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考察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投资对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的影响,采用2012-2017年210个地级市的PPP项目及匹配城市特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后,提升了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能力,缓解了地方融资约束;第二,PPP项目实施提高了地方政府城投债发现能力,传导渠道如下: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土地收入中,政府通过抵押土地收入从而以更低的利率发行更多的城投债;第三,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相比,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土地收入的比例更大,其对城投债发行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政策建议如下:虽然PPP项目间接提高了城投债发行能力,但其主要依赖"土地融资"模式,需要警惕其带来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 2015-2016 年的省级数据为样本,研究了财政信息和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 限额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仅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有显著影响,而对置换 债务限额、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没有显著影响,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则会影响置换债务 限额、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此外,地方政府负债率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直接影响 不显著,但通过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有显著间接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对地方 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直接影响显著,但其通过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间接影响不显著。 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都显著,但两者作用方向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姜宏青  王硕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94-98,127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出自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存在诸多差异.文章搜集了28个样本的地方政府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据,根据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管理的现实要求,提出在省级政府制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省以下政府制定债务资金使用和监督的执行细则的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并构建了省级政府的债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框架,旨在为地方政府有效地管理债务行为和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果提供制度指引.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与风险日渐显现,其融资途径与管理方式也在不断调整。正在进行中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对近期地方政府融资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城投债、政信合作略有降温,面向公众的集资被叫停。但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依然存在",创新"融资方式不断涌现,取道券商、保险、基金子公司的融资增加。债务总量累加的同时,存量债务的风险苗头也显露出来。从公开发行的城投债看,作为融资平台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政府回购款,屡现不能按期到账的状况,2010年之前普遍采用的应收账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地方政府被允许组建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以来,城投债作为地方政府融资的手段曾经红极一时。高峰时期,2013年6月,全国以城投债为主要形式的地方政府债务达17.89万亿元。2014年8月,预算法修订赋予了省级政府发债的权利,并进行限额管理。2017年5月,地方政府债券余额首次超过国债,成为我国债市第一大品种。截至2021年12月19日,地方债存续总规模达到30.27万亿元。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楼市调控“国五条”为例,澄清了楼市调控中围绕中央一地方政府、政府一开发商等利益主体的流行谬误,探索“新城镇化”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文章认为,房价高企、调控落空,责不全在地方政府,甚至与开发商关系不大,中央政府的土地计划供给、政策出台频繁仓促难辞其咎,而媒体推波助澜,加剧了市场波动。房地产调控下三四线城市将比一二线城市面临更大的财政危机,房荒和“鬼城”将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一个两地区劳动力流动模型,分析得出:城市户籍限制的中央最优值取决于城市区域与城市外部区域间经济异质性上的初始条件;城市户籍限制的中央最优值与地方最优值之间的差距与城市内、外人均公共福利、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距正相关,而与城市政府对市民征税水平、城市政府对本地GDP增长的重视程度负相关;如果某城市的上述正相关影响变量值越大,或者负相关影响变量值越小,则其地方政府制定的户籍限制政策越是需要中央政府调控。然后,以上述模型分析为基础,该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55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公共福利、边际拥挤成本和人力资本回报率等项上的指标水平,得出针对不同城市的户籍政策的分类调控建议:认为只有那些人力资本回报率及人口密度均高于平均水平的城市,才有必要保持一定的户籍限制。但建议中央应通过调控来缩小户籍限制的地方最优值与中央最优值的差距;对于其它城市则应取消户籍限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投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非常重要的一种融资方式。然而,城投债存在规模过大、信用主体不明确、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城投债的快速扩张也伴随着巨大的潜在偿还风险和财政风险。从2014年以来,国家政府为了控制地方债务的无序增加,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逐步剥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限制发行城投债。在这样的趋势下,本文试图对城投债做一个系统性分析,进而探讨城投债的转型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2015年起,为实现房地产"去库存"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但是房地产市场却出现以四大城市为代表的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而其他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缓慢的现象。文章运用人口迁移动力模型——推拉模型分析了人口集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发现人口集聚会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收入水平、促进资金聚集、促进城市对人口吸引力的提升3个方面刺激城市房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0.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行为特征和影响研究已有很多,但探讨城市之间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横向竞争策略及其债务扩张效应的研究仍然匮乏。文章构建数理模型论证了在兼顾绩效收益和风险成本的综合考量下,完全对称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博弈将促使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同时存在逐底竞争动机和逐顶竞争动机,且以逐顶竞争动机为主。通过改进空间权重矩阵,文章基于2005—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非对称反应模型进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空间分解,验证并量化了逐顶竞争效应。进一步匹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融资数据的回归分析显示,省内城市间经济增长目标逐顶竞争会显著推高地方融资平台的城投债融资概率和融资规模,以信托融资为主的非标债务融资虽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非标债务融资的担保圈形成概率显著提高,从而助长了区域性、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文章指出了在自上而下的纵向“层层加码”以外,同级政府之间横向逐顶竞争也是造成经济增长目标居高不下的根源,进而通过基建压力向隐性债务风险传导,这一结论为未来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城投失信     
