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评价的贷款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记录为主的一种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含贷款分类的过程。通过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可以有力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刻揭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更加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进一步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必须要做好下面工作。  相似文献   

2.
贷款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国际先进的信贷管理方法,在我国银行业推行了近10年,并于2006年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推开。但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基础和风险管理能力薄弱,从目前一些农村信用社试点的情况看,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必须在推行的过程中加以解决,否则五级分类的优越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从1994年起,根据世界银行对华金融稽核援助项目的安排,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在普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开始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和人员培训工作。“五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两种分类制度并行。此前,我国贷款分类一直沿用财政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起,我国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银监会监管工作部署,2007年起,全国农村信用社开始实行以贷款五级分类为主、四级与五级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吉林省各农村信用社于今年全部开展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对全部贷部按风险程度进行了清分认定,贷款风险分类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手段落后以及对贷款五级分类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一、要加强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全员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强化检查督导 从西乡农村合作银行试运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经验来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政策界限,规范贷款五级分类操作程序,统一分类认定政策口径,是顺利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基础:认真组织实施、强化检查督导,通过检查辅导、并轨考核,增强全体员工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开展分类工作的措施保障;加强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是保证五级分类这一先进管理方法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比较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制度和贷款风险五级分 类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指出了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制度在农村信用社推行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增强贷款风险 五级分类制度环境适应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贷款风险管理的科学化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贷款管理时不但要将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分类方法来使用,更重要的是透过五级分类的理念,来指导和完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工作,预见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监会宣布:"从2004年起所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同时取消四级分类制度。由此,国际上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从此将成为商业银行日常信贷管理的重要纽成部分。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变革对审计工作有什么影响,怎样开展贷款风险分类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点认识。一、贷款风险分类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作用从总体上讲,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实施,有利于彻底澄清现有贷款资产质量底数,有利于从偿债能力角度准确衡量贷款风险度,有利于区分不良贷款形成的本质原因,有利于增强信贷人员风险意识和树立健康的信贷文化。从审计角度来认识这次信贷变革,我认为,随着贷款风险分类法的全面推行,必将对今后的审计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一)贷款风险分类必将推动大审计监测中心的形成。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商  相似文献   

9.
从2004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单轨”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国际上通行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制度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日常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贷款风险分类体系运行现状看,尽管五级分类制度与四级分类制度已并行运作有两年之久,但由于执行者的理论素质、业务水平以及对具体情况的熟悉程度和不尽人意的内、外部环境,在部分地方、尤其是在一些基层行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大都依据借款人的还款状况实行“一逾两呆”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这种事后监督的管理方法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对于识别严重的不良贷款和保证国家税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方法已开始显露其局限性,不能适应银行业贷款风险管理需要。2005年11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04年开始,将贷款“五级分类”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通知》精神,目前,北京、江苏、广东、四川等16个省市的农村信用社正在试点贷款“五级分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在于吸收农村闲散资金,调节农村货币流通,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还存在风险。其贷款风险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本文从债务人因素、债权人因素、自然因素、政府因素、市场因素五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贷款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国际上贷款风险分类的通行做法。我国从1999年开始引入,2005年城乡信用社开始试点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但由于城乡信用社法人治理、内控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人员素质差异及服务对象的较为特殊等原因,使其在五级分类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在于吸收农村闲散资金,调节农村货币流通,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还存在风险.其贷款风险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本文从债务人蹰索、债权人因素、自然因素、政府因素、市场因素五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贷款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新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在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实践中,发现了以下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损失类贷款尺度的把握 与1998年《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和1999年《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一样,《原则》中损失类贷款的标准为“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由于损失类贷款要100%计提准备金,对金融机……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下半年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所有从事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俗称五级分类法)。为全面了解掌握“贷款五级分类法”,现就“贷款风险分类中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以下简称非财务因素分析),与读者共勉。一、非财务因素分析的必要性进行非财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起,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有关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停止执行“一逾两呆”分类制度。从两种分类制度“双轨运行”到五级分类全面实施,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贷款风险分类和风险管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对传统贷款四级分类方法的革命性创新,确立了以还款可能性为核心进行贷款分类的新理念,五级分类的实施对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夯实信贷经营基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北州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从2002年开始,先后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几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认真执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指导原则》,积极地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在消除“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方法的不确定性,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等方面有了积极的进步,体现出了五级分类方法的先进性。但目前各行在推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资讯     
《金融博览》2007,(8):16-17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力推全国公务卡应用;银行结售汇业务开始实行核准制准入管理;银监会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完成贷款五级分类……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各家银行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及各自总行“分类实施细则”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实施对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影响整个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