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强风 《湖南经济》2003,(11):35-36
国有企业并购障碍产权委托—代理机制障碍在国有企业产权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严重的所有权代表缺位或虚位的问题,因为终极所有者是全体人民,而非具体的法人或自然人,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不存在明确的所有权代理关系,作为国有资产终极代表的国家是通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来行使其代理权的。同时,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被拉得过长,使得国有产权主体虚置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委托人的链条和层次之中。从整体上分析,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是产权主体,但从具体情况来分析又都不是产权主体,谁也不可能承担经济责任,他们向企业指定厂长、经理或党委书…  相似文献   

2.
龚家齐 《特区经济》1994,(10):25-26,29
<正> 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重新塑造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通过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使政企真正分开,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组织按市场机制运行。 一、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 现在,我们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来改造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自觉的变革,不能不从我国现实的产权制度和经济条件出发来进行产权结构的调整,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 1、国有资产产权重组的目的并不是改变资产所有的归属,即改变国有资产的性质,而是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方式和运营方式。通过产权重组,把资产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区别开来,把所有权的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加以分解,按现代企业的财产制度,分别划属国家、国家委托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从而界定国家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在这种产权结构下,国家作为所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资产的价值形态,即从资产的收益角度来行使其所有权和责任,从而从负担企业财产的无限责任和具体经营管理中解脱出来。企业法人主要关心的是资产的实物形态,通过行使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为国家的这部分资产承担有限责任,从而真正地实现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以公司法和其他工商法规作为企业运行、管理的规范,以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为运行条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关系明确,产权边界清楚。即企业资产的终极所有权、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权三层次的产...  相似文献   

4.
一、明晰产权关系,强化对国企经营者的所有权约束。按照现代企业理论,所有权约束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完成各项合同之后的剩余收入索取权。它是产权清晰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应针对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的情况,建立新的国有企业产权组合模式:一是实行国家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国家作为全民的代表,拥有对资产的法律上的终极所有权以防止发生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5.
知识问答     
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以公司法和其他工商法规作为企业运行、管理的规范,以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为运行条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关系明确,产权边界清楚.即企业资产的终极所有权、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权三层次的产权以一定的契约既相联系协调又相分离.“三权”关系有相应的责任主体.不同的产权责任主体责、权、利明确,并且相互对称即资产所有者依据拥有资产份额多少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并承担与资产份额对应的有限责任;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资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享有民事权利,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企业经营者在法人授权范围内,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完成盈利目标,并相应获取丰厚的报酬.因此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到政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以现代公司制为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包括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等并且要求在企业内部实行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以及包括现代会计财务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现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戚金文 《发展》2003,(9):54-55
企业产权制度是国企制度变革的核心。转型时期,我国国企改革基于企业财产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希冀国企依赖法人财产权利的独立行使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与承担民事权利及责任的民事主体,并期望依靠产权市场流通机制的调节实现国企产权结构的优化。改革路径并未偏离理论教义,但改革实际成效却与理论预期相悖,国企产权制度的深层问题依然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1.产权关系模糊,产权边界不清国企资产名义上全民所有而理应全民负责,实则政府代表全民长期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方式对国有企业资产…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级政府都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其中以上海、深圳、浙江等地的试点较为典型。这些地方政府根据政企职责分开、国有资本的管理与经营职能分开、国家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以理顺产权关系为主线,逐步形成了“三层次”的国有资本管理模式。以深圳为例,第一层次为国有资本管理委员会,负责宏观政策的制定与重大事项的决策:第:二层次是各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8.
一、明确产权关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企业法人制度是一种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企业法人制度的基本特征是:首先产权关系明晰,即企业资产要明确。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第二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第三是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9.
一、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新体制的基本框架 新的国有资产经营休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政府层次),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机构,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国有资产管理局。它以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将国有资产通过授权、委托、承包等形式交由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经营,并监督,指导、管理经营机构按照保值增值的要求经营国有资产。 第二层次(中间层次),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是国家特别设立的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对产权进行经营的机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以资产经营身份向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同时又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进行投资,开展资本经营活动。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包括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授权的特定经营部门。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即国有控股公司,是经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批准和授权,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者所有权,主要以控股方式从事资产经营活动的特殊企业法人,具体组织形式有国家投资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有条件的企业集团等。国家授权的特定经营部门,是指对少数自然垄断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定经营项目,由国家直接授权政府部门负责经营,并代  相似文献   

