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代文化生产(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品作为商品和商品性文化生产,是发达市场经济的大趋势和客观规律。与一般物质商品不同,用来进行市场交换的文化商品,既具有一般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性质 ,又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是一个经济物品与社会意识的二重物。作为文化品的有用性和使用价值,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体现在存在于其特定的产品体中,文化品的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文化品拥的的满足购买者使用价值的基本特征,文化品的价值性具有下述特征:内在价值性;高价值性。文化生产劳动的高熟练,高强度的性质,决定了文化产品中抽象人类劳动含量高,这是文化产品具有高内在价值的根本原因。文化市场存在文化名品市值畸高现象,不应将文化名品市值畸高简单地归结为文化精神生产劳动的高熟练性,完全归之于由于高级文化劳动力的学习,培养费用昂贵。要分析文化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市场机制。文化名品价格是有内在价值实体的垄断价格。文化生产垄断是商品性文化生产的特征。文化,艺术原产品则由于其不可复制性,它在占有者手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市场上长期保持着垄断性和以垄断价格出售。一旦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通常会出现文化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文化精品稀缺和产品市场价格大大超过内在价值,即“市值畸高”将成为文化市场的常规。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首先是从使用价值(物质形式)的角度,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再从价值的角度,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然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综合平衡问题,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社会再生产总产品在流通中的实现问题。“实现问题就是:如何为资本主义的每一部分产品按价值(不变资  相似文献   

3.
钟岩  胡立心 《经济师》2001,(9):78-79
一、商品的价值、价格和效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一种有用性 ,而这种有用性是人们需要这种商品的物质承担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这种有用性的取得有赖于商品交换。在货币产生前 ,这种交换是在价值相等条件下进行物物交换的。在货币产生之后 ,这种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进行 ,这时要取得商品这种有用性 ,就必须支付货币 ,而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商品。至于商品的价值到底是多少 ,马克思认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但由于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和市场供求等原因的不同 ,在市场中很难看到一种相似的商品其价值的体现价格完全…  相似文献   

4.
根据档案研究目的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档案价值概念大致有三种观点:传统的档案价值观认为,“在档案学和档案工作实践中,通常所说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的“利用价值”或“使用价值”。还有人认为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的“保存价值”。这种档案价值观比较注重档案的社会使用价值,主要是从档案的属性以及从鉴定工作的角度认识档案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价值规定有两个基本前提,即“政治经济学只研究财富的社会形式”和“交换必有共通物”,其价值概念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质;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马克思的价值规定存在着既排斥使用价值又严格依赖于使用价值的内在矛盾。马克思通过从“社会总劳动”到“社会劳动”的概念替代“化解”了内在矛盾,并通过劳动二重性理论构建起价值规定的完整逻辑形式。但事实上,概念替代和劳动二重性仅仅掩盖了矛盾,并没有真正化解它,反而使价值规定更加远离了其现实基础——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论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与价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商品具有知识产品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区别于非商品性知识产品的特殊属性。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赋予使用者的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知识商品价值的承担者,不是知识的使用价值,而是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知识商品的生命周期决定其价值转移与补偿周期;原创性知识商品的价值量由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复制性知识商品的价值量等于原创性知识商品价值摊销额与生产复制品时新增价值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试论商品的使用价值──兼与卢嘉瑞授商榷徐雷商品是个二重物.一方面,它对人们有用.是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是劳动产品,凝结着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物.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实现价值是目的,让渡使用价值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商品使用价值被认为“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经济研究》1980年11期曾发表过我对这种观点的质疑浅见。根据我对马克思观点的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历史范畴,它本身具有两重性: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它的自然属性,即作为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是其与一切物的共性;而它的社会属性,即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其有别于一般物的使用价值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中,对使用价值应给予应有的注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这段话的误解,认为研究使用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从而在研究生产关系的过程中,放松了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必要的考察和分析。我们知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的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商品是为交换的劳动生产物。因此,不仅价值体现着人们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而且作为商品因素之一的使用价值也处于社会联系之中,从它的创造到它在消费中的实现,其运动的全过程都体现着商品经济关系的特点,它和价值运动过程结合在一  相似文献   

