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意愿客观反映当前农业生产力进步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新农村建设的生产、生活、乡风、村容和管理五个方面,农民最关注农业技术、住房条件、家庭关系、道路平整和民主选举。从实际出发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遵从农民意愿,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来自浙江农民们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调查了浙江省740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看法与期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前夕,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来宾市和南宁市考察工作。他深入企业、农村和社区,与干部群众座谈,就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民族工作等进行调查研究。秋日的八桂大地,草木葱茏,瓜果飘香。10月28日,温家宝一下飞机就来到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两面针公司生产的牙膏是用中药配方研制而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出口到世界很多国家。温家宝走进车间,仔细察看了陈列的中草药标本,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为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量的不断增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城乡二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和以制度外供给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导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创新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些地方只偏重抓小康农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忽略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味地让那些"老农民"去建设新农村,不但不能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魏灵 《中国改革》2006,(6):75-75
只有充分尊重农民,关心提高农民素质,激发群众的自信心、创造力和主动性,才能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变为现实,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政府必须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清除有关的制度障碍,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促使教育公共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把广大的农民变成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形势。而农户是耕地利用的主体,其投入量及投入结构的变化对耕地产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山东省农业劳动力特征、耕地利用现状、农户耕地投入结构及产出水平、农户耕地投入意愿4个方面,对55个县域,79个行政村,208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劳动力明显不足且质量低下,种植结构较单一、且耕地细碎化程度高,总体看耕地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农户的投入意愿与资金、国家奖励政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研究南京市郊区农民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意愿,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农民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持既渴望又担心的矛盾心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研究结论:提高农民收入预期和社会保障水平是增强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中农民意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于2006年4月5日晚举办了“第四届农村发展论坛聚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锡丈研究员就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题报告。陈主任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原则,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苯文根据其报告整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排斥与破解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金融排斥的视角进行分析,发现缓解农村金融排斥、促进农村金融融合有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破解农村金融排斥,需要建立普惠性的金融体系,加强政府规制,发展融合性的金融机构并践行社会责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加强农民金融教育。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抓好学习宣传、规划部署、调查研究、建设载体、机制创新、组织保障等“六步规程”。结合浙江的实践,讨论了新农村建设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与建设新城镇、培育新农民等10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各级政府动用大量资金投资于农村的基础性投资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这些投资应该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我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这些投资在村级的层面上并没有取得扩展性的预期效果,低收入村、一般收入村与高收入村各种发展指标的差距在扩大,农村的公共投资在决策程序和投资方向上仍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我国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介绍了代表性较强的江西赣州、浙江绍兴和山东青州的新农村建设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的启示主要有各地只能因地制宜地选择新农村建设道路;抓紧制定并始终如一地分阶段、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政府公共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建立奖勤罚懒的地区和村庄分类激励机制;新农村建设要逐步从行政推动型向法制推进型过渡。  相似文献   

17.
发展林业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可以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社区林业有利于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牧业与林业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整体性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法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经出现,20个世纪80年代刚刚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时,中央的文件里就曾多次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当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机尚未成熟,新农村建设的构想并未引起更多的重视。纵观当前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文献可以看出,关于新农村的研究自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2005年10月中央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前,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通过不断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已经在新农村建设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十六届五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政府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林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生态观和资源利用观及实践经验,使当今中国林业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具体表现在: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新林业等方面。未来中国林业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新农村应切实解决"三个公共"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云南省保山市的实际,认为农村公共设施薄弱、公共事业滞后、公共服务缺失是困扰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解决办法主要包括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