变相违约层出,新城投债发行遇冷,多只债券遭恐慌性抛售。地方债务危机的影响不仅蔓延到了股市,还涉及到了地方政府本身的信用。"最近半个月以来,没有什么城投债的发行有愿意买盘的,好几个都是由投行包销了。"太平洋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债券交易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融资平台通过持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产业化转型。本文在债券定价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21年城投债发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显著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并且相较于参股上市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可以帮助融资平台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发行利差。机制检验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是通过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提高媒体监督力度实现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当融资平台公益性职能较强、地方政府救助能力较弱、地区制度环境较差,以及持股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好、市场竞争地位较高、股利分配较多时,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降低城投债发行利差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这一新颖的角度切入,丰富了城投债发行定价和融资平台转型领域的研究,对于我国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具有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总体规模不大,但偿债压力的区域差异较大。银行信贷是地方债务主要资金来源,一旦地方债务出现违约,违约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受冲击最大,城投债在2015—2021年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文章认为,我国地方债务面临三大风险:一是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风险规模较大,风险难以监控;二是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三是地方融资平台规范不足。文章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管控地方债务风险:一是从法理上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债主体,分割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责任,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二是对全国地方债务实行上限控制,根据各地区存量债务风险和财力状况分配各地方举债额度;三是发行市政债券或PPP融资模式,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四是选择多元化的债务负担指标,合理衡量地方政府短期和长期债务。  相似文献   

14.
从住房权属、生命周期、不同债务水平三个维度来考察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大体上,房价回落不大可能抑制家庭消费,但政府应关注房价波动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综合考虑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等调控房价。  相似文献   

15.
朱磊 《魅力中国》2010,(34):15-16
最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上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但调控效果却并不显著。原因在于,分税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地方政府关注的是房地产发展对地方经济效益的贡献,而非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地方政府的消极支持,使得房价有增无减。建立有效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协作制度,是解决因利益冲突而导致效率损失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有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后果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选取金融稳定这一视角,检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同时考虑空间效应与门槛效应.以2009-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金融稳定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即金融稳定性较好的省份周围的省份金融稳定性也较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较多的省份也会对周围地区产生溢出效应,考虑到空间效应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金融稳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依然成立,且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为倒U型,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于金融稳定存在"先扬后抑"的作用,单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分析表明提升政府支出效率以及减少政府干预度可以有效缓解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稳定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全国31个省份,2008~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基础,通过实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通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金融机构贷款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正相关,即固定资产投资额越大,地方政府债务越多;金融机构贷款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呈正相关,且金融机构贷款额增加一倍,政府债务余额将增加约2倍。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决算支出以及进出口贸易总额均对本省政府债务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在进行中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对近期地方政府融资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城投债、政信合作略有降温,面向公众的集资被叫停。但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依然存在,“创新”融资方式不断涌现,取道券商、保险、基金子公司的融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城投失信     
地方债务危机的影响不仅蔓延到了股市,还涉及到了地方政府本身的信用。 "最近半个月以来,没有什么城投债的发行有愿意买盘的,好几个都是由投行包销了。"太平洋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债券交易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2011—2018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多维度剖析各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在数字金融与地方债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的调节效应.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为地方政府带来的融资便利并不能单纯地作为管控地方债务风险的武器,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正确利用数字金融发展红利才是合理管控地方债务风险、保障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行之策,这为应对数字时代下地方政府的债务治理问题、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