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海金融》2006,(5):33-36
作为扶贫资金投入三大块之一的扶贫贷款,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善了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基本生存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但在扶贫贷款管理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海北州“十五”期间扶贫贷款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务院有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业银行于1998年5月1日如期接办了农业发展银行划转的扶贫、开发、人行专项贷款业务,并报请人民银行总行、财政部同意后,对此项专项贷款业务实行“四专”(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用帐户、专项核算)管理。...  相似文献   

3.
丁邦明 《西安金融》2006,(10):34-35
管好用好小额扶贫到户贷款是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提出目前农业银行发放和管理小额扶贫到户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采取措施做好信贷扶贫工作,支持好“三农”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毛洪 《金融博览》2007,(1):48-49
小额扶贫贷款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开办的特定贷款品种.它的开发,推广和运用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脱贫,越温,奔小康发挥着“催化剂”“及时雨”的积极作用.但是.小额扶贫贷款存在的政策风险和清收成本加剧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农行的业务经营.羁绊着农行改革发展的步伐.农行小额抉贫贷款清收机制的创新和变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要加强扶贫、开发贷款管理黄青林郑先富李刚随着二级分行和支行两级分支行机构的组建,农业发展银行在河南省的业务营运从1997年开始将由农行代理转入全面自营。由于农发行的机构只设到县级,而扶贫、开发贷款的使用范围和管理重点则是以县以下为主,这样,农发行业务...  相似文献   

6.
“限制性”小额质押3月初,银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邮政储蓄机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管理的意见》,允许邮政储蓄机构逐步开展仅限于“定期存单质押”的小额质押贷款试点业务。按照银监会规定,此次被解禁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仅限于人民币贷款发放,借款人必须以该省省内邮政储  相似文献   

7.
在经国务院批准对专项业务"两呆"贷款的人民银行再贷款实行"零利率政策"后,从2003年起,全国农行常专业务合并,取消专项贷款"四专"管理。在专项业务划转之初,对专项贷款实行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用帐户、专项核算的"四专"管理,为推进专项贷款商业化管理,规范专项贷款的运作程序,提高专项业务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常专业务合并、取消专项贷款"四专"管理后,全行如何强化原专项贷款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专项贷款的经营层次和经营效益,是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一、原专项贷款的基本情况与特点199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转换人民  相似文献   

8.
一、系统概述1.背景分析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十五大精神”颁布实施了《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实行办法》,各大商业银行因此陆续出台了个人住房贷款优惠政策,加速开拓住房金融市场。现在,个人住房贷款已经成为千万百姓人家圆住房梦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要买房,找建行”更是北京市民皆知的住房信贷广告。但是,个人住房贷款(以下简称个贷)在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深受百姓青睐的同时,又因其业务复杂性的特点形成了个贷推广难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个贷业务风险较大。由于个贷业务是现代商业银…  相似文献   

9.
农行田林县支行坚持扶贫贷款的商业化管理和“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严格把好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两个关键环节,有效保证了扶贫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效。2000年底,全行专项贷款达17171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3.32%,其中正常贷款 12094万元,占比为70.46%,不良贷款5073万元,占比为29.54%,是全区农行系统专项贷款不良占比最低的县支行。1998年以来,我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亿元,除通过县扶贫总社发放的78万元小额信贷形成不良贷款外,其余正是正常贷款,不良占比仅为0.6%,我行专项贷款收息正常,专项贷款表内利息收回率达96.76%,综合利息收回率达78.97%。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陆续颁布实施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合称“三办法一指引”).主要内容是变传统“实贷实存”为“实贷实付”,要求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真实融资需求进行测算,不得超额授信放贷,并加大了贷款人对借款人全流程监管的责任。“三办法一指引”改变的不仅是贷款支付方式和管理方式,而且还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方式、相关的贷款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公业绩考评体系等带来重大影响,对于规范银行业贷款业务开展、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维护金融体系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1991,(8):14-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我行在建设项目审查和贷款决策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从开展项目评估论证,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分段管理”,到完善贷款决策体系,实行集体审批制度,实现了三次突破,形成比较稳定协调的管理规范,对贷款决策科学化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扶贫贴息贷款是国家确定的支持“三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优惠贷款,也是各地政府、乡镇龙头企业和农户眼中的“香饽饽”,但在一些地方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香饽饽”变了味。为此,我们对佳木斯市5个国家级贫困县2004年、2005年扶贫贴息贷款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扶贫贴息贷款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民早日脱贫,更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金融研究》2014,(5):F0002-F0002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自治区六大工程之首,规划从2013年到2017年,政府将为57个贫困旗县总计拿出23.75亿元用于金融扶贫富民贷款业务的风险补偿。农行内蒙古分行作为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首家金融合作机构,承诺从2013年到2017年在57个贫困旗县累计投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300亿元以上,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普惠式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个体工商户贷款 (以下简称个体户贷款 )是个人贷款业务的主要品种之一 ,我们通过对一个城区支行 (以下简称甲支行 )和一个县支行 (以下简称乙支行 )的个体户贷款情况的分析认为 :我行要及时顺应市场需求 ,把个体户作为重点拓展对象 ,规范个体户贷款营销和管理办法 ,实行“四包”责任制 ,以此调整信贷结构 ,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一、当前个体户贷款业务发展的基本特点(一 )业务发展缓慢 ,规模小 ,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全区农行看 ,个体户贷款业务发展较慢。截止 2 0 0 1年末 ,全区农行的个体户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 3 .2 7% ,比 2 0 0 0年减…  相似文献   

15.
“贷款新规”是2009年7月份以来,银监会先后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统称。银监部门视“贷款新规”的出台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的初步构建和完善.是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由此可见,“贷款新规”的实施影响非同一般。本文从落实“贷款新规”的重大意义出发,分析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主要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政策     
《证券导刊》2009,(15):6-6
银监会将"精细化"管理贷款流向权威人士透露,为了对贷款流向实行更为精细化管理,银监会起草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即将公布,其核心在于改变现行的贷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6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首次从监管层面明确了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条件和要求,为并购活动当事人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也对我国习惯于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流动资金贷款等传统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开展旅游扶贫贷款业务,是实现扶贫措施多样化,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强化其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实际调研,在分析福建省旅游资源禀赋、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福建省分行支持旅游扶贫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开展旅游扶贫贷款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的指导意见”、“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开办助学贷款的件,促使此项业务较快发展。然而,在山区县,人民群众对此认识不足,相关政策落实难,助学贷款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20.
屈波  李智 《中国金融》2006,(22):70-71
农户扶贫贷款是由农业银行经办的一项政策性贷款业务,在农村面临着开办不下去的尴尬局面,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开办的商业性信贷业务,却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样是面向广大农户的小额贷款,运用结果却大相径庭,其原因何在?笔者对安康市农户扶贫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