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定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和自身需要的必然选择。为了深化生态经济领域的理论研究,推动《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久前,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政府在辽宁省本溪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二展生态经济教育会议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北京有关方向的专家和全国部分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教授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共聚一堂,就加强生态经济教育、生态经济学科建设、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认…  相似文献   

2.
胡杨  刘国花 《当代经济》2009,(21):60-61
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就是要避免或跨越"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模式,避免或摆脱"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文章从工业化的内涵阐述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以绿色化保障工业化需要建立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3.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21世纪中国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中国当前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并提出实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人口是经济和社会系统的核心,是发展的动力和终极受益者。因此,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相互协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为全球范围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的主旋律,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建筑"之路.绿色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经营的角度探索钢铁企业绿色营销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是基础性产业,是我国步向新型工业化的"桥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钢铁发展水平的标准。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必须走新型的发展之路,也就是"绿色发展"。因此,从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渠道、绿色促销四个方面探讨了钢铁企业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上,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理论成为各国的共识。选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要多途径地发展中国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8.
苑林 《经济问题》2001,(4):23-24
我国西部开发是在一个全新的大环境中进行的,不能简单照搬东部发展的经验乃至西方落后地区开发的经验,要在借鉴综合的基础上走出新路,实现战略思想的创新,西部开发应走高起点工业化这路;走特色经济之路;走知识经济之路;走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走点轴推进、一体化整合的区域经济之路;走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之路等。  相似文献   

9.
绿色食品开发——中国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涛 《生产力研究》2002,(3):208-209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必然选择。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通过推进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程 ,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 ,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闯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芳 《生产力研究》2005,(6):111-113
从20世纪90年代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已刻不容缓。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开放时代》2001,(3):117-117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走向21世纪作出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正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庞大人口基数、人均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的严峻挑战。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实…  相似文献   

12.
紧凑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开明  李金昌 《财经研究》2007,33(10):73-82,106
中国城市发展是走郊区化之路,还是高密度的紧凑城市之路,取决于紧凑城市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紧凑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机制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测度指标,利用回归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越紧凑越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并未引起资源消耗的显著改善。结论对于我国建设紧凑型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均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它们既密切相关,又各有侧重。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三大经济发展方式的异同和关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三大经济的定义内涵和异同点,指出了整合三大经济,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从现在到2010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何变化,将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发展观:从传统发展到可持续发展lop年3月,我国正式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对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在该书中明确指出:制定和实施(中国对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中国政府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从国家整体的高度上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各社会阶层和全体人民的行动,才能顺利完成已确定的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同时,明确指…  相似文献   

15.
石油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对策思考——以大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亮 《生产力研究》2011,(3):115-116,141
作为石油资源型城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存,如何摆脱"因油而亡"的宿命,是城市面对的严峻挑战。因而,分析制约城市发展瓶颈因素、探寻可持续发展有效对策,就成了关乎城市生死攸关的事情。为此,应该确立总体性发展理念,走综合性发展之路,突出"大文化、多元化、非油化"发展理念,注重多领域均衡发展,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逐渐形成以石油经济为基础、石化产业和地方经济为支撑、工农商贸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尤其要强化非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形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全球大势所趋,也是广西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现阶段,广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能源结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三方面的挑战;因此,从广西的区情出发,体现特色,量力而行,稳步发展低碳经济,是最现实、最基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帆  曹玉峰 《当代经济》2008,(8):102-103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的重庆.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期,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解决好农村人口转移难题。要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达国家掠夺式的原料进口、污染转移以及"洋垃圾"出口,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安全风险,因此必须认真对待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源及其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持续发展定义和理论包含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要素 ,是一个三维复合体系 ,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可持续发展强调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持续地均衡地最优发展 ,将发展的代价降到最低。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学中的演进、形成与创新 ,到当今世界步入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新时代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加速与世界接轨之际,《WTO 与中国:走经济全球化发展之路》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及时出版了。该书集中反映了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发起,外经贸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世界银行和浦东新区对外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一次大型国际研讨会的精华。该会以"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在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为题,于2000年7月5日至7日借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近二百位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以及世界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