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制定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和自身需要的必然选择。为了深化生态经济领域的理论研究,推动《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久前,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政府在辽宁省本溪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二展生态经济教育会议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北京有关方向的专家和全国部分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教授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共聚一堂,就加强生态经济教育、生态经济学科建设、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认…  相似文献   

2.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中国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出现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双重破坏的问题,研究基于复合生态平衡、生态空间活化、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目标,提出以自然生态要素识别与敏感度分析、人文生态发展需求分析为基础,以自然与人文生态安全格局分区建构、复合生态空间耦合下的功能化发展指引为核心的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重构方法框架,并结合铜陵城市边缘区——东湖地区规划建设展开理论应用与实践探索,为重构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展望王松霈徐志辉(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一系列旨在协调人类经济、技术、社会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关系,并寻求新的发展思维、发展对策和战略的新学科如雨后春...  相似文献   

4.
以什么样的方法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立足国内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现实境况,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中国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总结与升华出一系列原创性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总体而言,这些原创性的科学方法论主要表征为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在绿色发展与绿色生活方面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生态系统协调方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建章立制方面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刘惠兰 《经济月刊》2013,(12):114-1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何如此引关注?这项改革将对建设美丽中国有怎样的重要意义?《经济》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环境演变与减灾专家史培军。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态经济学面向21世纪和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刘思华新著《当代中国的绿色道路》引发的思考石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生态经济学在中国经历十多年的发展,成绩斐然。这表现在对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创新与丰富,还表现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为探索具...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无锡要以新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构筑有利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绿色发展体系,坚定不移把“太湖明珠”生态品牌呵护好。  相似文献   

8.
生态     
《经济月刊》2010,(12):110-111
我国生态承载力增加 生态赤字扩大 记者从11月15日召开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发布会上获悉:2005~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增长速率较之前五年总体有所放缓,生物承载力持续增加。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生态资源稀缺、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生态赤字在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9.
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美丽中国建设涉及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学科领域,需要借力于自然与人文学科的跨学科整合来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综合自然地理学兼具人文和自然学科分析特长,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系统剖析了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以及综合自然地理学学科特质,进而探讨了格局—过程互馈机理、人地耦合系统理论、综合区划等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应用方向,并在综合自然地理学框架下凝练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绿色转型发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以期促进地理学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度融合,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学科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态经济研究若干问题的初步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生态经济研究若干问题的初步思索李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对于关注生态经济问题的人士来说,1992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在国际上,各国首脑云集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共商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计划,实现了由拟定环境宣言到制订行动计划的转折;在国内,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择,吹响了彻底摈弃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号角。新的国际与国内形势为生态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会,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如果说新形势的基本特征就是从务虚走向务实,那么从务实的角度对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水平、生态经济学的走向和当前亟需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就显得比任何时候更为迫切、更为重要。1如何评价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中国,有组织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理论框架的构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宣传、普及生态与经济必须协调发展的思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量生态经济学论著的问世,研究重点由保护生态平衡转向维系持续发展,整个民族的生态与环境意识的明显提高,就是反映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明显例证。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生态经济学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  相似文献   

11.
全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年会纪要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和山西省生态经济学会在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会同中国林学会林业区划分会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于1994年9月12日至16日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召开了“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减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形成了由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方案,开创了人类减贫事业的新形态。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生态减贫事业在治理预期、治理结构和治理策略等方面存在“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风险,减贫致富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受阻。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后扶贫时代,生态减贫的现代化发展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实现,其路径包括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生态减贫法治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和减贫治理主体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学和中国的经济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人类的各种活动应纳入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范畴加以评估和分析,不断增强系统意识使人类对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产生越来越多的危机感。传统的经济学和生态学已经很难解释当今的生态经济问题。由于持续性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特征,人类目前尚不能对其作出完整的定义。生态经济学认为持续发展的内核是社会公正,因此,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生态三大要素是不可分割的。中国的经济实践和国际合作,使生态经济思想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传播,但是,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严重的生态经济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基本定型,使政府在市场发育、公正与效率、持续发展诸方面有着决定性作用。中国的文化变迁如果不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将会抑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1985年与1993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较为明确地界定了有关生态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的概念与方法,重估了1985年中国典型生态区及其它地区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估计了1993年中国全国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引导生态住宅的建设,建设部2001年组织国内外的建筑与生态专家共同编撰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该手册第一次明确了我国生态住宅的量化标准。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该手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方向,又是一个目标。据介绍,这本手册的框架是参照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来制订的,共分为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5个方面来进行量化。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以聂梅生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对生态住宅标准进行了本土化修改。一个项目的生态规划方案的5个指标体系均达到60分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示范区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在建的生态示范区包括海南、吉林、黑龙江和福建等4个生态省,314个县市级生态示范区,其中82个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并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示范区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它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最终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者的协调和统一。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环境规划院的联合调查表明,自1995年生态…  相似文献   

17.
各位来宾: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杂志社举办环境与消费研讨会活动,我认为很有意义。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杂志社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生态经济)杂志社也经常宣传绿色食品事业,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听了各位专家对这个主题的深刻见解,很受启发,也会丰富我们的理念和认识。下面,我想从绿色食品的角度谈谈对(环境与消费)关系问题的几点认识。一、协调环境与消费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回首20世纪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8.
刘建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138+183-138,183
随着建设生态文明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越来越重视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树立起生态建设的理念和基本规范,要有规范的生态准则和明确的发展愿景,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学的创新(续)刘思华(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探讨的若干重要生态经济问题无论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经济,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态经济,都是为了揭示当代中国现实的经济规律,使之能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好做出有力的指导。为此,我们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政治经济学应该探讨的生态经济问题,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3.1 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在当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揭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如何通过我国人民经济活动的具体实践体现出来的。现代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的状况相互协调,这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在中国生态经济系统中也正日益显示出来。它突出表现在只有在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我国40多年尤其近1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这种协调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科技、文化、政治、社会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并且是经济发展必须同科技、文化、政治、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他们的寄语     
《经济月刊》2008,(11):88-91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是宣传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态和森林意识,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乡生态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