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义生 《现代财经》2004,24(12):45-47
国家审计对政府机构及其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实施制约与监督,是新的历史时期审计机构的新职责;其制约与监督对象是被审计人权力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运作情况;其审查目的是通过对被审计人权力运行机制建立与运作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保障国家权力健康运作、廉洁运用、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2.
一、实施国家审计的目的意义 国家审计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国家审计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闫革 《经济视角》2005,(3):40-4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执政党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在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验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政府审计应充分发挥审计的优势,积极探索对权力进行监督的范围、内容、方法和途径,把对权力的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审计监督,促进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一、正确认识政府审计对权力监督的必要性(一)对权力进行审计监督,是履行审计职能的客观要求。审计的基本职能就是监督。《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具有监督检查权、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权、通报…  相似文献   

5.
赵秀萍  冯岳定 《经济师》2004,(10):213-213
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在监督和制约权力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审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和监督公共经济权力的不当运用是国家审计的应有之义。国家审计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一种制度安排,强化国家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的监督作用,是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强化国家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应通过促进责任意识的构建、树立审计权力监督观,加强问责机制的内部沟通与外部协作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郭志英 《生产力研究》2012,(10):234-23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衡和监督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赋予了国家审计新的职责。文章提出了国家审计公共权力监督论,认为审计是对经济权力乃至整个行政权力运作的制约和监督,并以此建立了新的国家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以此分析我国审计署及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差异的原因,以探索完善我国国家审计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家审计监督存在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标 《经济师》2005,(3):36-37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国家审计监督存在的缺陷。首先 ,指出在立法上国家审计权力和法律责任上不对称、审计处理缺乏明确的依据、审计报告的质量容易受到影响、国家审计的范围过窄、实施经济责任的法律依据不够充分以及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很好地开展几方面的不足 ,然后在审计体制上分析造成国家审计监督独立性不强的原因 ,最后提出实行制度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晓飞 《时代经贸》2011,(10):42-42
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于我国来讲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我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于我国来讲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我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生活的最大公害出自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又出自公权力不受约束或约束不力.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不仅导致政府低效无能,对内不能发展经济,对外不能独立强大,而且更严重的是,它还极其强烈地破坏法律的确定性和权威性,从而侵犯法律的尊严.它常常使得公权力下的普通老百姓不可能从容地、安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政治实践却不曾有效地防治公共权力的专横与腐败,不曾成功地将国家和人民从权力专横与腐败的荼毒下解救出来.①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只能通过完善法治来遏制,对权力加以控制和制约.通过限制权力,实现权力行使合理化,让社会推进法治成为现实.没有法治,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就不可能得到解决.而法治最重要不是在治民,而是在治官.只有着重治官的法治,才有可能维护老百姓的尊严和利益,才有可能维护自由的法治!②  相似文献   

12.
孙木子 《时代经贸》2014,(6):263-263
基于国家治理层面,本文从本源上对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及其互动机制进行了详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关系,主要包括了国家治理层面下国家审计与法律监督形武、政府行政监督形式和媒体舆论监督形式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以促进其他监督形式更有效更高效的发挥作用,以达到更好的国家治理效果。这一研究不仅对理论研究有很大帮助,对于实践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一、监督的内涵、本质特征据《辞源》考证,监督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荀传》:“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工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而鲜过者也。”由此可见,监督原意是指为保证出征将领严守国命,减少过失而设的一种官职。而现代监督的基本含义是指从旁察看、监视、督促,防止出错并纠正错误。就其行政意义而言,是指为保证国家权力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和轨道上运行,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调节、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由监督的原意、现代含义、行政意义可以看出监督既是一种管理制度,又是一种管理行为。而监督制度的正常运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审计监督在我国经济监督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犯病地其它部门之外的监督机构,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弄清二者的关系,对审计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就二者的个性,共性及其相互关系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孙虹 《经济师》2010,(8):69-69,71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党在乡镇的代表,一旦利用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实施犯罪,其社会危害性更大,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加强对乡镇党委书记权力监督与制约,对于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审计监督的法律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经济师》2006,(1):240-241
随着《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依法原则、法律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在我国法律基本健全和法律体系基本完备的情况下,审计监督如何正确运用法律,做到依法审计,依法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唐旭 《新经济》2016,(5):103-104
全面从严治党要积极探索选人用人监督的新途径,不断完善干部选任监督的新机制,毫不动摇地贯彻"四项监督制度",不遗余力地履行干部监督职能,真正使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约束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做到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确保干部选任工作风清气正。  相似文献   

20.
朱容皋  陈永红 《经济师》2003,2(10):249-249,251
文章阐述了监权的实质在于监官 ,是法治之下的人民监督 ,重点是对领导干部和人财管理和使用的监督 ;认为满足权力自身性质的监督方略是以权监权、以法监权、以德监权 ,并要求建立起科学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