陕鼓动力”的纵向双案例研究,探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经历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融合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差异化产品研发流程经历了产品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再到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数据采集分析能力、生产过程数字化能力、运营方式平台化能力是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层面主要因素,且三种因素的演化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从数据存储阶段到数据融合阶段的演进过程。研究成果丰富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基础理论,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 能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现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其中产量占世界第一的产品占全球份额为:彩电29%、洗衣机24%、电冰箱16%、空调30%、电话机50%、显示器42%、真丝70%、拖拉机83%、集装箱83%等。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其增加值占GDP的54%;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占出口的比率在80%以上。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一、装备制造是制造业的核心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沈阳市被列为全国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城市。2000年4月,科技部将沈阳市确定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试点城市”后,我市把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点落实在加快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上,围绕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我市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装备制…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两化融合既是技术创新,也是管理创新,是技术与管理交融的过程。文章基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涉及技术、管理、人力的发展及重新组合配置,分析了当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存在认识误区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的四个基本目标,并给出五个方面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2011,(2):93-93
“广东省装备制造核心技术产学研示范基地”由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同组建。基地通过提升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促进了珠三角地区乃至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威  舒波  韩红 《辽宁经济》2023,(5):26-31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本”。推动装备制造业加速向高端迈进,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装备制造业是辽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业,筑牢制造强国之基,是辽宁维护国家“国防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政治使命。本研究通过梳理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发现制约比较优势发挥的瓶颈因素,进而系统探讨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如何“锻长板”“补短板”,释放既有比较优势、深入挖掘潜在比较优势、开拓创造未来比较优势,为加快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辽宁贡献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端装备制造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使得“中国装备、中国制造"向着高端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