10.
杨莉 《产权导刊》2006,(12):48-49
本文所称财务基础工作,是指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进行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基础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由中介机构委托主体、转让方、标的企业和中介机构分别实施。虽然各阶段工作由不同单位实施,各单位的工作各有侧重,但其目的都是为产权转让价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振华 《特区经济》1996,(10):28-29
<正> 从所有权分散化角度来看,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资产的终极所有者是高度分散的,显然不可能由终极所有者(全体公民)去管理、经营这部分资产,而只能实现国家代理制,即由全体公民委托国家代理行使全体公民的所有者职权.实现国家代理制后,这部分全民所有的资产也就成为国有资产.但传统的国家代理制(指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有不符合现代经济,尤其是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一是国家是一个由多级行政机构、众多部门组成的宠大组织,而过去众多部门、众多人员都有权管理、经营国有资产.这样导致谁都可能成为“代理者” 之一,却谁也不负代理责任的局面.二是政府集国有资产宏观管理权与各个具体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权于一身,以计划手段或行政手段对全部国有资产实行整体化营运.实践已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下,政府更不可以充当具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新的企业产权制度的重要性 (一)传统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弊端很多。第一,企业产权主体虚置或缺位。企业的资产名义上是全民所有,实则是多头管理与无人管理并存。国有企业的资产,变成了“唐僧肉”,据统计,这十几年来就有5000亿元“家当”被流失。第二,产权关系模糊。企业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国家委派干部到企业负责经营,盈利交国家,亏了国家从财政拿钱补贴,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据统计,1992年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明亏加潜亏近1500亿元。1993年专业银行的呆帐、死帐高达4000亿元以上。第三,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化。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这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主体极不合拍。第四,企业的产权封闭化、凝固化,国有资产呆滞严重,企业不能形成联合、兼并、拍卖、破产等产权流动机制。第五,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负无限责任。一大批亏损企业成了国家年复一年补贴下去的包袱,还要解决子女就业、职工福利、劳保等所有问题。第六,偏重于实物,忽视资产价值形态上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3.
对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我国实行全民资产国家所有、分级监管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的管理体制。全体公民把资产所有的权利委托给国家作为所有者,由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并只承担有限责任;把约束权委托给各级政府,由各级政府代理行使监管权;而经营者受国家的委托代理经营企业,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种委托代理的体制下,国有产权虚置,即国有资产所有权益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成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活动进入商业领域并形成一种制度是在19世纪初的美国,但是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委托代理制从理论到实践,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一段时期以来,在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道路上,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引起了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本人受委托代理理论的启发,提出国有企业实行净资产委托经营的主张。 所谓净资产委托经营,是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将投入到企业的资产通过授权方式,委托给受托方进行资产运营和生产经营的形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新的产权关系 国有企业净资产委托经营的前提是明确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者即委托  相似文献   

15.
<正> 深圳市于1987年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并经几年探索,于1993年初步形成了“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资办)—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框架。这种体制在上层实现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开;在中层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经营职能的分开;在下层实现了国家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明确了企业法人财产权,理顺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现了政企分开。解决了国有资产的“责任缺位”问题,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好所有权、放开经营权、行使宏观调控权的改革要求,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仅用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为基础的公司制理论来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很难解决国有企业中的根本矛盾,所以在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同时,必须从国有制的根本特性——全民资产委托代理制出发,解决作为代理者的经营者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切度问题,此乃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个根本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集体合作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如何实现通行的理论认为集体企业的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而产权问题往往被理解为产权不明晰即所有者不明确。这需要具体分析。过去,有些集体企业的资产或部分资产产权主体确实不清晰,但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好解决并大都已经得到解决。经过近  相似文献   

18.
集体企业的监管应符合其产权、治理结构的特性,顺应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的要求,从行政干预式的管理向产权管理过渡。在集体企业终极所有权未能明确的现行法律和制度环境下,优化和创新监管形式仍有一定的空间。将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打造为"法人化"的、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产权代表,依法行使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和保值增值,是目前弥补监管机构法律定位缺失、打通集体企业间资本纽带的有效途径,并可为集体企业未来的全面改革奠定良好的法制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江国英 《特区经济》1992,(4):37-37,39
<正> 国营企业股份化涉及规范企业产权问题,会计工作既以产权为核心,会计准则必然提出“资本三原则”等问题。一、产权关系影响会计准则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以产品经济模式运行,因而会计制度即以计算劳动耗费为中心,算出企业的产值,继而就是执行财务监督,保护国家财产问题。由于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所有权与经营权界定不清,会计保护国家财产的职能显得比较抽象。贯彻承包经营责任制后,迫使企业重视成本核算,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但由于承包制只能在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上变动,解决不了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问题,因此会计无  相似文献   

20.
王石生 《科学决策》2006,(10):17-19
一、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关系 我国设计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就是企业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享有,各级政府作为其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享有产权的制度。各级政府经国家授权成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出资人,用属于国家的资产进行投资,财产的所有主体是国家,而产权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和产权可以不是同一个主体,可以分开,在众多出资人的企业中产权表现为股权。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竞争性部门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应选择股份制(含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的改制形式,国家可以在某些企业控股,在某些企业参股。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放活,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