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投入不足是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我国农田水利供给现状,从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金融支持、鼓励社会投资三个方面构建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增强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都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使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节约型农田水利工程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探究了建设节约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几点建议,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侯胜鹏  张富 《全国商情》2009,(12):87-88,90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的命脉.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其投入和运行机制失灵,农田水利市场化和农村税费改革打破了农田水利设施传统的投入和运行机制,"一事一议"和"农户用水协会"的局限又无法承担农田水利设施正常的投入和运行.重构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外部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创新政府支持手段;内部要加强制度建设,重构乡村组织;另外,要加强立法,稳定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中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多种原因,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重点考虑采纳以下几个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的政策建议: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投资主体积极性;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整合(统筹)支农投入,形成规模效应;对重点地区实施财政倾斜,提高均等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城乡二元发展战略使其建设严重滞后;管理体制不顺、事权划分不清造成管理责任难以落实;投入总量严重不足,筹资难度大;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民的直接利益。应从公共产品视角出发解决以上问题:改变城乡二元发展战略,树立农田水利设施先行的意识;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产品性质,将使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合理划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事权和财权;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加大投资投劳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6.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作为农业、农村的命脉,对粮食安全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西南旱灾再次暴露了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存在的问题,政府的投入、管理及政策激励缺位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充分运用增加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手段来扶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源供给主导下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夏沛 《西部金融》2009,(12):40-41
近年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欠发达地区以刺激农村金融需求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实践中发现,农村金融有效供给增幅低于有效需求增幅,低于从农村吸收资金的幅度,"虹吸效应"十分明显,农村金融绩效较低.时此,笔者以陕西汉中为研究样本,借鉴美、日、法、印、墨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做法,通过美国经济学家帕特里克的S-L供给优先模式,探讨了如何在欠发达地区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新农村建设成效产生影响。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有:公共供给、市场供给、第三部门供给和PPP供给模式。借鉴HSV模型构建的PPP模型显示,资产的配置状况将影响创新投资价值的大小以及资产残值的分配和再利用。项目资产残值的相对大小、行业项目市场化程度、建设与运营阶段外部性特征以及项目资产残值和公共利益边际等因素对模型的选择均产生实质性影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PPP项目选择,要政府倡导,民主决策。同时,公共伙伴慎重选择私人伙伴,以及构建PPP指导服务中心,是PPP模式得以建立并成功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不明、责任划分不清、供给主体单一、农民参与度不够是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应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并进、地区求同存异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模式;中央与地方应坚持“谁受益,谁负责”供给原则;明晰产权制度,依靠农民主体力量;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法律保障体系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租房领域存在投资主体单一、政府财政压力大、市场参与度不够、配置低效、供需失衡及错配、贫富分区程度加大等问题,需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予以解决。发达国家住房福利政策的演变表明,住房政策应与住房市场供需状况相适应,政府所扮演的角色须从“公共住房的直接供给者”走向“市场化供给的环境营造者”,即从“补砖头”到“补人头”是住房福利政策演进的必然趋势。我国公租房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与住房供求情况相匹配。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从政府实物配给逐步过渡到市场化供给;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健康的住宅租赁投资市场以促进公租房供给市场化,并通过开发配建和货币化补贴等措施促成公租房“隐形化”混合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运营效率低下,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全依靠政府财政难以满足需求,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BOT模式是最佳选择方式之一。然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利用BOT模式的过程中,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前黑龙江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水利建设能力、生态保护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公路等级不高、水利设施老化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灰色系统模型分析得知:农民收入等对农村基础设施制约因素关联度最大。应采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强基础设施的供给,促进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3.
提高吉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吉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提高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可以从五个方面实现: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力和生态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河北省建国以来水利工程总体正效益,包括城市供水效益、农业灌溉效益、节水灌溉效益、治理盐碱土地效益、防止水土流失效益、防汛抗旱效益等。  相似文献   

15.
江南水乡泽国,河海相契,历史上水利行动颇多.海盐水利行动是整个江南水环境整治的缩影,体现了王朝政府主导下社会积极参与的特征,也体现了江南河海兼治、尽显智慧的治水理路.同时,体现了丰厚的水利文化.历史上,海盐的河道水利行动是疏堵结合,力求系统;海塘水利行动不吝财物,力求稳固.这些对地域环境变动起到了积极作用:稳固了海岸线,保障和优化了县域府域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地域海滨,海溢不断,盐碱化严重;促进了人口的繁育.“治水社会”和“水利社会”两种研究路向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两者的共同之处都力图从本体论上诠释传统中国的水利,如果说前者为“东方专制主义论”服务,则后者试图把水利视作解读传统中国社会的锁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形成了五个会展经济带,与此带来边缘化的会展经济夹生带,而五大会展经济带本身存在着项目稀缺性与项目可复制、展会聚集性与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流动性、品牌展会建设与产业变迁、规范化与展会规模、制度与市场需求等七大矛盾,本文针对这些矛盾为会展经济夹生带区域提出了政策扶持、招商活动先行、增强会展条件完善城市吸附功能、围绕优势产业打造精品展、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会展企业资质等八大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就市场化进程中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从Moran’s I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绿色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相结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绿色投资单项指标的作用更显著;市场化条件下的绿色投资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就市场化进程中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从Moran’s I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绿色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相结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绿色投资单项指标的作用更显著;市场化条件下的绿色投资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层人民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把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六大服务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以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加强对辖内金融改革的指导,重构支农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调查研究和监测分析,找准切入点,努力探索基层人民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加强金融稳定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金融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