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Engle & 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理论对上证综指和香港恒生指数进行协整性检验,分析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大陆地区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但结论却是两组指数并不相关,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并不是成熟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Engle&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理论对上证综指和香港恒生指数进行协整性检验,分析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大陆地区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但结论却是两组指数并不相关,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并不是成熟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1985至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计量分析,证明启动中国最具潜力的农村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拉动内需并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黎曦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156-158
为探寻安徽省GDP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78—2009)进行检验,揭示了二者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经过ECM误差修正后,安徽历年的GDP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构成了长期的均衡关系,表现出协同变化的一致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1985至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计量分析,证明启动中国最具潜力的农村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拉动内需并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我国从1990年到2010年间的财政支出与GDP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建立这二者间的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最后,得出关于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7.
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最终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总额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疆经济增长与最终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最终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总额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疆经济增长与最终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从经典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校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长期稳定性特征,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其即期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利率的外生性削弱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调节作用;基于VEC模型的短期Granger因果检验,支持货币量、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对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有的文献并无确定性的结论,促进论、促退论以及无关论均在不同国家的实证检验中获得了支持。主要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11年中国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GDP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即不存在长期的经济均衡关系。这对当前中国的财政支出安排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辽宁省的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进出口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及进口、出口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因此,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仍是出口导向型的,应在加大出口的同时,重视进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海、深圳两地成分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协整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瑞玲  王斌会 《经济师》2003,(12):124-125
文章运用经济计量中的协整理论对上海、深圳两地成分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协整性进行了检验 ,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 ,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因素分析、对比了上海、深圳两地股票指数的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河南省1978年—2008年的数据,运用Johansen检验对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同时通过估计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对长期均衡关系的短期动态调整,并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农民收入仍是农民消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承接产业转移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利用皖江城市带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规模、劳动力成本和路径效应对吸引外来资金均有正向拉动效应,并提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面板单整和协整分析工具考察中国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固定资产中国内贷款与政府预算内资金所占份额的比率被用来反映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的渠道,动态的最小二乘法估计了这种长期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了经济增长、金融深化与一系列控制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得知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股指波动的影响,再对这一问题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并建立EC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考查上证指数波动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票价格指数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差分与上证指数的差分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差分次数主要受原数据平稳性的影响。最后,给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玲 《经济论坛》2011,(3):123-12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是否协调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对新疆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分析。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短期内第一产业产值增加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长期。第二、三产业产值增加与就业人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却很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计量方法,对国民生产总值与消费、投资、出12、进12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出12、进12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消费、投资、出12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进12对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但它对出12影响显著。因些,中国经济增长是出12导向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进12对经济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芳 《当代经济》2010,(13):88-89
本文利用新疆省1988-2007年的经济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对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论证了新疆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从提高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传统产品比较优势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