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浅析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使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成为委托人,管理者成为代理人,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平衡这一关系,使公司能够健康的发展成了目前大家比较热衷讨论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定义谈起,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作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论述,提出了通过强化内部审计来完善公司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已基本完成,但相当多的公司运作不够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近年来,虽然公司的董事、监事和其他公司高管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公司治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此指出了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4.
5.
1.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思想有偏差纵观我国《公司法》,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是建立在“股东本位”基础之上的,强调物质资本所有者或股东的地位。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还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都享有广泛的决定权,并有权选任和解任董事会;而董事会仅仅作为股东会的 相似文献
6.
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对于国有煤炭企业来说.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改革攻坚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公司制改造的逐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最基本的组织特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公司治理结构在本质意义上是指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一种合同关系。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其著作《现代公司企业改革》中指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由此可见,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内涵应是公司处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作为…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新分析——兼评国内外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对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与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在上述基础上,运用系统等方法诊断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症结,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频繁运用反倾销措施来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同时,由于乌拉圭回合协议的生效,要求各国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各国为抵消这一谈判结果对本国工业的冲击,利用反倾销自由裁量权,纷纷采用反倾销这一便利而有效的措施.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太多,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效率,也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形象.因此,我们要就其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13.
东光县局部土壤污染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东光县土壤污染源的状况,对代表性区域即河北华煜化工公司周围土壤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土壤样品分别取自0~20 cm的表层和20~40 cm的耕化底层,选取pH值、全盐量、硫酸根含量、Mn含量等4项监测因子进行监测,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盐渍化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并提出了与东光县污染状况相适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姜爱林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8,(5):9-14
国企高管薪酬及其管理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国企高管薪管理酬问题既有高管自身问题、政府管理问题、立法问题,也有企业本身问题以及社会方面问题。当前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逐步实行市场化的薪酬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企业薪酬规划设计工作;明确界定高管经营业绩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科学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构建适合中国特点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健全薪酬监管法规政策体系。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措施,努力构建企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impact various compensation programs have upon business-level strategy for technology-intensive firms. Similarly,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centralization of R&D and non-R&D decision-making, formality of procedures, and SBU size on competitive strategy. Analysis of data from 79 SBU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resource trade-off between marketing-oriented strategies and R&D-oriented strategies, and that managers who operate under certain types of compensation programs will tend to favor R&D/innovation strategies and capital investment over other alternatives.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also appear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echnology and investment strategy. 相似文献
17.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0%以上。在近年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将受到很大影响。这会导致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国内竞争加剧,但同时也会促使其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中的动物福利问题研究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福利的出现,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章对动物福利和动物福利壁垒内涵作深入的剖析,从市场准入限制、产业竞争力影响和贸易抑制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动物福利壁垒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指出动物福利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正确认识动物福利问题、增强动物福利意识、加强动物福利立法、建立预警机制、改革农牧业的生产方式、加大投入和依法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我国应对动物福利壁垒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家族企业这一企业形态正受到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家庭内部的利他主义及可能产生的代理问题却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家族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存在着独特之处,这正是因为其嵌入到以亲子关系为代表的、以利他主义为特色的家庭关系之中。为填补和充实国内相关研究领域,本文根据国外有关家族企业的文献,对其中利他主义与代理问题的研究专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做出了评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Development and return on execut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ulent Menguc Author Vitae Seigyoung Auh Author Vitae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0,39(5):820-831
This paper conceptualizes and tests an integrated model that combines the dual-core and ambidextrous models of product innovation. The integrated model distinguishes the development and return on execution of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produc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e authors argue tha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dual role as an (a) anteced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produc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b) as a moderator in determining the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returns from executing such capabilities. Using a sample of high-tech firms, the study finds tha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s more consistent in predicting the execut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to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than in 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capabilities. For example, the effect of radical product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is negative but nonsignificant under a formal structure, while the same effect is positive under an informal structure. Conversely, the effect of incremental product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is positive under a formal structure, while the same effect is negative under an informal structure. The implications for managing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under formal versus informal structures and their effects on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