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相似文献   

2.
劳资关系是产业关系领域中的一个子领域,主要研究员工、员工组织、企业在产业关系中的角色以及政府机构在建立和管理企业与员工关系方面所担当的角色.劳资和谐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政通人和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是企业实现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有力保证.为此,笔者就劳资关系中的冲突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实现劳资和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关于企业劳资关系存在四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强调从阶级利益角度认识劳资关系;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从自由市场契约角度认识劳资关系;劳动力经济学制度学派强调从雇员和组织角度认识劳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从雇主及其代理者角度认识劳资关系.科学把握企业劳资关系的四种理论体系,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资关系是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与企业管理关系。劳资关系协调与否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企业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是有重要意义的。以建筑业为例,分别从其管理效率和体制、进入一退出成本、工人就业特点和环境及其维权意识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建筑业劳资关系的现状,阐述了劳资矛盾不断恶化的深刻原因,最后提出了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文娟 《新经济》2021,(5):51-54
随着劳资关系问题在我国的显现,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研究日益重视,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界集中于从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内容及特征、关于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争论、当代价值、时代化以及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指导下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把握当前研究成果,对于思考和研究新时代我国劳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文章分析论证了和谐的劳资关系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对策。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对策应当包括鉴定劳动合约之前、履行劳动合约之中和结束劳动合约之后的劳资关系建设、维护和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劳资关系的历史性和暂时性,二是劳资关系在交换领域形式上的平等性和实质上的不平等性,三是劳资关系在生产领域的对立统一性。上述特征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存在的必然性,二是正视劳资关系双方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性,三是全面了解和归纳劳资矛盾和冲突的各种表现,四是承认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可能并寻求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中国劳资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劳资关系初步形成、劳资矛盾受到忽视的阶段,时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十四大召开前;第二阶段是劳资关系快速成长、劳动权益受损严重的阶段,时间从十四大召开后至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第三阶段是劳资关系稳定发展、开始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阶段,时间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今。改革开放后劳资关系失衡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应以建立三方协商机制为核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培育协商主体,大力推进三方协商实践,不断发展和谐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9.
劳资关系经由市场上的等价交换扎根于生产过程之中,并通过再生产得以强化.马克思从生产和再生产领域考察劳资关系时遵从了三个重要假设,并形成基本的两阶级劳资关系理论模型.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理论价值,是分析今天丰富而复杂的劳资关系的逻辑基点.但两阶级劳资关系模型在当代阶级分化和分层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拓展,赖特的阶级理论恰恰提供了某种借鉴.他提出的"矛盾的阶级定位"分析方法,对中间阶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经验验证,并提出确定阶级定位的依据和标准,丰富和扩展了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分析当代的劳资关系和中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均有重要的启示,但其理论上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严淑林 《当代经济》2018,(8):122-123
劳动关系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动力,但是总有一些因素会制约和阻碍劳动关系的和谐.文章从劳资关系入手,找出了劳动关系和谐的主要制约因素:利益分配不均、组织力量失衡和权力义务关系不对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经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具有必然性,但一些现实因素影响制约着这种关系的建设,就目前面议,经济增长与发展对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把双刃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趋利避害,既致力于发展经济,又努力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区域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区域,沉积有丰富的伦理经济资源。综合利用这些伦理经济资源,实现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伦理经济的和谐发展,对于这一区域开展社会经济建设,有机融入区域经济圈,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绩效,实现区域战略价值,沉积优秀区域文化,彰显区域经济特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结合区域实际,发掘、弘扬这一区域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经济因子,保护、创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伦理经济因子,合理利用其宗教文化中的伦理经济因子,全面整合其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中的伦理经济因子,从而促进其伦理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要件中,建设一个用以支持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非常重要。而这种可以支持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涉及到生产力发展方式的转变,分配方式的转换,消费方式的改变。最终的目标就是使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分配方式达到可以激励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和缩小收入差距的目的,消费方式实现节约消费和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4.
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经济经纬》2006,(6):18-21
和谐社会即际关系的和谐,亦即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彼此结成的劳动关系的和谐。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是谋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条件下的和谐社会,这包括:(1)构建市场就业体制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2)构建劳动力所有权、劳动者利益主体地位明晰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3)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各种利益、各种关系的摩擦、碰撞是激烈的.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的关系非常多.其中,尤其要正确处理好十个主要方面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人口与就业的关系;经济和教育的关系;城市和乡村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支撑,由于特定时期中国存在经济结构不匀衡的各种矛盾。应从税收、公共支出和公共行政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和合”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内核。儒家认为,人的自身和谐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促使社会和谐的基本准则;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切存在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谐与平衡运动。  相似文献   

18.
周晓桂 《经济问题》2008,341(1):31-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长期的宏伟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快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协调一致,我们追求的GDP应是"和谐GDP",和谐也是生产力等思考,以期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矛盾而又相互统一。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的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开发对自然环境及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的改变对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经济发展与环境呈正相关的因果关系,通过对目前经济开发与环保之间现有模式的分析,构建了经济与环境并重和谐发展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