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定 《中国商办工业》2010,(17):284-285
爱情历来都被诗人们所赞颂,从古至今,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诗也一直是文学里的一朵奇葩。将从诗歌的内容、表达方式和诗歌的价值诉求上对中西爱情诗进行比较,从中更好的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2.
刘丽丽  牟常青 《消费导刊》2009,(24):214-214
在对比研究约翰·弥尔顿和苏轼诗歌作品的基础上,以约翰·弥尔顿一生中唯一的一首爱情诗《梦亡妻》和苏轼一生中第一首悼亡词《江城子》为例,着重分析了十四行诗与宋词的各自特点。通过分析对比十四行诗与宋词,读者能够欣赏到两种文化背景下两首诗词各自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孙菲 《中国市场》2010,(15):154-154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模糊学的研究和应用及语文教学中模糊性的已有论述,将模糊性与诗歌教学联系起来,对利用模糊性进行诗歌教学的做法做相关的探讨,目的在于改进当前的诗歌教学,提高诗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诗歌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诗歌鉴赏是高考试卷的难点,很多同学感到很头痛,本文主要从诗歌题材和诗歌意象特征两个方面指导学生如何读懂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从诗歌的形象、画面、诗人主观情感、时代背景、诗歌节奏、韵律等方面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通过意境教学,使学生学会赏析、领悟诗歌主题的社会意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贾丹 《商》2014,(8):240-240
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这三首诗歌创作的背景。 2、欣赏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氛围。 3、感悟诗歌情怀,认识诗人心路历程。 4、对比诗歌风格,鉴赏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情感的准确传递往往是决定诗歌译作是否成功的关健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翻译难于诗歌创作.该文从文本、作者和译者出发,探讨了诗歌翻译中影响情感传译的主要因素及随之产生的美学效果,进一步论证了情感传译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史研究中,陈与义诗歌分期常以靖康事变陈氏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但通过对陈与义靖康以后诗歌的仔细审读,我们不难发现他在南奔逃亡时期的诗歌和他在作达官时期的诗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诗歌的题材内容与风格特色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应将陈与义南渡时期的诗歌视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以区别于他三十七岁以前的"少作"与晚年诗歌创作的"式微"。  相似文献   

9.
中国具有悠久的诗歌教育传统,诗歌展示了良好的教育功能。从春秋时代开始,孔子就开始利用《诗经》进行教育的尝试。历代的教育家都把古典诗歌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手段。在今天提倡素质教育的新环境里,古典诗歌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一直在翻译界存在着可译不可译的争论,文章着眼于对诗歌的可译性,从流行的两种翻译理论的对比着手,结合物理学关于能量动态守恒的基本规律,对诗歌本身所蕴涵的能量在翻译过程中的动态守恒性来分析。试图从中探索出诗歌各要素蕴含的不同变量在翻译过程中所达到的整体平衡性。让用不同理论指导下分析的诗歌翻译都能找到一个归结点,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给诗歌的可译性打开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商》2015,(4)
宋无是宋末元初江南地区的遗民诗人。本文通过赏析宋无诗歌中的用词特点及意象来辨析宋无的诗歌风格及遗民情怀,阐释诗歌中所隐隐流露出来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存在的,与诗歌有着同样的文学本质.从语义的角度看,诗歌与隐喻的语言都有新的意义再生.尤其在中国文学中,诗歌借助隐喻增加空间性、画面感,加强感染力,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诗歌的浪漫往往都需要隐喻来代替表达,而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认知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欣赏诗歌可以让学生热爱古诗、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音乐相结合,从双维的角度感受诗歌的艺术芙、有感情的诵读、品“诗眼”、“知人论世”、善于对比。教元定法,只要我们根据诗歌的具体情况及学生情况,灵活的选用,在以上几点的基础上自由创造。一定能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上感受到诗歌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具盛名的诗人,其留下的诗篇深刻地影响着后来诗歌的创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其诗歌特有的艺术魅力,也是其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该文结合李白部分诗篇,粗浅地探讨其诗歌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概念整合理论阐述了叶芝诗歌代表作之一《丽达与天鹅》的诗歌意象。这说明概念整合理论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读诗歌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几首英语诗歌为例,简要地介绍了解读英语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意象。  相似文献   

17.
程嘉燧是明代末期一位重要的布衣诗人。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其诗歌进行过全面的研究探讨。本文从程嘉燧诗歌的内容入手,试图从整体上向读者勾勒出程嘉燧诗歌的概貌,并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学宝库中的一果璀璨明珠,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运用语言改换手段及现代化电教手段,通过听读朗育,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诗歌的感染力和音乐美,领会诗歌中表达的深刻意境。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4,(10)
<正>语文课让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语文的工具性,笔者认为语文课更应该注重的是语文文学性,这同样是语文新课改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具有文化文学性呢?我认为让诗歌走进语文课堂,不仅仅能提高语文课的文学性更能在很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诗歌能够提高语文课的文学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下面仅从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一、诗歌的语言精确凝练。诗歌的艺术形象比起散文、小说来说有一种高度集中与概括的特点。在一节课之后,让学生用诗歌一般的简练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以来的都市诗歌虽然陷于异常混乱、混沌的境地,但它绝对不是诗歌的终结之地,而是都市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历程、一个岔路口,往下的路该怎么走,还得从先锋回到传统,从传统中吸收养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