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改革是中国财政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赋税制度改革,这次改革所推行的政策和所秉持的理念对后世的启发很大,其中"量出为入"、以财产税代替人头税等财政思想和政策至今依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唐代两税法及其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燕 《经济师》1998,(4):98-99
浅析唐代两税法及其利弊●林燕唐代的两税法,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一次税制改革。这一税制改革,起源于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及其补充形式——户税和地税。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的主要税制形式。“租”,指田赋,即每丁每年向官府交纳粟二石;“庸”,指劳役,即每丁每年为...  相似文献   

3.
唐朝于德宗建中元年(780)在全国推行以“唯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取代“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的税制改革,并同时进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即通过确定两税三分制而建立起中央财政与使、州二级地方财政“划分收支、定额管理”的国家预算管理新体制。这无疑是有唐一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财政史中的一场重大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中唐名相陆贽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尤其是他那份于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写成的《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奏疏,千载之下仍是脍炙人口的名将,屡为史家所征引。与此同时,他对两税法的态度,也成了评论其经济思想的焦点。有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称陆贽是反对两税法最早的代表人物,他反对以资产为课税的基础,坚持恢复以“丁夫为本”的租庸调制,在财政观点上属于因袭保守的一派。有的论著把陆贽反对“定税计钱”的意见,视为面对封建赋税货币化趋势却“思想落后于实际”的典型事例。有的论著称陆贽“攻击两税法”。我认为这些评论都有似是而非之处。如何正确估价陆贽对两税法的态度,不仅关系到能否准确把握陆贽的经济思想脉络,而且涉及怎样认识唐德宗实施两税法的主客观局限性问题,因此是值得继续探讨的。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船越泰次著《唐代两税法研究》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越泰次著《唐代两税法研究》出版陈明光如所周知,已故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先生于1957年和1960年先后出版的《唐代两税法研究》之“前篇”和“本篇”二书.是全面系统地研究唐代两税法的重要著作,具有鲜明的个人学术特色。时隔35年,现任日本山形大学文学部教...  相似文献   

6.
唐朝两税三分制的财政内涵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认为,从财政学的研究角度去观察,可以发现,唐朝于建中元年(780年)推行实施两税法的改革活动,其内涵与外延,绝非仅仅局限于改革农业税制本身,而是包括了重编国家预算,划定地方预算收支的范围与规模,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的财政分配活动内容在内。忽略这方面的内容,就会使两税法的研究有不少欠缺。譬如,建中元年二月十一日中央有关部门拟定的《起请条》,是指导两税法实施的原则,其最后一款规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了解辽宁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对辽省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基本运行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总结了辽宁省将来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可能出现的弊与利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与唐朝后期的政策对比,五代中央明显强化了对地方政府“检田定税”即配税权的干预。多次制定“省限”及对地方官吏“税输办集”与否的奖惩制度,这些都是在财政上重振中央集权权威的措施,为北宋初重建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玲娜 《时代经贸》2011,(18):101-101
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权分离”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预算执行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推进预算执行管理改革,关系到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金鹏  叶斌  陈浩 《经济师》2001,(10):203-204
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是提高财政工作质量的重要环切,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一项关键性措施,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改革的重点。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必然对国库职能的发展和国库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按照现行的《国家金库条例》所赋予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五项职能,已经不能全面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国库部门在当前形势下,应该以积极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为主线,充分发挥服务与监督职能,积极配合财政体制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削藩战争的深入,唐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付财政压力。在此过程中,内官不断试图参与国家财政,内库与国库两大体系共同支撑了战时财政的需要,国家财政逐渐形成了内库与国库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的"二元"格局。这种财政"二元"格局是在元和两税法体制外的军费及体制内的养兵和俸禄支出增加的背景下,对两税法"量出以制入"原则的突破,是在当时赋税制度下寻求财政扩张的结果。正是这种产物,保障了元和削藩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概念辨析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事权划分”一词逐渐成为财政管理体制研究领域的一个高频词,反复见诸于各类文章。近年来,事权划分方面的问题作为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诸多弊端的原因,更成为众矢之的。何谓事权划分,事权划分的标准何在?这一系列问题已成为财政管理体制研究难以回避的课题。但事权划分的问题又不仅仅是一个财政问题,它既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传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直管县”是中央在重大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最近,“强县扩权”这一词语频繁出现在一些省份的“十一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形成了一股值得关注的地方政改新潮。其主要做法是,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尽力摆脱“市刮县”现象。但仔细分析,其实质内容或许已不仅仅局限于财政层面。而是通过财政体制的“扁平化”,渐进带动行政体制的“扁平化”。而政府管理体系随着财政体制的“扁平化”,可以有效实现政府机构的精简,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使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并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统筹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14.
30年的改革开放到了关键时刻,而作为经济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财政体制也到了重要时期。当前实行的分税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基层财政困难、财政管理层级多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财力和事权相一致”的指导思想,积极稳妥地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唐后期“租”、“租税”或“租赋”含义的考释沈世培在唐后期两税法史料中,常见“租”、“租税”或“租赋”等词,人们见了常以为仅指斛斗税,以致造成对两税法某些史料的误解,进而影了对两税法内容的理解。因此,对这类名词的考释,还是必要的。“租”、“租税”或“租...  相似文献   

16.
狄绯 《新经济》2014,(17):50-5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财政监督长效机制,进而形成“收支并举、内外并行、监管并重”的财政管理新格局,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主的财政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核心是改革财政支出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三项”制度改革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试点到扩大,稳步推进,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8.
周静 《时代经贸》2011,(22):220-221
为推动建立县乡公共财政体制框架,2006年,财政部在结合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工作,进而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使乡镇财政尽快走出困境。现以万宁市“镇财市管”财政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为例,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近年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财税体制及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公共会计的习惯做法,中国先后对以前适用于计划经济及其相应的财政管理体制的预算会计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论"国库单一账户"改革与金融调控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汪洋 《当代财经》2002,(12):30-34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国库单一帐户”的试点,对革除传统体制的弊端,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这一改革对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相互协调方面均缺乏前瞻性考虑,分析了不同体制下的国库管理制度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系统超额准备金的影响,揭示了我国应实行两级财政存款本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