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霞  邸丛枝 《新智慧》2007,(5):14-16
本文从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公允价值应用的几个具体准则入手,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滥用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对公允价值的推广使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目前房价整体居高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在房地产准则中的引入引发了人们对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担忧。通过对上市房地产企业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前后财务数据的分析发现,管理层确实存在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稳健性被认为是公允价值的对立因素,长期以来会计界就稳健性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之间如何权衡问题一直进行着争论,迄今缺乏统一的意见。本文从稳健性角度,考察了2005-2008期间即公允价值计量前后两年期间已运用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项目进行计量和列报的A股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存在稳健性特征的,我们应以此为鉴,加强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审计监管。  相似文献   

4.
内部控制通过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审批权限,均能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但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媒体关注这一外部监督力量同时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但媒体关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需建立的良好的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抑制盈余管理水平这一方面,媒体关注与内部控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较为普遍,并存在过度盈余管理甚至是盈余操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财务报告质量、防范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所以,内部控制的水平高低必然会对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点,文章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进行浅论,对于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多的应用于会计实务可能会给企业创造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文章就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建立了一个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框架.根据公允价值在我国各个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企业运用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并选取2007—2010年度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各特定指标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线性关系,总结了研究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数据可靠性、信息披露真实性的保护伞和衡量标志,从理论上讲,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并保证财务盈余数据的准确性,使得理性信息使用者更加信任财务盈余数据并在投资决策时对其赋予更多的权重,即能增强企业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本文以2007—2011年A股非金融类公司为研究对象,验证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增强盈余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9—2010年我国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检验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经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显著地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有效抑制向下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显著抑制向上的经营现金流量操控、生产成本操控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文章为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有效提高盈余质量提供了经验数据,也证实了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是有效、适用的。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发,揭示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日渐完善为内部控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依据。本文以2011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检验了内部控制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进一步研究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能显著提升盈余稳健性。此外,与国有公司相比,非国有公司中内部控制对盈余稳健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比例、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也会对内部控制对于盈余稳健性的提升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2012~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内部控制、避税与企业价值间关系,结果显示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激进的避税行为降低企业价值,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激进避税具有抑制作用,并对避税与企业价值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的政策启示主要体现在微观上应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权衡避税成本与收益、防控企业风险,宏观上应完善税收法规政策、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部审计本质上属于受托责任的问题,是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之一.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风险性特征决定了公允价值内部审计是一种风险导向审计.文章分析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和相关职责划分,提出了包括制订审计计划、获取审计证据、提交审计报告、组织后续审计和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等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12.
对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计算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总体上提高了盈余质量,可以给投资者提供及时的盈余信息。  相似文献   

13.
以2011—2013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真实及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盈余管理的程度,但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相比,因为管理层更加倾向于具有较高隐蔽性和较低诉讼风险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应计盈余管理活动,所以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低,且内部控制质量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1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操控性生产成本、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及操控性酌量费用,从而能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探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与内部控制建设动机之间的关系,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认知,促进其进行科学合理决策,以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与效果。本文以2010-2020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总计与向上调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弱化了内部控制建设动机;向下调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与内部控制建设动机不相关。真实盈余管理中三种不同形式的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异常酌量费用对内部控制建设产生不同影响。通过本文研究,有助于增强企业治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以2006-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不同方向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内部控制对该现象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会降低薪酬-业绩敏感性,将盈余管理按照不同方向分组的回归结果显示,当管理者进行向上调增的盈余管理时,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当管理者进行向下调减的盈余管理时,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减弱。对此,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能够削弱盈余管理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但针对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有所不同。研究显示,在采用业绩性薪酬制度的背景下,管理者权利的存在会诱使高管通过盈余操纵来影响自身收益,现行的内部控制虽然具有治理效应,但仍存在缺陷,实践中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执行方式,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使其实现应有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是否需要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鉴证并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是一个自愿性行为,正是在这样一个制度背景下,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本文认为自愿进行内部控制鉴证的上市公司具有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随后以2008—200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Basu(2007)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2008—2009年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稳健性,但那些自愿进行内部控制鉴证的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表现出显著的稳健性,所以我们得出结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增强盈余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证的角度,基于改进的修正琼斯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利用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从总体上揭示出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即新准则并未显著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借鉴修正的DD模型思想构建了新模型,就具体会计准则的相关因素,尤其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检验,为完善会计准则,进一步遏制盈余管理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2—2014年沪市和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管理水平越低。并进一步将样本按照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上交所上市企业和深交所上市企业进行了划分,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深交所上市的企业中,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这表明,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对抑制盈余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影响经济决策者作出正确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个体经济资源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存在严重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必然的。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及影响,论述了在公允价值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应该不断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在加强监管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下,更新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进而使公司经营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