10.
商业经济效益的概念、特点商业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商品流转。即通过商品购销活动,来促进生产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这方面讲,商业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社会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上,即通过购、销活动,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这是商业经济效益的社会性。商业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营者,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利益。消耗在商品流通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张建合 《经济问题》1991,(8):F003-F00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如果说个别商品的使用价值取决于该商品是否满足一种需要,那末社会产品总量的使用价值取决于这个总量是否适合于社会对每种特殊产品的特定数量的需要,从而劳动是否根据这种特定数量的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领域。在这里,社会需要,即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总劳动时间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来说,是有决定意义的。但这不过是  相似文献   

12.
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即商品私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等。商品经济正是这些矛盾的产物。在商品经济中,商品是由在经济上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提供的产品,劳动在直接形态上具有私人性;但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为社会的,并且私人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从社会索取交换价值,因而商品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这样,同一劳动便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并由此形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矛盾解决的途径,是通过商品的让渡,使用价值被接受,商品生产者获得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现实的即社会认可的社会劳动。“转化”是“惊险的一跃”,转化的过程包含着困难、风险和代价。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把劳动划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真正创造财富。马克思对生产劳动问题的考察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从简单劳动过程出发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价值增值过程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统一的角度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其中的基本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其次,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再次,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仍然是创造财富;最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数据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数据商品被包含在数字商品内部,是数字商品的一部分。数据商品和受众商品是两种不同的商品,尤其是在使用价值和价值方面是不同的,有必要对二者作出区分。在数据商品的三个生产阶段,其价值构成的不同要素对其价值形成发挥不同作用。生产数据商品的生产资料进行价值转移,雇佣劳动和非雇佣劳动共同创造新的价值,发生价值增殖。雇佣劳动的价值增殖过程是由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员工生产互联网产品或直接生产数据商品的生产过程组成的,非雇佣劳动的价值增殖则主要存在于普通网络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使用数字产品时产生数据的过程。只有从理论上深入分析数据的商品性质、了解数据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激活数据资源价值、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华华 《生产力研究》2005,26(11):23-25
研究劳动的价值创造性时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生产实物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的,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则不创造价值的看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用劳动的“广义物质规定性”来替代“狭义物质规定性”,将劳动概念统一为常态劳动,这一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它们都具有自然物质属性,均能创造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性质特征都类似。  相似文献   

16.
商品生产是为交换而进行的一种生产。商品具有两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与为满足自己需要而进行的自给自足的生产不同,它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只有在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并出现了社会分工以后才有可能。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转移使用价值只是说明了交换社会劳动这一为任何社会存在所必要的前提,而没有阐明通过商品生产的形式来交换社会劳动的特点。谁都知道交换社会劳动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因此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交换”。恩格斯曾指出:“要成为商品,这个生产物必须由交换移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来使用的人的手里。”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商品不仅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且是“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和“用来出售的物品”;不仅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是“商品体”和“商品形式”的统一。“商品”主要是一种经济的“形式”方面的规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是如此,“商品生产”或“简单商品生产”是属于“商品生产一般”方面的范畴,无论是“前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18.
张亚 《当代财经》2004,(10):11-1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多层含义,个别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是多层次的。自然物以零价值参与社会价值的形成,并获得社会价值。生产资料可分为价值转移性要素和价值形成性要素。一般说,生产资料中的对象性要素,通过生产,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能力性要素,其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代替人力、延伸或增大人的能力进行价值创造,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是其价值的转移过程,一方面则是新“等量价值”的形成过程。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不是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杨百揆同志的《商业部门职工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一文(《经济研究》1980年第4期,下简称《杨文》),读后甚有启发。但其中认为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会增加其使用价值这一观点(见第37页,下引该文均见此页),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商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是不会增加其使用价值的。《杨文》在论述了商业部门职工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因而也创造价值后,引用了《资本论》中的两段话:“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接着,《杨文》作出了如下结论:“由此可见,在物品上付出劳动仅增加其价值而不增加其使用价值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运输算作生产,不仅  相似文献   

20.
论商品二因素的两种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伯海 《当代财经》2000,(10):16-21
商品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经济学的重要原因和基本范畴,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却与商品从产地运到销地,使用价值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而价值量却会增加的客观事实相矛盾。为此,必须引入“效用”范畴,考察另外一个商品二因素-价值与效用,这不仅对理论建设很重要,而且可以促使商品生产者重视市场信息,了解供需情况,生产适销对路商品,以满足社会需要。力求在维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