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4年我国粮食大丰收,靠得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而年初出台的旨在鼓励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中央一号文件”,最具有代表意义,成为我国扭转粮食生产不利局面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实行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尤其是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更是让稻谷种植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粮食直补政策实施后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但增收效应并不显著。为此,提出有效对策和建议,确保粮食直补政策效应的发挥,实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激发农业行政干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继续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继续增收,农业部决定对在2004年恢复发展粮食生产中作出重要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评选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农场)”200个,“全国粮食生产管理先进个人”100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主产区3000户农户收入的研究和加入WTO后粮食价格走势模拟,指出来自粮食生产收入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最重要部分、加入WTO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不利等问题,并由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成功实施小麦托市收购政策的基础之上,今年,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将继续执行小麦最低价收购政策,以保护种粮农户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在此背景下,农户、加工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等各方反应不一。由此可能导致今夏小麦托市收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要装中国粮。尽管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但中国粮食安全仍面临农户耕地利用意愿两极分化、耕地生态环境风险加剧、粮食生产户均规模小自主性强组织化程度低、耕地资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不强、种业“卡脖子”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粮食主权安全。在美国扩张性、控制性和剥削性粮食霸权主义意识形态下,在东北三省人口外迁、耕地规模快速增加的有利时机,中国必须发挥制度优势,推动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智能化、工程化的国有农场来应对美国粮食霸权,保障中国粮食主权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实行粮食产业化经营比较优势明显,是粮食企业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粮食增产、粮农增收、粮企增效,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一、新型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农户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实行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对江西省农户的调查,对当前国家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下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农户粮食生产收入预期是决定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中介变量;政府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调节了以粮食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提高了其粮食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负向地调节了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传统农业大省,也是典型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某种程度上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的晴雨表。最近,我们赴河南滑县、鹿邑和延津三县,就上半年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势有喜有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加入合作社是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方式。基于网络组织视角,本文探讨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行为特征,构建了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的生产、供销和信用“三位一体”协同增收机制框架,并采用2017-2019年全国层面家庭农场调查数据检验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增收效应。研究发现:具有初级内部组织结构的家庭农场通过加入合作社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化;资产专用性和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家庭农场入社动机更强;加入合作社有利于家庭农场总收入的提升,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增收效应更明显。在将1957年高级社规模作为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与生产合作相比,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对家庭农场的增收效应更显著。异质性分析和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表明:加入合作社的处理效应因家庭农场主在合作社中所担任职务和家庭农场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运用资产专用性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为家庭农场的外部网络化提供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研究结论为加快引导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与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1突出抓好订单粮食生产,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随着粮食增产和价格趋稳,粮农要在增产增价上增收的空间不大,出路在于加入粮食产业化经营方阵,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向质量要效益。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指导粮食企业利用网点设施、库点优势,从昔日的“粮老板”变成今天的“粮伙计”,瞄准“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优质稻订单生产。1.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是因地制宜,在早、中、晚稻播种前提前向农户发出“信号”,确定订单品种,把预收数量和价格告诉农户,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带动优质稻基地建设。二是采取“干部建园、典型引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户,60%以上粮食储存在农户手中,农户仍是储粮的主体,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蓄水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和耕地资源的日趋紧张,我国粮食缺口将呈扩大趋势,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增收的潜力越来越小。因此,储好已收获的粮食,减少产后损失,对促进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是整个“三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中央的有关政策,应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两增”的二者关系,一手抓结构调整,一手抓粮食生产,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其中,应该特别明确强调和抓好以下两个重点性和方向性的工作。一、坚持增收与稳粮“两手抓、两手重”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确保粮食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重点抓“四靠”。一靠法规稳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东北地区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准确而系统地掌握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为政府部门精准实施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配套扶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301个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调研数据,运用交叉列表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6312%的粮食型家庭农场有一定风险认知能力,土地经营面积在333~1333hm2(50~200亩)与1333~3333hm2(200~500亩)的家庭农场风险认知处于中等水平, 3333hm2(500亩)以上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低; (2)玉米种植型家庭农场风险认知水平高于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 (3)年龄、是否村干部、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规模、是否有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是否“三品一标”认证、金融支持、农推人员技术指导和新型经营主体间合作稳定对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有影响。[结论]应培养家庭农场主个人特质,鼓励支农惠农政策向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倾斜,从流程入手提高家庭农场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获利途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利用山东省70个家庭农场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剖析在高地租和高雇工成本条件下规模化种粮大户的获利问题。[结果]从所选取的12地市70个具有代表性的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与粮食生产农户平均投入产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土地投入占总投入的44.27%,家庭农场即便要比平均水平多支付0.92万元/hm~2的土地租赁费用,仍然可以获得高于平均水平0.8万元/hm~2的收益。因雇工价格上升较快以及机械技术的发展,为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单位面积内家庭农场与平均水平相比减少了75%的劳动投入量。数据分析表明,农场获得较高利润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规模的扩大获得了规模效益,表现在机器代替活劳动、要素节约、市场优惠、生产要素配合率以及政策受益等方面家庭农场优势明显。[结论]为了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资源节约等目标,应引导农业加快规模化进程。因此,提出了提高机械化水平、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监督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一系列扶农、支农的惠农政策,使广大农场职工在2004年喜笑颜开,真正做到了职工增收,农场增效。近日,我们到基层调研时,职工们的欢声笑语,充分表达了他们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直接影响种粮积极性,与粮食稳定供给有着密切关系,深入分析粮食政策对主产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影响对于评价和完善粮食政策及促进贫困户增收有着现实意义。[方法]利用粮食主产区冀鲁豫3省的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基于国家贫困标准和国际贫困标准实证分析粮食政策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影响。[结果]粮食主产区贫困户具有多维贫困的特征,提高政策价格水平和增加补贴收入均有助于贫困户收入增长,但销售渠道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影响均不显著; 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来看,增加补贴收入比提高政策价格水平对于主产区贫困户脱贫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因此,粮食主产区农户的扶贫政策需进一步地由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结合其他多种政策措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充分发挥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注重贫困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农业信贷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支持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  相似文献   

18.
汪萍 《农业经济》2015,(4):38-40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实现粮食生产的现代化离不开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本文基于对湖北、黑龙江、河南等地粮食主产县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调研,全面了解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中新型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各地培育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基本做法及相关经验,深入探讨发展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推动和发展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1.抓好购销,拓展助农增收新内涵。近几年来,全市根据国家托市收购政策,坚持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主线,严格执行购销政策,发挥粮食企业人力、设施、技术、信息等优势,坚持市场定价、优质优价、公平作价、诚信待农,通过边购边销、工商联手、加快地储粮轮换、整治腾并仓容等措施,努力满足农户的售粮需求,并针对雨水季节,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2.抓强龙头,提升产业化发展新水平。全市紧紧围绕实施"双百工程",把推进项目建设、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粮食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二是粮食科技项目得到重视和加强,三是数  相似文献   

20.
推广粮食新品种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但其增收效应、影响因素及增收途径却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川麦42"的农户实际种植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川麦42"的投入产出效应,并对"川麦42"生产中各投入要素对产值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川麦42"的增收效应、影响因素和增收途径,最后提出促进粮农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