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既有世界各国城市化道路的一般特征,诸如城市结构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同时, 由于近代中国城市化建立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之上, 因而又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色, 表现为城市发展不平衡上,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着主要城市的经济命脉。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尽管如此,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如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城乡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对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进行更好的规划,以形成合理的城市群,减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利用经济学的知识来对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进行分析,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行,城市生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日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推动各人文学科纷纷转向对城市化的考察,促进了城市研究范式的转变。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研究涉及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化建设、城市化区域平衡、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发展战略等,也有些学者对中国城市化内涵、城市化特征、城市化的提升路径做了探讨。城市化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地理等很多学科,所以,很多学科都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做了研究。研究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不仅有助于推动城市化理论的整体性研究,而且有利于实现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探索城乡一体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学领域应加强对城市经济学的基础问题、城市发展的成本与效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区域化与管理体制创新、城市公共经济发展、城市文化与文明建设等前沿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既有世界各国城市化道路的一般特征,诸如城市结构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城市化建立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之上,因而又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色,表现为城市发展不平衡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着主要城市的经济命脉。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协办的“第三届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首发式2006年6月10日11日在成都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城乡一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作了《城乡一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以成都为案例》的主题报告;成都市介绍了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情况;来自中央各部委、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美国、意大利、荷兰、墨西哥、韩国、中国香港和内地著名城市化和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围绕“城乡一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城乡一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方法与途径;会议还发布了由中美两国学者牵头、八个国家专家携手研究完成的第一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相似文献   

8.
正暨南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的覃剑博士在2012年第5期的《现代城市研究》上发表题为《我国城市病问题研究:源起、现状与展望》一文,认为纵观有关城市病界定及其产生原因的研究,可以很明显发现学者们对城市病的产生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病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必然产生,认为中国城市在走向现代化、高度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上将面临人口过多、环境污染、空间拥挤、交通拥塞、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管理低效、资源短缺、城乡冲突或社会失衡等问题。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台"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政策正是基于这种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城市可能会产生"大城市病",但大城市与"大城市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截至目前,这两派的论争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问题是世界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交通问题更加突出。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规模日益膨胀,构成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进程所面临的独特背景与目标选择。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有名的范式,而城市交通中的私人轿车消费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观察城市中行驶的轿车,本来坐4个人的车厢,大多时间只坐了1个人,和公交车相比,道路面积使用率过低;而行驶中又会遇到堵车、找不到停车位等。看起来每个购车者都是理性的,但众人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弧弹性方法测算我国286个地级市的就业弹性,从城市规模和所处区域两个层面分析不同城市就业吸纳能力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高就业弹性是否以牺牲城市劳动生产率为代价以及不同规模城市就业弹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失衡问题较为突出,较大规模城市和东部城市总体上具有更高的就业弹性;各类城市的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普遍较高;较大规模城市和东部城市在绝对数值上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在增速上与城市生产效率存在替代关系;较大规模城市的较强就业吸纳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就业结构、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城市民营与外资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11.
商业旗舰的兴起,是城市化进程中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发展也以商业为条件。在当前世界经济严峻形势下,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平台是什么?现在多数专家还是一致认为只有城市化进程才是唯一的保证。而"城市综合体"的进程,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也是城市商业发展、消费升级的契机与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化"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以来,中国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减弱,城市发展结构和格局日趋合理,城市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应注重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城市群,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城市化质量,争取尽快步入城镇化的品质提升时期。  相似文献   

13.
由中共上海市建委党校、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中心、《城市管理》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2003年12月22日在中共上海市建委党校举行。来自社会学、法学、历史学、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的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就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更新的决策、城市更新的内涵、城市更新与郊区城市化、城市研究者的作为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的深层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城市化在人口迁移、动力机制、制度安排等方面存在着重重障碍。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应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走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城镇功能,培育城市化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城市、推进城市化是解决我国经济中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城市化必然涉及到城市的规模问题,本文就从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来探讨城市的规模,并且指出了中国城市化中存在的陷阱。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带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有关城市化及其发展进程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些研究往往侧重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城市体系建设等问题,没有把生态化理念纳入具体区域的城市化战略中,而城市化发展尤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前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产业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各个产业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产业区与国外的差距拉大、产业区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速度太慢等问题。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推进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和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城市发展和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通过深化对城市化规律的认识,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纽约曼哈顿中心商务区建设的得失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到200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2%左右。根据城市发展规律,我国城市化己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城市发展的诸多要素摆到了研究者的面前。城市“中心商务  相似文献   

20.
姜洪 《企业家天地》2007,(11):52-53
2004年深圳市取消了所有的镇,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无农村的城市社会"。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发展,公路穿过的区域已由乡村发展为城市,整个道路系统正处在一个公路网向城市路网转型,道路功能急需按城市化要求完善,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转变以及它们的重新定位是一个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化后城市交通特点与需求,提出了新的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